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物学教学》2009,34(4):79-79
据2008年9月24日《科技日报》消息,由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袭荣文带领的课题组在2008年9月21日的英国《自然》周刊上发表了他们的这一研究成果的相关论文。课题组以果蝇为材料,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研究了肠壁环形肌对肠上皮干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教学》2014,(5):77-77
据2013年12月6日《新民晚报》报道,复旦大学研究团队经4年多潜心研究,运用x射线晶体学等研究方法,最终获得了TET2蛋白和DNA两者结合在一起的三维结构。研究还发现,TET1蛋白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与致癌蛋白MLL发生融合会导致哺乳动物罹患癌症;血液肿瘤患者血液中含有多种TET2蛋白突变,且突变率很高,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教学》2009,(9):78-78
据2009年4月1日《上海科技报》消息,《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日前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丁建平研究员课题组与第二军医大学郭亚军教授课题组合作进行的该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科技动态     
正北大研究团队开发活细胞成像新技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工学院黄岩谊课题组与化学学院陈兴课题组合作开发了一种全新的活细胞成像技术,利用炔基标记手段并巧妙应用受激拉曼显微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的脂类、核酸、蛋白质和糖类等关键生物分子的特异性、低干扰的三维成像,突破了成像标记基团的尺寸极限。生物标记成像是生命科学及医学研究中的基本工具,但是现有的许多标记手段,例如荧光蛋白和小分子荧光标记等方法,往往对被标记分子的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教学》2014,(7):76-77
据2014年2月19日《光明日报》报道,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领衔的科研团队发现,一种植物特有的GPA3蛋白,作为调控水稻贮藏蛋白运输的关键因子,参与了稻米的蛋白品质形成。科学家从细胞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角度,阐明了GPA3在水稻贮藏蛋白定向分选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为未来育种科研人员改良稻米蛋白品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细胞》上。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教学》2014,(11):73-74
据2014年6月24日《光明日报》报道,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李建科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团队系统解析了调控蜜蜂胚胎发育的关键代谢通路和蛋白,不但解释了蜜蜂胚胎发育的机理,也为蜜蜂胚胎干细胞和转基因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践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分子、细胞和蛋白质组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教学》2010,(4):74-74
据2009年11月11日《上海科技报》消息,2009年11月号的《细胞》杂志发表了中科院上海分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裴钢院士领导的研究小组的这一研究成果。据介绍,研究小组发现β-Arrestin1是进化上非常保守的蛋白,它在斑马鱼的发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实验显示,敲除β-Arrestin1后斑马鱼的胚胎表现出严重的发育缺陷,尤其是造血系统的发育缺陷。进一步的研究揭示,  相似文献   

8.
干细胞技术     
《生物学教学》2012,(8):78-79
复旦大学科学家发现细胞移植或可治疗"舞蹈病"据2012年3月16日《新民晚报》报道,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青年教师马丽香在张素春教授课题组,经过5年多潜心研究,发现来源于人胚胎干细胞的GABA能神经细胞可以修复运动障碍,对治疗人类亨廷顿病有重要意义。该成果3月16日在线发表于《细胞·干细胞》杂志上。亨廷顿病是先天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也称作"舞蹈病",它会导致患者的运动协调性和认知能力逐渐丧失,最终"慢性死亡",目前医学界对此病束手无策。研究发现,亨廷  相似文献   

9.
据科学网2014年9月19日报道,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杨力课题组和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课题组首次阐明互补序列对外显子来源环形RNA的调节机制,并进一步揭示互补序列竞争性配对介导的可变环化  相似文献   

