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2011年《教师博览》苏州笔会后,美丽的向晴编辑写了一组动人的记录文字,称我为《教师博览》"元老级人物",说我与《教师博览》是"彼此成就了对方"。这真是说到了点子上,更说到了我的心坎里。与《教师博览》相遇,是缘。那是十余年前,《教师博览》创刊步入第十个年头。同样是一个笔会,在南昌,我是作为一个外省代表"特邀"参加。那回,我第一次登上滕王阁,也第一次走进白鹿洞书院。那次笔会的场景,特别是与编辑万军兄戏剧性接头的情景,凝结在一篇小文《平凡的〈博览〉,普通的教师》(刊于《教师博览》2003年7期)中。记忆犹新,重读,  相似文献   

2.
读者感悟     
江苏省新沂市史圩小学史孝宜: 我是从1996年开始订阅《教师博览》的,至今五年了。五年来,我始终对《教师博览》充满着深深的恋情。每当邮递员来到学校时,我总是先问一声:“《教师博览》来了没  相似文献   

3.
俞永军 《教师博览》2023,(23):77-79
<正>“读《教师博览》,做博览教师。”《教师博览》伴我为师之路已整整29年。29年里,我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变,从乡镇到县城,从县城到省城。我的资质、学历、职称亦在不断提升。感恩生命中有诸多贵人一路扶持,一路鞭策;有《教师博览》等教育类刊物一路引领,一路浸染。我平时喜欢“爬格子”,1993年开始发表第一篇文章,后来在《教师博览》上也发表了十来篇文章,其中第一篇《一节青优课的败笔》(《教师博览》2005年第12期)令我终生难忘。它一千来字,真实记录我在一次市级赛课中一味模仿于永正老师上课而失利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图书室浏览报刊杂志,初次见到《教师博览》(2006年第3期),我便立即为之吸引。尤其是管建刚老师的《做一名有奋斗感的老师》一文,我忍不住连读了好几遍。里面提出的对青年教师的建议,让我耳目一新、茅塞顿开。  相似文献   

5.
走进朱永新     
第一次知道朱永新这个名字,是购买了他主编的《新世纪教育文库》中的两本书。读了他写的总序,觉得此人极有思想。后来,在苏州的一次培训期间,偶然读到《新教育周刊》上他写的文章《我心中的理想教师》。读罢此文,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涨涌起一种追求诗意教师人生的激情。于是,不断地寻找朱永新的文章:在《教师博览》上读到《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在《新教育周刊》上又读到《我心中的理想体育》;通过南师大出版社邮购了《我的教育理想》;在南京的一家书店买到了久已渴望的《新教育之梦》------《新教育之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书中写满了我的感…  相似文献   

6.
对我来说,每次看到《教师博览》总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是因为在这本以文摘为主的杂志上,我连续三年发表了三篇征文,而且连续三年获奖。细心的读者如果对我的拙文还有印象的话会发现我的通联地址变了。其实我还是怀来县鸡鸣驿中学那个黄永君,能到教师进修学校工作,为全县三千多教师提供服务,是我这个毛头小伙子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但现在却成了事实。今年是我参加工作以来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而《教师博览》上这三篇文章确实发挥了作用,给我创造了条件,功不可没。想起这本刊物,心里总是甜丝丝的。下面是几则相关故…  相似文献   

7.
毕延威 《师道》2012,(3):62-62
尊敬的《师道》编辑部老师: 你们好。寒假期间,看到我博客的主页面上跳出《教师博览网一教师博览,教师博览杂志社》一行字符,打开一看,我居然被推荐为“草根名博”.顿时,心里有一股暖流在流淌,第一时间里,我觉得首先要感谢的是《师道》杂志,是她让我听到了自己成长的拔节声。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教师,我早就想写一点东西,为了一份深深的记忆,更为了传承一种神圣的责任……今天看了《教师博览》上一篇《只要好好教,总有人记得你》的文章,忽然觉得眼睛发热,鼻子发酸,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记忆的闸门,一种情愫涌上心头,强烈地促使我想起了我的启蒙老师。  相似文献   

9.
我邂逅《教师博览》,一见钟情,相见恨晚,至今已10个年头。十年来,每年订阅报刊杂志,它都是我的首选,每期到手,我必是细细阅读,如饥似渴,一篇不落。每年我都将全年的杂志装订成册,精心收藏。2001年,《教师博览》结集出版“百期精华”,我在第一时间邮购到手,视若珍宝。  相似文献   

10.
自从那次在学校的阅览室邂逅了《教师博览》后,我便如痴如醉地爱上了她。当时就想,这样好的杂志,我为什么以前没发现呢?接下来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将阅览室中所有的《教师博览》全部借阅完毕,并且做了厚厚的读书笔记。每次还杂志的时候,心里总有几分舍不得,总想把她据为己有。因此,在新一年订阅杂志时,《教师博览》便  相似文献   

