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比较氯胺酮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应用于婴幼儿短小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氯胺酮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组(20例),Ⅱ组为氯胺酮静脉麻醉组(20例).术中连续监测HR、MAP、RR、SPO2并分别记录,观察患儿苏醒时间及有无并发症.结果:Ⅰ组患儿切皮时、手术5min、10min及术毕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与诱导前相比元明显变化(P>0.05),术中未出现低氧血症,呼吸道分泌物少,苏醒后有1例哭闹,余醒时平稳;与Ⅰ组相比,Ⅱ组切皮时、手术5min、10min及术毕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明显增高,与诱导前相比,有明显变化(P<0.05),术中有1例出现呼吸抑制,经面罩吸氧后缓解,有4例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所有患儿苏醒时间均长于Ⅰ组,且有哭闹现象.结论:在婴幼儿短小手术中应用氯胺酮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优于氯胺酮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2.
各种类型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均需手术治疗,根据畸形的不同类型以及患儿情况,主动做好术前准备,床位的安置,设保温箱注意患儿保暖,取平卧位,根据不同的手术时间和手术方法安排好各项护理,如单纯肛门直肠闭合患儿必须立即手术,入院后禁食,必要时进行胃肠减压,静脉输液,备皮准备手术等,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方面。下面着重谈谈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3.
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全切除术,术中牵拉反应较为明显,病人感觉极为不适。我们采用在手术前2min静注亚剂量氯胺酮预防牵拉反应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院一例胆总管囊肿患儿 ,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囊肿切除 ,胆总管空肠Rous -Y吻合术 (术中胆道造影 ) ,获得成功。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儿女性 9岁体重 2 2kg ,身材矮小。术前心肺功能正常。1.2 麻醉 术前 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 0 .0 8g ,阿托品 0 .4mg。取左侧卧位 ,T9~ 10 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成功后平卧。手术体位采用上腹部垫高 30℃ ,肩部垫薄枕。静脉开放后 ,给予 1.3%利多卡因 5ml,试有平面 ,无毒性反应及脊麻现象后 ,静脉芬太尼 0 .0 5mg ,异丙酚 5 0mg ,琥珀胆碱 4 5mg ,诱导插管后接北美GragerNarkomedGS麻…  相似文献   

5.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各脏器功能未发育完全 ,对缺氧敏感。小儿腹部手术既要求镇痛又需肌松 ,同时要保证呼吸 ,不出现缺氧。所以小儿腹部手术的麻醉选择非常重要。我们总结了 5 8例小儿腹腔手术的麻醉 ,体会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儿年龄 4~ 12岁 ,其中急性阑尾炎腹膜炎 39例 ,胆总管囊肿 2例 ,肠梗阻 5例 ,急性嵌顿疝 12例。1.2 麻醉方法 术前 30min肌注安定 0 .2~ 0 .3mg/kg ,阿托品 0 .0 2mg/kg。不合作小儿肌注氯胺酮 4~8mg/kg ,待入睡后入室。开放静脉后 ,32例采用静脉氯胺酮 1~ 2mg/kg间…  相似文献   

6.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76岁,因前列腺肥大于2008-06-11日入院.患者5年前行冠脉支架术,三年前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一年复查时显示有室壁瘤.本次入院拟行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心电图仍显示心肌缺血.麻醉和手术医生考虑患者冠心病病情复杂,建议保守治疗,患者坚持要手术治疗.经心内科调整治疗,心脏情况改善后决定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00年3月-2012年10月住院的92例外伤性白内障患儿术前术后护理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工作对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恢复和患儿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92名患儿没有一例晶体脱位、伤口裂开、感染等现象发生,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儿及其家长心理护理,对患儿手术切口愈合以及患儿及家长应激心理状态的缓解具有重要意义,有效促进了患儿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氯胺酮是一种具有深度镇痛作用且对呼吸和循环系统影响较轻的静脉全麻药,近年来被用于作为其他麻醉方法的辅助用药,本文将我院亚剂量氯胺酮辅助硬膜外麻醉的部分病例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下腹部和盆腔手术病人120例,男性32例,女性88例,年龄16~67岁。术前常规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2g和阿托品0.5mg。硬膜外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于氟哌利多复合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区域阻滞麻醉镇静的临床效应.方法:200例拟施剖腹产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年龄18~45岁.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手术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术中A组静脉给予0.05mg/kg咪达唑仑+0.75ug/kg芬太尼(咪达唑仑组)镇静止痛;B组静脉给予0.05mg/kg氟哌利多+0.75μg/kg芬太尼(氟哌利多组)镇静止痛.观察两患者术中镇静的OAA/S评分,记录术中烦躁、知晓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咪达唑仑组)有确切的镇静作用,有显著的顺行性遗忘的优点.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产科手术区域阻滞麻醉镇静止痛效果好,患者术中无知晓,麻醉过程更顺利.  相似文献   

10.
<正> 以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儿童呼吸道感染应慎重与儿童阑尾炎鉴别.以防误诊手术而造成严重后果.作者对呼吸道感染误诊为阑尾炎术后死亡1例儿童进行尸检,分析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患者,女,8岁.因转性右下腹伴呕吐一天入院.一天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钝痛,不向后腰放散,7h后疼痛好转并固定于右下腹部,为持续性钝痛,不向尿道外生殖器放射.同时  相似文献   

