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背诵研究应当着重于背诵行动本身的研究这一理论视阈出发,提出背诵可分为主体性背诵和客体性背诵.文章通过对收集到的定量数据和定性材料的分析,认为主体性背诵通过对材料的自我选择、对背诵效果的自我评价、对背诵过程的自我控制,能够推动背诵行动持续进行、有效促进背诵效果、提高背诵者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主体性的构建。所谓主体性,就是具有自由的人格、强烈的自我意识和高度的创造力,就是人所能意识到的潜能被充分地发掘出来。马克思说:“人的主体性,并不是孤立的自然生成的,而是在和他人的相互关系的作用下产生的,是通过认识他人、理解他人来发现自己的。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又是对象存在物。”巴赫金说:“一个意识无法自给自足,无法生存,仅仅为了他人,通过他人,在他人的帮助下才展示自我,认识自我,保持自我,最重要的构建自我意识的行动,  相似文献   

3.
以自我反思教学模式下发展起来的教育行动研究教学理论为研究方法,进行听力教学的第一轮教学行动研究。通过对该行动研究的描述和分析,反思教学行动研究在听力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和效果,并探讨了这种研究方法在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及外语听力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我教育: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归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介绍学界部分学者对德育范畴自我教育的界定,强调了德育领域中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从德育范畴的自我教育和智育范畴自我教育的区别出发,提出了德育范畴的自我教育具有教育目标的自我取向、教育内容的自我选择、教育方法的自我践履、教育过程的自我调控、教育效果的自我评价等五个具体特征;从道德的本质、大学生的心理和道德发展水平、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目标追求等角度论证自我教育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归宿;最后提出了如何在实施主体性道德教育中让大学生走向自我教育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5.
一、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及作用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成功实施达成特定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预期、感知、信心或信念。"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他认为人是具有预期行为目标且善于在行动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调节的积极行动者。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去完成某一活动或任务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因此激发他去积极从事那项活动。自我效能感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这正好与现代学习社会语境下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这一教育理念相契合。  相似文献   

6.
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公共资源治理的内在主体,三者关系决定社区公共资源治理模式的转换。基于社区公共广场治理的"结构—过程"分析发现,社区公共资源治理经历了权威管制模式到赋权增能模式的结构变迁。通过对两种治理模式的剖析和对比,我们重点关注居民主体性的培育和生成过程,勾勒出具有主体性的居民在社区公共广场治理中的角色与功能。社区公共资源治理的根基在于激发居民主体性,这包括再造居民自我组织、自我行动的过程和建构赋权增能的机制,尤其是组织赋权和心理赋权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7.
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发展记忆和思维,提高阅读能力,为说话和写作积累语言材料和提供典范。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相当数量的课文应要求学生背诵;而要提高学生的背诵能力,教师必须根据心理规律进行指导。教育心理学认为:要使背诵效果好,必须对背诵的材料有一定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作为拥有双重身份、对流亡有着切身体验的学者,萨义德以其独特的学术视角、非凡的学术创造力开创了一个探讨殖民话语的新时代。他的后殖民批评将人文和反人文思想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强调在处理西方"自我"与第三世界"他者"间对立问题上,世俗知识分子所应采取的立场既是对抗的又是建设性的。所谓对抗就是指向帝国主义回述。其建设性在于后殖民知识分子通过对抗行动要达到的效果就是自我与他者的融合,即一种理想化的后殖民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行动学习法的内涵、本质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动学习是一个以完成预定的工作为目的,在同事的支持下持续不断地反思与学习的过程。行动学习法不仅是一种通过项目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是改变自己的工作和职业方向以及处理工作中的矛盾冲突的有效手段,是一种自我发展的有用工具。作为一种教师培训的模式,行动学习法具有反思性、行动性、合作性、主体性、参与性、操作性、综合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教育导刊》2006,(9):F0003-F0003
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小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该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带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承担了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本教育的观念和初中模式研究”和高级课题“主体性教育研究之学生自我发展的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11.
报道一项旨在验证"语言模因论"对英语学习是否有促进作用的教学实验。受试者为35名英语教育专业2009级本科学生。他们在课堂内通过听说等渠道模仿、朗读、背诵和复述《听力教程》中的某些英语听力对话、段落和新闻材料并学习里面的生词和短语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行动研究的时间为16周。结果表明:所有被试者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促进了师生对英语听力理解过程的反思能力。这说明在进行英语听力训练时,对学生提出模仿、朗读、背诵和复述等学习方法的要求,不仅能有效地促进英语学习,而且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主体性呈现出虚拟与现实交织、个体与群体融合、张扬与迷失并存的新特征。智能技术在重塑教师主体性的同时,也易使教师陷入自我危机、交往扭曲和行动异化的主体性困境。因此,有必要通过坚守生命之性,在寻求本真中认识自己;构建选择之性,在实践活动中成为自己;回归创造之性,在终身学习中成就自己来复归教师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教学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有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一、主体性的概念和特征主体性是指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对于自我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的一种自觉感知。主体性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特征。自主性是指主体支配自己意志的意识和能力 ,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强等自我意识和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等。主动性是指人积极自觉地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行动 ,表现在成就动机、竞争…  相似文献   

