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全日制十年制)实验[5-3],我们在实验室缺少H_2O_2溶液的情况下,改用Na_2S_2O_3和FeCl_3溶液反应,以CU~(2 )作催化剂、反应前后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实验现象明显。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针对用互滴法鉴别Na_2CO_3溶液和稀盐酸时实验现象和理论分析有较大差别的情况,本文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Na_2CO_3溶液和稀盐酸的浓度能获得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卤素间置换反应的教学常以两个化学实验为引子展开,具体做法如下。实验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实验2: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KI溶液,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实验现象见表1。表1氯水和碘化钾以及溴化钾溶液反应现象实验操作2~3ml 0.1mol/L KBr溶液2~3ml0.1mol/L KI溶液说明实验前溶液颜色溶液无色溶液无色滴加少量新  相似文献   

4.
一、利用组内物质的鉴别方法有:①首先考虑某种溶液的特性(如颜色、气味等),然后用该溶液依次去检验其他溶液;②将组内物质分别两两相互反应,根据产生实验现象不同而逐一鉴别.例1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其他试剂,仅用组内物质相互反应就能区别开来的是().A.NaCl、Na_2CO_3、KNO_3、HCl B.Na_2SO_4、k_2CO_3、KNO_3、Ba(NO_3)_2C.CuSO_4、NaOH、NaCl、Ba(NO_3)_2D.FeCl_3、NaOH、KCl、Na2SO4分析呈蓝色溶液的是CuSO_4.再以CuSO_4作为已知试剂分别加入其余三种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NO_3)_2;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无实验现象的是  相似文献   

5.
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在做FeCl3溶液与Na2S溶液的性质反应时,得到的实验现象很不一致,差异很大.笔者就此进行了多次反复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了影响该反应实验现象差异的主要因素:试剂的滴加顺序、试剂的浓度与用量、反应介质的酸碱性,并给出了详细的解释分析.  相似文献   

6.
碳酸钠是钠的一种重要的化合物,是一种白粉末状固体,俗称纯碱或苏打。盐酸是实验室最常用的三强酸之一,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点,弄清它们之间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对学好其他物质之间反应规律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 Na_2CO_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特点: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也不同。 1.若将盐酸逐滴加入Na_2CO_3溶液中,反应分两步进行: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一(第48页和49页)【实验10-1】中,提出将紫色石蕊溶液分别滴加到食醋、盐酸、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希望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来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8.
对苏教版新教材化学2(必修)专题2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中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限度的活动和探究FeCl_3溶液与 KI 溶液反应的实验从理论分析、科学猜想、动手实验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进意见,给出新的实验探究方案。  相似文献   

9.
1问题的提出"苏教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必修)第32页上以FeCl_3溶液与KI溶液反应的实验来证明化学反应是有限度的,并说明许多反应是可逆反应。但是中学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提出该实验现象不明显的问题,因此学生容易提出质疑,教师若不能有效地解答,将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产生不良影响。鉴于此,本人通过实验对此反应进行探究,找出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希望能为一线的中学化学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无机反应种类繁多,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其规律性较强,但同一反应规律中又出现很多特例,现归纳如下:1.一般地,酸和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但有很多例外,如:2HI 2FeCl_3=2FeCl_2 2HCl I2↓H_2S 2FeCl_3=2FeCl_2 2HCl S↓2HCl Na_2S_2O_3=2NaCl S↓ SO_2↑ H_2OFeS_2 2H_2SO_4(浓)=FeSO_4 2H_2O SO_2↑ 2S↓  相似文献   

