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宛军民 《广东教育》2006,(11):34-35
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进行第三年的试验.总觉得学生马虎应付数学作业的现象尤甚于以前。主要现象包括:作业抄袭、作业空白、作业混乱等。许多人士认为其归因于新课程改革,认为新教材要求教学进度太快了,学生没有消化完旧知识,就匆忙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对知识一知半解的掌握,数学作业还能高质量地完成吗?改革好坏暂且不论,但提高数学作业质量却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写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一环。写好数学作业对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形成数学技能,检测学习效果。进一步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作业质量不高一直困扰着不少数学教师。学生写数学作业疲于应付,写不规范、小整洁,作业量不够,做题质量低劣等问题长期存在。数学教师常常会怒而斥之,撕而惩之,可这样只能见一时之效,难有长久之功。近几年,笔尝试着进行了几项数学作业管理方面的改革,收到了明显效果,现总结出来,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3.
凌刚 《南昌教育》2007,(10):19-19
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组织好学生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教师应重视对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的改革。以下是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有关作业布置与作业批改的几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既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更要全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避免那些机械、重复、乏味的低效作业,充分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充满自信地、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完成作业,使他们对学习更加有兴趣,更加乐学。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作业改革为突破口,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作业不成为学生的包袱,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便与同仁们商榷.  相似文献   

6.
数学作业设计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创新意识已深入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也是知识落实的重要途径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合理的作业设计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设计,[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当前要求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大力提倡有效教学。我认为改革作业环节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认识传统作业环节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数学作业的特点与分类来调整作业结构,精心设计作业,改进作业批改方式,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倡导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8.
学生做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数学练习设计,应体现它的效度,突出现实性、发展性和活动性。正确设计好学生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作业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教师应重视作业的设计。一、初中学生数学作业的现状在现实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所下降,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加之学科数目较多,作业成了学生的"包袱",成了负担,成为束缚他们的精神枷锁。受指挥棒的的影响,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想通过加大学生的作业量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而学生则强烈反对老师给学生布置太多的课内外作业。学生为了应付各类作业,普遍存在着作业抄袭、不交、不订正的现象,有的甚至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已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此,陈旧的数学作业设计与数学课改的不协调性便日益凸显出来。如果数学作业只是做书上XX页XX题,这显然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也不符合“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改革数学作业的设计,让学生从中巩固知识、增长才干、促进发展、获得乐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多数教师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对如何利用数学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不够。那么,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适当引导学生把数学问题转化为动手实践问题,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来呢?我们经过实践研究,得出实践性作业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作业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成效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教师来讲,作业是进行教学反馈的重要凭借.对于学生来讲,作业是其进行知识巩固与能力提高的重要承载.传统的数学作业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要求,进行初中数学作业的升级与改革十分必要.摆脱题海战术作业设计思想的束缚,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出发才是新时期下初中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的重要转变.预习作业的设计以学生预习成果的提高为目  相似文献   

12.
王召亮 《学子》2013,(9):60
课程改革,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在布置作业方面,许多教师仍是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如果作业设计无效,不仅加重了学生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过去那种将作业视为强化课堂教学的途径或工具.片面追求终结性实效的传统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必须进行深刻的重大改革。新课程下的数学作业应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直观,下而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体会,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作业教学,过多地重视了习题的量的训练,追求所谓的“熟能生巧”。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如何让学生的作业练习活动变成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使作业充满隋趣呢?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然而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却关注的并不多。长期以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邢东光 《山东教育》2005,(19):94-94
布置作业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怎样布置作业才能使学生爱做、做好,达到掌握、巩固知识的目的呢?这就要研究小学生的“作业心理”,以便“投其所好”。本文以数学作业为例,对小学生的“作业心理”做一浅析。  相似文献   

16.
作业既能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也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一份高质量的数学作业能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巩固技能,提升学习能力与数学思维。除了通过分析数学作业的价值与功能,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有针对性地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质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也是当下“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前,小学数学作业绝大部分都是书面作业,分为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这种作业的形式虽然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演算、解题技能,却激发不起学生的作业兴趣和热情,对作业的评价也比较单一,既影响学生作业的兴趣,又制约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不断创新,给学生创设鲜活灵动的作业,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  相似文献   

18.
任碧燕 《教育导刊》2004,(23):48-50
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总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作业不感兴趣,只是应付完成;更有个别学生对于数学的书面作业感到厌烦,漏做欠交。作为教师,往往也会感叹:批改作业是一项多么枯燥乏味的工作,其作用又是多么苍白无力——大多学生取回本子后瞥一眼分数,然后往书包一塞了事。有鉴于此,我校成立了“数学作业及其评价”研究小组,在原有的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上,进行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现在。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数学作业进行批改呢?在数学教学中,批改作业是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同时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也十分重视这一环节的工作。出台了许多关于作业问题规定,以求科学、规范。可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仍严重存在学生作业多,做得实在太苦,教师批改量大,改得确实太累且事倍功半的弊端。这与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发展趋势,是不相适应的,必须予以纠正。批改作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用得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用得不好。也会流于形式,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怎样才能科学的批改数学作业呢?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的改革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因为批改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教学中,总有一些学生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不交作业,即便是交了作业也写得很不规范,就是你磨破了嘴皮子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针对这些情况,近年来我在对待作业布置、上交、批改、反馈的问题上做了一些尝试,觉得很有成效,在这里与大家作以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