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祥玖 《新闻战线》2022,(14):57-60
2022年1月,四川法治报荣获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集体表彰的“七五”普法先进集体。这是对四川法治报深度融合发展的充分肯定。近年来,四川法治报全媒体坚持守正创新,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三维一体”推进法治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开启了一场力度空前的融合转型。  相似文献   

2.
案例故事短小生动,既以接地气的表达普及法律知识点,又努力尝试丰富多样的视听叙事手法。“法治融屏”智慧普法全媒体平台将普法节目“一键送达全国”的同时,还积极探索拓展普法内容分发渠道,逐步搭建起大小屏同频共振、多平台联动运营、全链条宣传推广的法治宣传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普法宣传工作的本质是法治传播。全媒体背景下信息纷繁复杂,如何规范法治传播行为、提升法治宣传水平,是当前普法宣传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法治传播过程中,传播工作者应提升法治素养,践行“四力”要求。要在内容创作中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大局、普法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原则,依法、真实、准确报道,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与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4.
全媒体时代到来,法治媒体作为法治宣传的重要载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法治记者需要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在融合创新报道上不断发力,力争用更新颖、多元的表达手段,多形式、多方位、多角度叙写好法治新闻报道、传播好法治新闻故事,为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全媒体时代,由于时令、地域等因素限制,导致受众对于地域品牌“能闻其名,难见其身”,宣传效果不甚理想。面对传播困局,地域品牌如何“破圈”?本文以《三峡日报》对“稻花香”品牌宣传为例,通过全媒体宣传策划、新媒体全网传播、数字化出版等宣传手段,实现宜昌地域品牌的宣传“突围”。  相似文献   

6.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笔者总结了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成功创办的经验,提出了“全媒体”时代档案宣传的新思路.即利用多种媒体互组,实现档案立体化宣传;紧密结合当下时事,充分利用“余光策略”;注重灵活借用“视链技术”,推动档案宣传新发展;挖掘档案宣传潜力,保障档案宣传内容高质量.  相似文献   

7.
廖卫华 《新闻前哨》2022,(24):15-17
全媒体时代,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深度融合发展既是中央要求,也是顺应新时代新趋势下媒体发展的主流选择。法治媒体在不断重构的媒体格局之下如何找到自身优势,准确定位,以“不变应万变”成为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几家重点法治媒体特别是《民主与法制》社融合发展的探索,就法治媒体如何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路径、机制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8.
寻找价值端     
<正>“全媒体”是当前媒体深度融合的关键词。对于主流媒体而言,“全媒体”包括但远不限于报、刊、台、网、移动端等已有的媒介,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也远不限于内容供给侧改革,更意味着在巩固现有媒介基础上寻找新的更有价值的端口。  相似文献   

9.
吴迪 《新闻传播》2023,(9):19-22
全媒体时代网络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法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客观上推动了高校法治教育模式的变革。全媒体时代高校法治教育蕴含着拓展法治教育载体、改革法治教育模式、丰富法治教育方法和加强主客体间对话等价值,通过探索实现“媒介技术+法治教育”的模式转化,要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完善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和提升教育主客体媒介素养等方面推进具体实践,加强高校法治教育立德树人的质效。  相似文献   

