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有这样一个人:他是2000年中国奥运军团惟一的“洋面孔”;他是“卖”房子卖车带领全家扎根异乡的怪客:他是冷面下埋着热情的“火山”;他是被周围人称为老师的智者;他是一个创造了奇迹的人;他还将注定是一个创造更大奇迹的人。他让我想起了“魔鬼教练”大松博文;他让我想起了“国际战士“白求恩。他是谁?他是一个追梦的人。  相似文献   

2.
松日并不宽松的生存环境笔者已向大家做了交待,也许是受这些恶劣环境的刺激,一些老将、弃将,名不见经传的小将到了松日,反倒一个个独当一面,有型有款。看到魏意民接二连三进球,有人为徐根保惋惜不该放他走,大连放走他是“流失市宝”;看到张卫华后场出色的盯防,又有人为上海惋惜不该让他走,走了对航星对浦东都是个大损失;胡志军犹如“焕发了第二青春”,赵昌宏有了“找到家的感觉”,而在甲B混迹的慕军到了松日成了“顶梁柱”,让人后悔自己不会沙里淘金,白让松日捡了值钱的“便宜货”。把这些弃将老将小将从转会市场上低价收人…  相似文献   

3.
如果有人问我:“阿伦·艾弗森走了。再给我一个继续关注费城76人队的理由,先”。那么我一定会对他说:“安德烈·伊古奥达拉已经接过艾弗森的衣钵,他就是你要寻找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遭揭NO.19——贝隆 不爱说话 看似张扬的贝隆其实是个少言寡语、性格封闭的人。他很少同亲人、朋友进行交流,而是想方设法独处。他喜欢夜里一个人像个疯子一样到处乱走,目的是不受干扰地思考问题。 “举头想问题,低头一通走”,贝隆吟诵着他的阿根廷版《静夜思》,肯定深沉得一塌糊涂。  相似文献   

5.
他曾经是一名中国足球队的国脚,他用 “要当就当最好的足球队员”的座右铭激励过自己;他曾经努力拼搏和奋斗过,却饱尝了“一只脚踏人了世界杯大门后,却最终没能进人那个足球圣殿”的辛酸:他曾满怀“要振兴中国足球的神圣愿望”东渡日本,当学到了许多先进的足球技艺后,怀揣着报国之心,毅然返回了生他、养他、把他从一个无知的孩子培养成一名优秀足球运动员的祖国;他是一名教练,在他的心中为改变中国足球的落后面貌而尽心竭力;他又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正是他为自己人生所确立的准则。他就是刚刚…  相似文献   

6.
黑方李昌镐白方俞斌1998年末,中国围棋界迎来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世界大赛“春兰杯”,中国的棋手在赛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信誓旦旦的表示,一定要竭尽全力把奖杯留在中国。然而要想通过日韩高手所设置的层层障碍谈何容易,更何况还有一位多次从中国棋手的手中“掠夺”走冠军奖杯和屡次扼杀中国棋手于四强或八强之外的“世界公敌”李昌镐,所以要想留住奖杯,最好是先拔掉李昌镐这颗“眼中钉”。第二轮抽签完毕,中国的俞斌九段有幸成为了第一个来拔这颗“钉子”的人。从以往他二人的交手记录来看,俞斌在慢棋比赛中还未赢过李昌镐,只是在…  相似文献   

7.
外国人眼中的博拉和中国人眼中的米卢:是一个人吗?米卢说:全世界都管我叫博拉,但是中国人管我叫米卢。 世界足坛的风云人物博拉到了中国就成了米卢,米卢自己给人签名都写成了“米卢”或者“MILU”,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带有象征意味的身份转化,博拉是一位世界级的教练,但是他在中国是米卢。 当米卢是博拉的时候,他受到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广泛的尊重,当博拉是米卢的时候,他在中国接触到了中国人对他复杂的心情和态度,也许中国人不是不相信博拉或者米卢,而是中国人对自己的足球队有点缺少信心(这一点采访米卢的外国报刊都有意无意…  相似文献   

8.
32岁的黑龙江鸡西球迷只过了两年健康的生活。两岁那年,小儿麻痹症便夺去了他正常行走的权力。小时候他看着别的孩子走,他痛恨自己的腿走不好。他扶着墙练习走,跌倒了,爬起来,又一次跌倒,又一次爬起,他母亲流着泪说:“孩子,咱们真是哭天天不灵啊!” 腿有残疾的人对腿常有一种梦幻般的感情,张海迪说:“我最喜欢梦,我在梦里永远有一双健康的腿。”著名作家史铁生在轮椅上说:“人有来世,我一定做个足球运动员。”秦福山说:“我最喜欢足球,我能看见最健康的腿。”  相似文献   

9.
路建人这个名字在中国足坛消失了近十年之后,突然出现在深圳平安队的教练名单中。这在球迷当中引起了一番不大不小的波澜,同时也勾起了球迷们对他的美好回忆。特别是北京球迷,对路建人当年镇守“龙门”的风采多有怀念之情。 北京历来是出“门”的地方,70年代的李松海、王俊生,80年代的路建人、李建栋,90年代的符宾,都是名噪一时的“国门”。尤其是在80年代,路建人与辽宁的傅玉斌代表了中国守门员的两种风格和路数:傅玉赋动如脱兔,潇洒“走”来回;路建人静若处子,沉着“封左右”。说他二人是“龙门双星座”,实不为过。  相似文献   

10.
管察 《钓鱼》2006,(11):21-22
听在蠡湖钓鱼的人说,有一个小伙子专钓鲤鱼,数十人吃蛋或只钓几条猫鱼的时候他连中鲤鱼,他的钓饵是自制的,可以示人,但配方保密。有人钓不到鱼,他说“你到我的窝里试试”,用他的钓饵下去,竟然立竿见影钓上了鲤鱼。如果他提早走了,别人向用他索要剩下的钓饵,钓不到鱼的人也都中了鲤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