11.
致读者     
十年,哈勃空间望远镜环绕地球漫游了多少圈?十年,农药的施用毁掉了多少条食物链?小读者对大自然的疑问,在脑海里一串接一串。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我——《青少年科技博览》,又在小读者——你的手中,一次次翻阅了多少遍?十年后的今天,我欣喜地成为小读者——你们最亲密忠诚的伙伴。杂志社里叔叔阿姨悉心栽培,使我在众多青少年读物中自成风格、神采不凡。如今,我成为天津市优秀期刊,华北地区十佳期刊,站在“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百期刊”里,看到更多的人对我露出了笑脸。十年磨一剑。如果说《青少年科技博览》为青少年朋友增长见识、开阔眼…  相似文献   

12.
江雪艳 《教师博览》2011,(11):63-63
打开信箱时终于盼来了新年第一期《教师博览》,不由想起去年订杂志时爱人的不满:你都不当老师了还订什么《教师博览》?我申辩:这是为女儿订的杂志,《教师博览》是女儿的最爱!女儿最初阅读《教师博览》大概是上小学三年级时,一开始自然是因我的喜好而将  相似文献   

13.
未获奖感言     
看到《教师博览》2010年第12期的样刊.又喜又悲。喜的是看到自己的文章面世.这种喜悦不亚于生命的新生;悲的是同时看到了《教师博览》最后一页上“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征文获奖名单——里面没有我!我一直以为自己会获奖的:《教师博览》2010年全年刊发的24篇征文中.就有我的两篇.  相似文献   

14.
江西教育期刊社的四个刊物办得都很好,无论是《江西教育》《教师博览》还是《初中生之友》《小学生之友》都很不错。今天我主要对《教师博览》发表一些看法。总的看法是很好!去年在北京一个会上我也说过,《教师博览》作为一  相似文献   

15.
《教师博览》已经走过了100期的历程。虽然它创刊不到十年,但已在数十万教师心中扎下了根,形成了自己的鲜明办刊风格,既选载了一大批品位高雅的优秀之作,更首发了一大批可圈可点的原创精品,拥有了一大批稳定的作者与读者队伍。作为《教师博览》的老朋友,我自然希望她更加成熟,更加完美,更贴切教育生活,更满足教师需求。第一,我心中的《教师博览》,应该使封面更具有教育特色。现在的封面大多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教师博览》一直深受婺源县广大教师的欢迎。如何读好用好这份教师人人喜爱的刊物?我们尝试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读《教师博览》做博览教师”征文活动,为教师读刊用刊搭建起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在学校与教师当中产生较大反响。征文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全县教师竞相阅读《教师博览》的热情,掀起了新一轮读刊热潮。高砂中学56名教师自发成立了读书沙龙,规定每周的周五夜为“博览之夜”。沙龙设有常任理事,“博览之夜”更设有轮执主讲,由每位教师轮流主持一周以来的读刊体验。几十名教师欢聚在学校会议室,或抒发读《教师博览》的随想,…  相似文献   

17.
    
我以为,在我和《教师博览》之间,确乎有个“缘”字,如若不然,则下面的事情怕就很难理解了。两年前,我去县城表嫂(她也是个教师)家做客,只坐了一小会,学校来电话,说有急事要她去。表嫂让我看看书,我就看书。表嫂走到门口,忽又折转来,从一摞杂志里抽出一本,递与我说:“你就看这个!”我就这样与《教师博览》初次见面了。现在还记得,那是秋天,晚霞非常美丽。第二年,《教师博览》就弯弯  相似文献   

18.
我的儿子王紫豪在过去的一年半中,从未间断过诵读经典。每天早晨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一周所学的内容背诵五遍,晚上临睡前也躺在床上再背诵五遍,当儿子慢慢地进入梦乡之后,我仍继续为儿子诵读两遍,这样做的目的是要通过无意记忆,巩固有意记忆,通过被动学习帮助主动学习,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儿子已经会背《三字经》、《孝经》、《弟子规》、《大学》、《中庸》了,《论语》全文二十章,儿子也已经会背十一章了。而在认字方面也有很大提高,从开始的全不认识,到在教师和家长未教的情况下,基本上也可以自己读《论语》了。…  相似文献   

19.
刘波 《教师博览》2008,(1):61-62
“20本。”在统计教师2008年专业报刊征订情况时,我真的有大吃一惊的感觉,全校100位专任教师中有20人自费订阅《教师博览》,《教师博览》位居全校教师自费订阅的报刊杂志的“榜首”。作为教师专业报刊征订的负责人,我心里很清楚,2006年和2007年都只有2位教师订阅《教师博览》,2008年却实现了“大跃进”。我校自2006年开始实施教师专业报刊订阅补贴制度,教师订阅专业报刊,  相似文献   

20.
<正>为庆祝《教师博览》创刊20周年,回顾我刊编者、读者、作者携手走过的美好日子,答谢曾经给过本刊各种支持和帮助的朋友,本刊决定举办"我与《教师博览》"主题征文活动。一、征文内容:1.讲述发生在您与《教师博览》之间,或感人、或有趣的故事;2.讲述《教师博览》对您的工作、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