11.
小儿脓胸早期纤维板剥脱术能彻底清除化脓病灶控制感染的进展,有利于肺膨胀.对改善和维持良好的心肺功能防止患儿胸廓畸形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此种病例手术难度大、患儿身体比较虚弱,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碍。因此,麻醉及术中管理比较困难,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比较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分别复合氟比洛芬酯、格拉斯琼用于胸科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开胸手术成年患者7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S组)术毕前15min静注舒芬太尼10g+氟比洛芬酯50mg+格拉斯琼3mg,后接PCIA泵,泵内药物为舒芬太尼2.5g/kg+氟比洛芬酯200mg+格拉斯琼6mg;对照组(F组)术毕前15min静注芬太尼0.1mg+氟比洛芬酯50mg+格拉斯琼3mg,后接PCIA泵,泵内药物为芬太尼25g/kg+氟比洛芬酯200mg+格拉斯琼6mg.记录各组术后第4、12、24、36、48h各时间点生命体征、镇痛、镇静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4、12、24h时间点心律(HP)、平均动脉压(MPA)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镇痛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S组各时间点镇痛VAS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术后第4、12h时间点镇静评分S组明显高于于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格拉斯琼均可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静脉镇痛,但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格拉斯琼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镇痛、镇静效果更确切、安全、不良反应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摘要 患儿,女,15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55小时,高烧伴恶心呕吐入院。入院前门诊查血常规:白细胞1.92×10~9/L,中性多核85%,其它未查。入院后:既往史,健康。个人史,约一年半月经不调,经血过多。查体: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腹肌稍紧张。患儿一般情况好,未发生其它阳性体征。初诊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出血不多,术前后常规治疗护理。但从门诊至入院后一直未作尿常规化验。术后1—4日表现正常,5日后逐渐出现水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硬膜外腔注射地塞米松对吗啡镇痛引起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选择子宫切除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手术结束前观察组一次性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 mg 地塞米松10mg 0.9%生理盐水6 mL.对照组吗啡2 mg 0.9%生理盐水至6 mL.记录24 h内病人的镇痛效果和PONV的发生率.结果表明,术后24 h内PONV总发生率:观察组9.2%,对照组为42%.(P<0.01).可见,硬膜外腔注射地塞米松可有效抑制手术后吗啡镇痛引起的PONV.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膀胱肾镜碎石术在小儿膀胱结石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小儿膀胱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患儿年龄4~9(6.6±1.57)岁,膀胱结石直径1.3~3.7(2.6±0.92)cm;行耻骨上膀胱穿刺建立经皮膀胱通道,用钬激光或气压弹道击碎膀胱结石,视术中情况留置尿管。结果:所有患儿均获手术成功,手术时间20~45(32.5±6.43)min。术后早期5例患儿因留置尿管感尿道疼痛,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6~12个月,所有患儿均排尿通畅,无尿道狭窄和结石复发。结论:经皮膀胱肾镜治疗小儿膀胱结石具有安全、有效,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可有效避免经尿道手术所致的术中技术风险、术后结石残留和尿道狭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态势。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麻醉方法与管理的不断进步,许多难度很大的阴道助产,被剖宫产所代替,母婴安全系数大大提高。本文试用小剂量氯胺酮(0.3~0.5mg/kg)辅助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术,观察其镇痛效果及婴儿的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 选择单胎、足月、母婴健康、具有剖宫产指征(头盆不称、臀位、骨盆狭窄、过期妊娠、胎儿宫内窘迫等)的产妇40例。年龄21~32岁,其  相似文献   

17.
观察使用肌松剂气管插管控制通气和不使用肌松剂喉罩(laryngeal mask LMA)通气两种方法在小儿舌系带修整手术麻醉中的效果,60例患儿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T组,n=30)和喉罩组(L组,n=30),T组依次静注丙泊酚2mg/kg、芬太尼3ug/kg、维库溴胺0.05mg/kg同时吸入8vol%七氟烷(氧流量6L/min)诱导肌松满意后插入气管导管控制通气;L组静注丙泊酚2mg/kg、芬太尼2μg/kg同时吸入8vol%七氟烷(氧流量6L/min)2min后置入喉罩并保留自主呼吸;两组患儿均吸入七氟维持麻醉;结果两种通气方法都能满足手术,喉罩组操作简单,气道损伤小,术后苏醒快,故喉罩通气可安全有效的用于小儿舌系带修整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RAS在单孔法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行择期单孔法小儿疝囊高位结扎的120例患儿随机分为ERAS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进行分析对比。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ERAS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麻醉苏醒的时间、切口疼痛程度、肛门排气的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出院后满意度等,通过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来评价ERAS护理的价值。结果ERAS组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平均值、切口疼痛评分平均值、术后排气时间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均减少,且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孔法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围手术期中采用ERAS理念可以加速患儿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儿疼痛,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及患儿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儿童Peutz-Jegher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探讨临床工作中Peutz-Jeghers综合征患儿急诊手术的注意事项和诊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例Peutz-Jegher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患儿以腹痛、呕吐起病,急诊行剖腹探查,行部分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腹痛复发,遂行肠套叠复位术,考虑Peutz-Jeghers综合征合并肠套叠;另1例患儿以腹痛、呕吐起病,急诊行剖腹探查,术后恢复良好,考虑Peutz-Jeghers综合征合并肠套叠。结论对于皮肤粘膜黑色斑点且出现外科急腹症的患儿,应考虑Peutz-Jeghers综合征,应首先解决患儿的急腹症,尽可能保留套叠的肠段,术中切除较为明显的息肉,不做预防性息肉切除,术后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和基因检测结果,定期对患儿进行全胃肠道监测和息肉切除术,提高患儿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1病例介绍患者女,37岁,主因孕4月要求终止妊娠于2008年1月15日16∶00入院,孕7产2流4,10年前顺娩一次,4年前剖宫产术一次,有4次刮宫史。B超示:宫内孕单活胎(双顶径4·62cm,胎心可见)。孕妇要求引产。于1月16日17∶35行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剂量为100mg,手术顺利,术后予米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