11.
向过量的醋酸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会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_2CO_3 2CH_3COOH→2CH_3COONa H_2O CO_2↑,但是向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醋酸溶液并振荡,却观察不到明显现象,原因是反应所生成的二氧化碳与过量的碳酸钠反应,生成了难电离的碳酸氢根离子,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CO_2 H_2O CO_3~(2-)=2HCO_3~-。从该实验说明了醋酸的电离能力大于碳酸的第一步电离(醋酸电离常数Ka=1.75×10~(-5),碳酸的第一步电离常数Ka_1=4.30×10_(-7)。将含苯酚量适当大于其溶解度的混浊的含水苯酚滴入碳酸钠溶液中,溶液变澄清,但滴至过量,并无气泡产生,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H Na_2CO_3→(?)—ONa NaHCO_3,而取苯酚在氢氧化钠中的饱和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混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的实验现象有助于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CO_2与NaOH溶液的反应CO_2 2NaOH=Na_2CO_3 H_2O是初中化学重要反应之一,由于该反应没有明显的反应现象,学生学习时往往因缺乏感性认识而理解困难。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性质的不同,尝试渗透学科综合思想,创设实验情境,促使实验现象的直观化,不仅较  相似文献   

13.
显酸性的水解盐和显碱性的水解盐(以下简称互促水解盐),在溶液中的反应,遵循什么规律?其生成物是什么?学生对此往往产生疑问,为此,我从实验入手进行分析: Ⅰ将ZnCl_2溶液加入盛有Na_2S溶液的试管中; Ⅱ将  相似文献   

14.
悄薛梅 《考试周刊》2011,(50):181-182
FeCl3溶液与Na2S溶液反应的产物与滴加顺序有关,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双水解反应,主要产物是什么取决于量的多少,在不同情况下二者反应的主要产物不同。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一道化学试题中FeCl3浓溶液和Na2SO3浓溶液反应现象产生的疑问,设计实验对FeCl3溶液与Na2SO3溶液的反应进行实验验证和理论探究,对它们之间的反应过程提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滴加试剂顺序不能相反的几个实验河南省宁陵县高级中学(476700)马建军在学生实验中,常常有不少同学把教材规定的滴加试剂的顺序颠倒,结果出现异常现象.列举如下,供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时参考。1.碘和淀粉的反应:将3滴碘水滴加到少量淀粉溶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相似文献   

17.
在许多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同时存在着两种还原剂(或氧化剂)和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且发生反应时,还原性较强的还原剂先与氧化剂发生反应,如果氧化剂过剩,再继续与还原性较弱的还原剂发生反应,这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高中化学中,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是重点、难点,其中的另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是铁及其化合物或者它们的混合物与其他物质发生的反应,如Fe和Fe_2O_3混合物与HC_1的反应;Na_2S和Fe_2O_3的混合物与HC_1的反应;FeBr2溶液与Cl_2的反应;FeCl_3和Cucl_2的酸性溶液与Zn粉的反应等等.  相似文献   

18.
溶液的鉴别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其中不用任何化学试剂鉴别溶液的内容,又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这类试题综合性强,解析过程纷繁复杂,具有较大的难度,学生解答较为困难。笔者从多年教学中略有所获,现归纳如下。一、解题思路1.通过外观特征(主要是溶液的颜色)鉴别。2.用加热或焰色反应区别。3.互相滴液法,即将互相滴液能产生不同现象的两种物质作为已鉴别出来的物质,再利用这种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鉴别其他剩余物质。如:AlCl3与NaOH、HCl和Na2CO3等。4.两两混合法,即记录混合后的反应现象,找出一组物质中能够发生反应最多或最少的物…  相似文献   

19.
镁跟氯化铁溶液的反应,在一些书刊里对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如下几种写法: (I) Mg 2FeCl_3(稀溶液) =MgCl_2 2FeCl_2 (Ⅱ) Mg 2Fe~(3 )=Mg~(2 ) 2Fe~(2 ) Mg 2H~ =Mg~(2 ) H_2↑ Mg Fe~(2 )=Mg~(2 ) Fe↓  相似文献   

20.
Fe(O11)_3溶胶以其制备简便,颜色鲜艳,实验现象清晰、显明等特点,常为胶体实验所首选,实验室常规制备Fe(O11)_3胶体的方法是:将FeCl_3浓溶液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并不断加热煮沸至红棕色,使FeCl_3彻底水解的方法制备。这样制备Fe(OH)_3溶胶的缺点是往往因FeCl_3浓度过大或过小,滴加的速度过快,或煮沸时间过短等原因,而使FeCl_3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