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在形式上已开始摆脱西方写实传统的束缚,逐渐开始借鉴和融入中国画的以形写神、传神默照、自由潇洒的写意手法,中国油画的发展愈来愈显示出民族特色和风格。意象理论是在意象与意境,以及形与神的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绘画美学体系,并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绘画和审美实践活动之中。我们提倡意象美学精神,实际上就是要在借鉴西方写实油画的基础上,大力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绘画美学传统,以促进中国当代油画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徐志摩诗歌意象可分为描述性意象、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三类,徐诗意象具有清新明丽、新颖美妙、充满动态感和轻飘感等特点,蕴含着绘画美、复叠美、朦胧美、动态美、轻柔美。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最善于捕捉意象、最擅长运用意象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人。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诗词与英美意象派诗歌在意象的营造方面存在着一些共同特点:追求简洁,突出意象,时空自由;会意性强,分析性弱,且多数诗歌具有明显的绘画效果。然而,基于中英两种语言的结构模式差异,中国古典诗词大致属于常规性语言范畴,而意象派诗歌基本属于变异性语言范畴。  相似文献   

4.
《柳州师专学报》2019,(5):36-38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在空间观与审美意象上存在较大差异,针对空间观与意象造型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在空间观上,中国绘画采用以小观大的散点透视法、点与线相结合的空间塑形手法以及动态开放的空间建构方式;而西方绘画采用近大远小的焦点透视法、块与面相结合的空间塑形手法以及静态封闭的空间构建方式。在意象造型上,中国绘画秉持以意取象的意象观,通过水墨简约手法表现意象;而西方绘画的意象观经历了从逼真到变形的演变历程,以重彩夸张的手法表现意象。  相似文献   

5.
<正>"意象水彩"是意象绘画的一个分支,是一种较新的水彩画形式。意象水彩是一种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表达形式,无论是英国水彩画大师透纳,还是美国当代水彩画家鲁斯·科布、李·韦斯、保罗·杰金斯等,都在追求意象性的表现。意象类型的水彩画作品备受人们的青睐,意象水彩在水彩画领域占据重要的位置。在中国,它与中国传统写意画中的"不似之似"、"似与不似之间"的绘画观有某种渊源。水彩画由西方传入后,历经由西方写实传统向现代多元  相似文献   

6.
张峰 《河西学院学报》2007,23(1):118-119
中国画是意象的艺术。工笔画与写意画都可以达到意象的艺术境界,物我兼容,主、客体统一的思维方式,就是意象理论赖以生发的主要思想方法——意象思维。也是中国画在表现上的主观原则。在抒情这一个共同点上,又使中国的绘画与诗歌结合起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书法对一个单元形的高度要求,对笔墨的规定法则以及对画面“行气”“气息”之类的经验,都使中国画在早期就有了造型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哲学《周易》中的“象”、“数”、“理”阐述了意象的审美特征,以及在形态、空间、色彩、韵律等层面上的意象性,其所赋予中国绘画的审美与艺术构思表现的特色,即意与象的统一说。意象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心物统一思想的展现,它囊括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成为中国绘画不可动摇的法则。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标示艺术本体的概念,而中西文化中的"意象"涵义截然不同,这由中西方不同的民族哲学文化结构和思维方式所致。中西的意象在其各自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本文以中西传统绘画中的意象为切入点,通过其审美本质与审美语言形态的比较,以发现意象性在绘画中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意象”作为中国传统文人画特有的艺术形态,在百余年的油画艺术中国化的进程中,被越来越多的画家所关注,并形成了各自的绘画图式。高飞植根于安徽地域本土,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艺术精神,通过借景造境——构建作品的象征性、以色抒情——强调色彩的特质美、用笔畅神——探询笔法的灵动感,实现了油画这种外来艺术形式的“语境转换”,建构起自身油画作品独特的写意图式。作品既凸显油画本体意味,又充满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象图式特色,创造出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意笔画、工笔画是我国传统绘画中的两大门类 ,两者缘物寄情 ,以形写神 ,重意象表达 ,在意象表达上既意出同宗 ,又各得其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