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婷婷 《视听》2023,(5):14-17
主流媒体短视频实践从话语选题、序列结构、私人化阐释、多模态符码等层面进行转向,探索并形成了精准触达的话语生产机制、汇聚多元主体的话语融通机制、激发公共情感的话语扩散机制等三方面的独特效能机理。主流媒体需进一步克服其话语传播困境,在平衡媒体话语的可看性与可信性、加强人格化叙事、深化PUGC模式等方面推进主流话语与短视频传播平台的深度融合,以充分发掘主流媒体话语的连接能力、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池彩 《新闻前哨》2024,(4):30-32
来宾市融媒体中心于2022年4月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试点。来宾市坚持抓好三个“一把手工程”——全面优化重组,不断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优化再造流程平台,完善传播新格局,形成融媒传播合力;提升“新闻+”和“服务+”价值链,探索“媒体+”业态,全面系统性推动“媒体+”融合,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3.
张斌 《新闻战线》2023,(11):87-88
新时代,主流媒体要在建构言论品牌上下功夫,不断增强传播话语权、提升舆论引导力。《环球人物》“思享”专栏,以时评和政论为抓手,发挥引导功能,提升言论价值;在角度、态度、温度上持续发力,展现言论魅力;深化文法探索,呈现精品言论,筑牢主流舆论价值高地。  相似文献   

4.
媒介融合环境中,短视频传播的发展方兴未艾。现结合当前主流媒体纷纷布局短视频内容传播、参与媒介竞争的现实,从“媒介融合技术引发主流媒体短视频传播的场景转换”“媒介融合环境驱动主流媒体短视频传播的需求变化”“媒介融合业态加速主流媒体短视频制作的理念创新”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对媒介融合环境中新型主流媒体短视频传播的创新和发展问题进行规律性的认识和前瞻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媒介融合环境中,短视频传播的发展方兴未艾。现结合当前主流媒体纷纷布局短视频内容传播、参与媒介竞争的现实,从“媒介融合技术引发主流媒体短视频传播的场景转换”“媒介融合环境驱动主流媒体短视频传播的需求变化”“媒介融合业态加速主流媒体短视频制作的理念创新”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对媒介融合环境中新型主流媒体短视频传播的创新和发展问题进行规律性的认识和前瞻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张东锋 《新闻战线》2023,(23):39-41
深入阐释“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的中国智慧,持续讲好共建“一带一路”生动故事,是主流媒体国际传播的重大主题之一。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从强化内容生产、拓宽传播手段、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三个维度,破解主流媒体跨国跨地区跨文化差异传播难题,不断提升重大主题的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7.
刘若辰  张剑  孙尚如 《新闻界》2023,(12):91-96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尤其是数字化传播手段以及人工智能,持续改变着舆论生态,也给政府公共治理带来多重挑战。主流媒体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既要不断回应技术带来的行业变革,又要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川观新闻在深融十年的发展进程中,深刻感受到以“新闻+服务”为核心生产机制的平台型生态系统在增加用户黏性、打造媒介公信力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上的巨大价值,并持续探索“新闻+公益”的实践路径,为提升新型主流媒体传播效能,积极参与社会协同治理提供了一种破题思路。  相似文献   

8.
龙青云 《新闻通讯》2013,(10):53-54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当今之势,谁的传播能力强大,谁的主流思想文化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谁就更有影响力。目前,社会思想多元化,媒介生态也发生了变化,盐城晚报作为有着810万人口的盐城市主流媒体,以评论聚焦热点新闻,以有温度的言论彰显“民生情怀”,时刻关注民生,把握群众诉求,发出“好声音”、传递正能量,为报纸注入了文化灵魂,提升了地市晚报的传播力,扩大了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一、在全新的媒介环境下。评论聚焦社会热点新闻。以主流媒体的思想引领正确舆论导向晚报言论要想吸引读者、赢得读者,就必须关注民生热点,抓住社会焦点问题,及时、准确地亮明主流媒体的舆论态度,在第一时间介入新闻,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从而实现主流媒体与民意的对接,以更有效的主流“声音”影响社会公众,为“和谐社会”汇聚正能量。  相似文献   

9.
杨芮 《新闻传播》2023,(12):22-24
人工智能技术的日臻成熟,驱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智能化传播,并赋予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广度拓宽、传播效度提升、话语深度强化等多重契机,但亦使其面临着平台言论多元化、“信息茧房”效应强化、“把关人”角色缺位等现实挑战,如何消除智能媒体嵌入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衍生出的解构、孤立等负面效果,重构智能媒体融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的契合理路,必须以值引智、以智驭智、以智化治。  相似文献   