10.
<正>《中学生物教学》2011年第9期和《中学生物教学》2012年第6期分别刊登了谷辉老师撰写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之疑点解惑"和刘雪廷老师撰写的"关于细胞物质运输的几个认识误区"。笔者认真研读后,认为文中将水分子进出水蛋白通道、离子进出离子蛋白通道界定为协助扩散以及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判断,都有不妥之处,现将该问题与两位老师及广大同仁进行商榷。1膜转运蛋白的分类细胞膜中有的蛋白质与物质运输有关,被称为膜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教学》2010,(1):76-77
据2009年8月2日《参考消息》援引美国《新闻周刊》文章内容,综合介绍了近年在于细胞及其应用研究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前景光明iPS细胞是由成体皮肤或其他组织的细胞经过基因嵌入后诱导而成,它们像胚胎干细胞一样,能够培育成身体220种细胞中的任何一种。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教学》2009,(9):73-74
据2009年4月23日《新民晚报》消息,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杨振纲副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利用大鼠实验,发现先前科学家普遍认为的成体神经于细胞可以发育成任何类型神经元的观念需要修正,而要使成体脑神经干细胞来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进行修复,首先需要用表观修饰等多种遗传学手段,诱导人体脑部干细胞产生与相应病损区域修复所匹配的神经元。2009年4月22日于美国出版的《神经科学》杂志对复旦科学家的这一研究成果作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3.
顾智敏 《考试周刊》2010,(9):233-234
自课题《幼儿园民间游戏新探索》开题以来,我园课题组在完善课题方案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实施与研究。课题组开展了多种活动:集体理论学习、专题活动、现场观摩与研讨活动,其中一次大班民间游戏活动《老鹰捉小鸡》引起了课题组成员的激烈讨论。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教学》2012,(7):77-78
据2012年1月31日《参考消息》援引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1月29日报道,由美国堪萨斯州城的斯托尔斯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当酵母菌细胞的热休克蛋白90(该蛋白通常的作用是确保细胞分裂增殖时染色体的忠实复制)失效或受到干扰时,酵母菌细胞就会疯狂重组,从而快速形成酵母菌的抗药性。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认识癌症是如何形成抗药性的。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教学》2009,(10):74-74
据东方网2009年5月613消息以及《华东师范大学》校报第1416期相关文章,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医学研究所刘明耀教授领导的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课题组发现,植物药单体藤黄双黄酮(morello flavone)可以通过干扰细胞外激酶和小G蛋白信号通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该成果已于2009年1月发表于国际癌症权威杂志《癌症研究》(Cameer Research)第69卷第2期上。文章的第一作者逢秀风是首批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之一,是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美国农工大学健康医学中心联合培养的博士生。  相似文献   

16.
热休克蛋白是细胞在应激条件下产生的一类蛋白质,与细胞的许多病理和生理过程相关。近年来对热休克蛋白(HSP)的研究大多专注于心肌和骨骼肌方面,表明热休克蛋白在运动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研究HSP在肝脏表达的文献很少,该丈总结已有的相关研究。综述运动与肝脏热休克蛋白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为运动与热休克蛋白关系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提出其潜在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1 背景与起因2007年5月11日,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及教学设计课题组第4次会议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中学举行.根据课题组研究计划的安排,杭州市子课题组人员带去了一节研究课的教学案例,课题是人教 A 版教科书中《算法》章内容的起始课.该案例按照总课题组研究制定的《课堂教学设计》体例和要求进行设计,经过集体研讨、试教和3  相似文献   

18.
《福建中学数学》2009,(11):F0004-F0004
为了促进命题研究的常规化,提高命题研究质量,为福建省高考“课标卷”的命制提供理论与技术上的支持,福建省高考命题研究中心成立了《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命题改革研究》课题组.作为该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考数学命题改革研究》课题组现已进入成果汇总阶段.为此,《新课程背景下高考数学命题改革研究》课题组决定于2009年12月4日至6日召开课题研究第三次成果展示会,在交流课题研究成果的同时,  相似文献   

19.
《史记》与《汉书》——吐鲁番出土文献札记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藏吐鲁番文献Ch.938与日本大谷文书中的一件残片是可以缀合的《史记》和《汉书》抄本。无论它们的出土地是库车还是吐鲁番,都对唐代西域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更为珍贵的是,《史记》、《汉书》抄写在同一写卷上及其有所先后的事实,为我们诠释古人《史》、《汉》并重及相关问题提供了直接的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教学》2008,(5):77-78
据2007年11月21日《新民晚报》和《羊城晚报》文章以及24日《参考消息》援引《朝日新闻)2007年11月23日报导,2007年11月21日,《科学》和《细胞》杂志网络版同时发表论文,宣告人类首次以非克隆技术培养出了人体干细胞,即所谓“万能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简称ips细胞。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获得这一重要科学成果的分别是由中国留美学者俞君英领衔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小组及由山中伸弥教授领衔的日本京都大学研究小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