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少、慢、差、费的现象,许多语文教师甚至产生了“不知道怎么教”的困惑。困扰语文教师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作品分析模式。每一篇课文都要按照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写作特点等,从头至尾地分析一遍。这已是多年来形成的固定模式,久而久之,学生也按这个模式去学语文,教师讲得十分吃力,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大量宝贵的教学时间就这样被无端地耗费掉了,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恰恰被忽略了。二是过于追求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错误地认为只有系统地掌握了语文知识,才能形成语文能力。这个包袱非常沉重,我想,语文教学效率低…  相似文献   

2.
柯小敏 《师道》2023,(7):41-42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深入,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单元”逐渐被“主题单元”所取代,教师开始探寻单元整体教学,将以往以“篇”为单位,逐课、孤立的教学设计变为从单元整体入手的整合性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是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语文教材就是以语文读写知识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将单元作为教材的基本组织单位。在语文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然而,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会以篇章或者课时为单位进行教学,导致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也是杂乱无章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将语文知识划分成一个个孤立的环节,应该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说直接关乎语文教学的质量。遗憾的是,尽管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开展得如火如荼且已有相当长的时日,可纵观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仍有不少教师有意无意地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讲解一篇课文时,紧紧围绕“应试”的目标,条分缕析,面面俱到,生怕有任何遗漏,  相似文献   

5.
面向2 1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呼唤语文本位的复归,主张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不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本。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使学生在形成语文能力的过程中,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一、…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教什么,如何教,都会影响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如何组织教学内容,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如何安排教学活动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中学语文教学大多采用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是机械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造成一种“填鸭式”的教学。这种教学使学生熟练牢固地掌握了字词、语句等语文基础知识,而对文章的思想、结构等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却比较欠缺。因而,这种授受式语文教学很难使学生发生学习迁移,即学生并未获得通过课文的学习而对日常语文学习进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的能力,并且很少有学生能够对一篇新文章或著作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解读,知识停留于表面,未能形成良好的语文应用能力。陶行知在探寻民族教育之路的过程中,创造了“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即“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的文化随时随地地教给别人,而儿童是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尤其重要的是,陶行知强调“小先生的责任不只在教人识字学文化,而在教自己的学生做小先生,由此将文化知识不断绵延推广”。陶行知这一“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儿童在得到知识的同时,形成一种语文教学能力,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牢固系统地把握起来。[,]把学生培养成“小先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理解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像教师那样宏观地概括和把  相似文献   

7.
刘琛 《现代语文》2009,(6):65-66
学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的。“情境”是作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感悟的“教学刺激”和“学习条件”而存在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掌握知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学情境设计成为语文教学设计中关键的一环,也是考验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人文性是指语文教学不单是语言文字的教学,单纯地“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更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重任。“文以载道”,每一篇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承载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深厚的文学积淀,教学中教师依托这些美文,“润物细无声”,能更有效地渗透积极健康的人生导向,于语文知识的传授中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单元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 ,它克服了长期以来单篇教学所固有的许多弊端 ,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个性 ,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一、重整体 ,有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任何一门科学知识体系 ,不管它是多么庞大 ,都是由一点一滴的知识组织起来的 ,学生则是通过点滴知识的吸纳积累 ,“化零为整” ,最终形成某一学科的知识系统。多少年来 ,语文课是教师一篇篇地教 ,学生一篇篇地学 ,知识传授零打碎敲 ,耗时多 ,效率低。而单元教学正是针对这一弊端 ,坚持“重整体”的教学思想和采取相应的方法 ,注重帮助学生对…  相似文献   

10.
林海燕 《成才之路》2023,(10):133-136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师往往以教材划分的课时为单位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会导致教学内容之间彼此孤立,学生的知识体系呈碎片化。而将教学设计转变为具有整体性的“大单元”形式可以有效改变这种不足,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语文知识形成整体性认知。文章基于语文大单元精准教学经验,论述语文大单元教学意义,分析语文教材对于大单元教学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大单元精准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期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统编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每个单元都是一个整体,这为单元统整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要有大格局,依据教材特点,先明确每个单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再以单元为单位,围绕单元主题,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进行统整教学。这样教学,以学生为本,能有效发挥教材文本的教学价值,促进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真正习得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文体知识是文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它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要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文体知识是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知识短文的形式被分散编排在各册教材的相应单元之后,与该单元的读写教学紧密结合。同一文体的知识短文前后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教师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主要以课本为凭借,学生则凭借课本获得学习的门径,达到学习语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努力形成这种新的学习形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会学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优化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黄光硕先生在《中学语文教材改 革探索》中谈到:“所谓单元教学,就 是教师以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教学单位,通过一两篇课文的讲读带动单元 中其他课文的自读,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单元把阅读训练,作文训练,听说训练,语文知识几个方面结合起来,以便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段话阐明了单元教学的目的在于高效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首位;也说明了单元教学的最基本的方式。 单元教学优于单篇教学,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从几篇教材的共性出发(兼顾个性),目标明确…  相似文献   

15.
蒋建平 《考试周刊》2010,(43):52-53
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篇“大文章”,也可以说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瞩目的热门课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转变到主动的求知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形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选择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课题,谈谈自己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并要达到真正的统一。过去,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传授语文知识上,学生被动地听,不能参加各种智力活动,实践机会少,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受到排斥,因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往往落空。这就是语文教学那么多课时,教师花那么大力气,而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因此,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十分重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努力教会如何学习语文,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关系。具体地说,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这就是“教什么”和“怎么教”。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职中语文教学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且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究其原因,虽说十分复杂,我们认识到问题的主要症结一方面可以说是在语文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另一方面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职高专业有一定的脱节,缺乏为专业服务的气息, 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 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也导致了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要走出困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而任务单的语文教学模式的开展正是为语文教学改革注入新的血液,为解决职中语文教学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追求高效的途径。我们经常说: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所以,优质的教学方法可以让语文课堂变得轻松活泼,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热爱语文,热爱生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笔者根据近年来的职高语文课改教学经验,在教学中运用“任务单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吴忠豪先生提出:“教语文,是指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我们的教材是以一篇篇课文呈现的,如何从一篇篇课文的范例中引导学生品悟文本的表达形式,从而为他们的阅读、习作积累更多的经验与方法,沉淀更多的思想与意识,是我们语文教师更该关注和担当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备课或者上课时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观念。“教教材”是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把教科书当作教学的唯一内容。它提倡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即吃透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上课要“以本为本”,不能超出大纲。学生的学习应“围绕教材”,学校考试应“紧扣教材”,试题答案应和教材“保持一致”。因此,语文课就是语文,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用教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念,它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包括了蕴涵在书本知识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那么,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呢?  相似文献   

20.
“上语文课难,上好新语文课更难!”这是课改后语文教师的普遍感受。语文教学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循,它既要融教师的思维、口才、知识、规律等于一体,又要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接受水平以及语文理解的多元化。要上好新语文课,就必须适应课改要求,懂得语文教育的特点和技巧,以素质教育为指针,以学生为主体,学会因材施教,灵活地处理教学问题。具体做法是:把教材处理得“活”,上课时教得“活”,让学生学得“活”。这就是语文教育的“三活”技巧。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总结出自以为行之有效的方法,适应了课改的需要。同时也体味到,“三活”技巧的透切理解和运用是语文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