10.
黄倩妮 《新闻世界》2009,(5):122-123
“3·14西藏打砸抢事件”爆发后,西方的主流媒体出现一些歪曲性的报道和反华、支持藏独的言论。anti-cnn网站在纠正西方媒体歪曲报道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试从网络传播的角度,探索anti—cnn类民间网络媒体在该事件中取胜的原因,从而探索民间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对国家形象的影响力,找寻其在国际传播中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多变复杂的时代背景重塑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传播格局与舆论生态发生颠覆性变革,传播样态创新回应当今时代对国际传播效能提升的需求。在全球交往视角下,主流媒体如何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成为题中要义。研究发现,CGTN有关2023年全国“两会”相关报道议题聚合性与拓展性并兼,报道形态呈现多模态融合态势,平台关联实现媒体矩阵互动引流,报道话语政治语用意义凸显。因此,在全球交往视角下,主流媒体应当不断在叙事、技术、平台等方面进行策略创新,勇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2.
李军 《新闻战线》2022,(13):62-65
面对纷繁复杂的互联网媒体形态,打造能在海量社交媒体、自媒体、商业平台的围攻中“站得住”的移动客户端,是主流媒体普遍面临的重大课题。都市类媒体要在融合转型中突出“效能优势”,不断提升事实效能、服务效能,打造具有独特吸引力的主流移动客户端。  相似文献   

13.
2023年是媒体融合从行业探索上升为国家战略整体推进的第十年。我国媒体融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进入攻坚期。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机构设置分散、资源流通不畅、自主可控技术缺乏、用人考核机制缺乏弹性等问题,与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需求不适应、不匹配,是媒体深度融合的最大掣肘。“广电媒体融合机制探索”调研组坚持问题导向,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蹲点调研、座谈访谈等方式,梳理出制约主力军挺进主战场的体制机制壁垒,从组织架构、流程再造、智能重构、人才激励等方面,提出解决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宋国澳 《青年记者》2022,(23):41-42
当下主流媒体的实践案例表明,多数移动新闻直播尚未实现直播样态的“再造”,“移植”依然是媒体直播的主流选择。移动新闻直播虽在内容、语态和互动等方面都呈现出了明显的电视化倾向,但媒介进化总是伴随着时空障碍的消解,这昭示着未来的移动新闻直播将从时间、空间和主体进行三维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舆论主阵地的导向作用下,我国媒体融合逐渐上升到了国家层面,推动了主流媒体业态的升级转型,不但突破了传统媒体传播发展中的局限性,还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基于此,通过研究以“融合传播新体系”推动媒体融合纵向发展的有效策略,基于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创新传播理论体系,研究突破“融合传播新体系”实践局限性的方法,旨在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传播效能,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合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6.
董开栋 《青年记者》2017,(18):18-19
当前,媒体融合发展步入深度融合创新阶段.一方面,传统主流媒体艰难转型,不断尝试内容产品创新、组织流程再造、商业模式升级等;另一方面,以今日头条、腾讯新闻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平台快速扩张,在产品和服务层面争相创新,对媒体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创新实验室作为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试验田和突破口,具有鲜明的实践价值.一方面,目前各大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实践大多为“增量改革”,如增设新媒体部门,构建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的传播矩阵等;运用无人机、机器人、VR等新兴技术和设备辅助新闻生产和传播等.  相似文献   

17.
潘永杰 《中国传媒科技》2023,(5):143-146+158
【目的】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党和国家战略决策,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是当前主流媒体面临的发展课题。【方法】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统筹运用数字化理念、思维、方法、手段,按照“平台大脑+系统跑道+应用场景+综合门户”技术框架,建设“全媒体新闻传播”应用,推进“三融五跨”[1],实现以数据流耦合决策流、业务流、执行流。【结果】数字化技术应用有助于纾解互联网环境下全媒体新闻传播堵点、难点、痛点,增强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结论】应用建设可为新型主流媒体加快新闻传播流程再造、模式重构、制度重塑,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涉高校舆情多发,部分情绪化言论隐含着意识形态风险。高校媒体是面向青年群体,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深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但是,部分高校媒体存在组织管理不善、内容选题不当、舆情应对不力等问题,亟需整改。基于此,本文提出高校媒体在运作中,要抓好队伍建设、更新话语机制、优化传播格局,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旨在构建优质的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  相似文献   

19.
王竹  邓倩 《传媒》2023,(14):44-46
近年来,主流媒体越来越重视对文物价值的挖掘和阐释,通过各种科技手段“活化”文物,赋予文物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传播、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媒体在文物“活化”方面如何创新成为当下文物传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央视新闻新媒体为例,通过分析其在新媒体时代进行主流媒体文物“活化”传播的探索,探析文物“活化”产品在传播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相应思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对主流媒体话语权提出的更高要求。【方法】本文通过阐述主流媒体话语权旁落的现象,从商业平台算法推送、受众情绪需求、“把关人”角色缺失等方面分析主流媒体话语权旁落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提升主流媒体网络舆论引导力。【结果】提高主流媒体话语权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需要在相关部门领导下,探索全国性新型融媒体联盟机制,与商网平台建立流量协同机制,打造内容共建共享平台,形成设置议题合力,从而提升舆论引导实效。同时主流媒体应加强自身新闻舆论工作建设,打造以“内容为王+渠道融合”的融媒体传播矩阵,破解“公共价值让位个性需求”局面,还将运用新技术创新产品形态,探索智能化发展路径。【结论】主流媒体只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审美趣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在网络上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