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决定文章的质量和命运,一般来说不是在动笔之后,而是在动笔之前。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思索,思索,再思索。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写下来的东西,就会一钱不值。茹志鹃也说:"只有当你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才能动手写作;只  相似文献   

2.
决定文章的质量和命运,一般来说不是在动笔之后,而是在动笔之前。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思索,思索,再思索。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写下来的东西,就会一钱不值。茹志鹃也说:"只有当你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才能动手写作;只有对生活有了独到的见解,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才能写  相似文献   

3.
“学而不厌”与“诲人不倦”,我们常挂在嘴边。然而,现实的情景并不乐观。许多教师工作几年后。产生程度不同的职业倦怠,不学习,不反思。不研究。阅读的书籍除了教材、教参之外,别无其他,更不要说动笔写一写对教育教学的思索与发现了。  相似文献   

4.
"学而不厌"与"诲人不倦",我们常挂在嘴边。然而,现实的情景并不乐观。许多教师工作几年后,产生程度不同的职业倦怠,不学习,不反思,不研究。阅读的书籍除了教材、教参之外,别无其他,更不要说动笔写一写对教育教学的思索与发现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笔者认为,根源在于部分教师整天忙于  相似文献   

5.
误会     
有一天,我和同桌发生了一点小误会。那天,我的同桌发现自己少了一支自动笔,便以为是我拿的。我非常生气,问她说:“你凭什么说是我拿了你的自动笔?”她说:“就你在我的旁边,不是你还会是谁?”我没有办法说服她了,只好帮她找自动笔。我一边找,一边对她说:“如果找不到,我就赔你一支自动笔,如果找到了,你必须向我道歉。”她同意了。我们先是互相在座位里找,没找到,接着又在地上找,结果在暖气旁找到了。同桌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红着脸对我说:“对不起,我错怪你了,向你道歉!”我说:“不用了,只要你以后不再误会别人就行…  相似文献   

6.
朱永涛 《现代语文》2011,(5):122-124
叶圣陶曾说过:"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1]实践证明,语文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叶老的意思很明确,他认为语文教师要搞好作文教学,自己平时要经常动笔...  相似文献   

8.
于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索就会迷惘,只思索却不学习就会疲惫。”  相似文献   

9.
芮海珍 《甘肃教育》2011,(17):78-78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生作文要做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说出内心想说的话,仅靠几次作文练习是很难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的。以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0.
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曾说:“读书三到:眼到、口到、心到”。我想再加一“到”,即“手到”。留心观察身边的孩子们,不管是课内读书还是课外阅读,他们都较缺乏“动笔读书”的良好习惯。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而教师应当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养成“动笔读书”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1.
黄莉 《教师》2013,(31):99-99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意思是说不管学习哪门功课,都要勤于动笔,才能学有所获。学数学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是一项基础工程,要想夯实这个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设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勤于动笔,习作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在作文的起步阶段就喜欢作文,爱上作文,乐于作文。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作教学功夫在"文"外,习作教学应从提高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只有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留心观察,用心体验,广泛阅读,不断积累,勤于思索,方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14.
有人曾说,一篇文章的成败往往不是在动笔之际,而是在动笔之前。这个“动笔之前”恐怕主要是针对选材而言的。美味佳肴须用材料来烹饪,锦衣绣服须用材料来制作,亭台楼阁须用材料来建造,同样,佳作华章须用材料来构建。但每年中考作文中有60%左右的文章依然是选材陈旧,缺乏新意的平庸之作。近年来的中考作文在评分标准上,对选材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只有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材料有新意,方可被评为一类卷:内容不具体。  相似文献   

15.
浅谈教师写“下水文”东城区二里庄小学杨训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进步。”叶老言简意赅地指出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应该在学生动笔之前。教师按习...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文章贴近生活,文质兼美,不仅是学生的好读本,更是学生课外练笔的好范例。我坚持引导学生以课文为范例进行课外练笔的写作训练,取课文之法,用课文之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学习文章的布局谋篇,学会多种写作技巧,使学生乐于思索,乐于动笔,从而提高了写作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成语叫“引被而卧”,讲的是唐代大诗人王勃的故事。王勃每写一篇佳作之前,必先举杯畅饮,之后便蒙头大睡,一觉醒来,一首好诗便一挥而就。可以料定的是,王勃的“引被而卧”,不会是真的沉沉入睡,而是在静静地思索,进行细致的构思。每次动笔之前,都要在屋里踱来踱去思考问题,想好了再动笔,可是,现在有些学生不明白这个道理,不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为《义汇报》写的《教师下水》一文中就提出了“教师下水”一说.叶老指出:“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地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地说法.就是‘下水’。”  相似文献   

19.
问题一:我不喜欢写作文 身前背后,总能听到学生说:“我不喜欢写作文。”究其原因,皆因作文很难。因此,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是小学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郁存军 《教师》2012,(33):64-64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意在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奠定动笔表述基础。动笔表述让学生在习作中学会写作。小学写作教学需要紧贴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他们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