14.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实验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学生主体性的研究是中学荚语教学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和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英语直接拼音入门》、突出情景功能对话、设计三段七步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等干预措施组织教学实验,提高了学生认知、情感、策略等方面的能力水平。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加深了对学生主体性问题的认识,从而更有意识地在英语教学中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张勃 《现代语文》2009,(8):103-104
高中阶段的文言文篇幅较多,很多要求学生能熟读成诵。80%的学生认为文言文学习很难,既没有信心,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不但不能理解文章的意思,而且很难背诵。感觉背诵文言文就是背天书,不知如何是好。一味的机械记忆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加重了背诵的心理负担。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摆脱枯燥低效的背诵呢?利用板书能够提高背诵文言文的效果。用板书直观、浓缩、形象等特点调动学生视听功能参加阅读记忆,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小学教师评价在外源性社会本位、知识本位观念的实效性因素影响下,评价本质偏倚控制及管理学校、多样化评价形式等物性功利。以人本位的内源性教师主体呈现“唯上性”状态,其中“主体性”是当前教师高素质专业发展的内质追求,是学校教师自我评价有效实行的判别核心,受能动主体与关联客体双重影响。以教师自我评价主体性的意涵为逻辑起点,厘定“共同心理建构“”公-私”及“主-客”三维象限中教师自我评价主体性的特有属性、对立形象及二维向度,通过事实论证阐述对教师自我评价主体观念与行动的现实审理,理性追问自我评价中观念意识、知识技能、体系制定等主体性困境,提出围绕“主-客”体形成内、外源性的优化路径,外部保障向度以“学校”为中心,重构“有效的机制”与共享“共识性体系”;内部提升向度以“教师”为内核,重新审视教师评价观与创新理性评价法,从而促动教师自我评价主体性的回归与提升。  相似文献   

17.
他者性立场的主体性以主体共存问题的解决为旨归,有效化解了理性的意识主体论带给主体性的存在危机,开启了以行动探寻主体性的新路径。受意识主体论和后现代语境的双重影响,教师行动的异化使得其主体性显现出明显的客体化、技术化与原子化特征,给教师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行动是公共空间内主体间以言说为媒介的彰显活动,主体性在行动者主动向在场的他者展示其独特性存在的行动中得以“入场”。教育主体的多元共在决定了行动同样是教师主体性“入场”的根本途径,教师与他者相遇的境遇性及其对学生所负有的不可推卸的教育伦理责任赋予了其主体性以他者性、伦理性和“脆弱性”。故而,当下的教师主体性研究要着力激发教师行动,在教育伦理责任实现中发展主体性;持续拓展教育空间,确保学生主体的入场机会;超越原子式的主体观,以他者性立场来建构行动的教师主体性理论。  相似文献   

18.
在自我反思的教学模式下发展起来的教学行动研究(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是近年来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理论研究方法。它既是师资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又是在职教师自我完善的捷径。本文主要对教育行动研究的概念、特征及模式作了简要论述,并通过作者在写作教学中所做的教学行动研究的描述和分析,反思教学行动研究在实践中的效果,探讨了这种研究方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哈代作品《还乡》的女主人公游苔莎充满了朦胧的现代意识,她的行动背离了男权社会对传统女性的期待和道德规范,张扬了女性确立自我,肯定自我的精神,体现了女性超越自身内在性,寻求自我身份的主体性追寻和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哈代女性角色中最为坚定的反叛者。  相似文献   

20.
英语背诵是通过对英语信息的"刺激——反应——强化"进行存储的过程,也就是对英语材料的记忆过程。背诵英语材料可以促进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也可以促进英语语感的形成。所以,英语背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起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