10.
唐玮 《视听》2023,(10):154-156
在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中,南宁广播电视台“老友云”全媒体指挥中心拓宽传播渠道,为新闻的采编、审发环节开发相应板块;基于AI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新闻预判、采编决策、线索挖掘提供参考依据;在全平台多渠道分发,实现更及时、更高效的宣传;对新媒体直播进行采、编、播、发的一体化管理,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新模式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刘曜 《传媒》2019,(14):33-34
围绕中心,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始终是地方党报的核心工作之一。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重大主题报道也随着技术革新而发生强烈变革。在创意迭出的全媒体时代,《温州日报》始终把握正确导向、坚守新闻价值,在保持重大主题报道深度、准确、权威的同时,积极探索实践呈现方式更多元、阅读体验更舒适、传播途径更立体、受众群体更广泛的全媒体方式,力求让受众“津津有味”阅读,“有滋有味”分享,“兴趣盎然”参与,让重大主题借助互联网的翅膀,在移动端轻巧“移动”,传播得更广更远,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2.
构建档案法制监管体系是今年全省档案工作会议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要研究探索的重点课题。构建档案法制监管体系的实质在于“法治”,借用法学界的说法,就是“让法治成为一种信念,让法治成为一种习惯,让法治成为一种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法治”是构建档案法制监管体系的宗旨所在,因为法治的价值更权威,管理更规范,监护更有力。如何以完善工作机制为切入点,围绕依法治档、依法行政、依法监管,构建档案法制监管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在全媒体时代,医院新闻被无限放大,成为被社会关注的焦点,例如“缝肛门事件”和“八毛门事件”在媒体普遍偏向患者的情况下,医院难免成为众矢之的。作为医院的宣传工作者就更加应该主动迎接挑战,掌握全媒体的特性,化被动为主动。主动策划新闻,应对危机,加强宣传能力建设,保障医院能全心服务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14.
朱琳 《新闻战线》2023,(13):84-86
做好法治新闻报道是维护司法公正、推进法治进程、宣传法治理念的重要手段。丰富报道视角、吸引受众关注,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媒介素养,弘扬法治精神、化解社会矛盾,强化正面引导、平实生动表达,都是优化新时期法治新闻报道,让法治的力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徐展 《今传媒》2023,(3):143-146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全媒体时代“大思政课”需要克服时空的局限性以及信息孤岛化等问题。本文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从新闻“四力”入手分析了全媒体时代高校宣传工作的时代特点及践行方法,并对在全媒体时代从新闻“四力”入手讲好“大思政课”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索,为后续高校建好、用好“大思政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志远 《新闻战线》2022,(14):37-40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检察日报社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紧贴检察实践,以求极致的精气神,重点把握六个“度”——以理论的“厚”度,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检察工作的伟大引领力;以社评的“锐”度,推动检察实践走向更深更实;以报道的“深”度,展示检察实践成果;以社会化表达的“温”度,让检察实践更加贴近社会、贴近读者;以案例的“鲜”度,让检察办案更能警示社会、凝聚共识;以融合的“巧”度,让检察理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7.
实现“硬新闻”的“软着陆”,是媒体的期望,更是受众的需要。写好科技新闻,需要“沉到底、浮起来、跳出去”,通过通俗、生动、亲切的表述方式,让报道在受众心中“落地生根”。本文围绕嫦娥三号任务宣传战役,对如何增强科技新闻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进行了初步探析,力求为全媒体时代传统纸媒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李伟程 《传媒》2023,(4):37-39
新型主流媒体在全媒体背景下占据愈发重要的位置,做好新时代的宣传工作,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做大做强新型主流媒体的策略,提出主流媒体要注重打造智媒体矩阵,强化人才培养,注重用户体验,全方位推进“媒体+产业”模式,打造超级IP,引领传媒行业进行“蝶变”。这些策略是主流媒体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增强“四力”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9.
“县域发展举足轻重,县委书记责重千钧”。参加“纵横谈”的县(市、区)委书记,借助湖北日报全媒体平台,推介、宣传主政思路和施政措施,回应干部群众和读者网友的热切期待,湖北日报全媒体县域政务报道前所未有的传播力鼓荡起湖北百县你追我赶、龙腾虎跃的强大气场。  相似文献   

20.
朱剑  沙莎 《传媒》2023,(13):21-2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2020年6月30日,被赋予了“群众”之名的陕西日报新媒体平台——群众新闻网、群众新闻客户端正式更名上线。面对新时代的融合传播使命,群众新闻网坚持“在群众二字上下工夫、作文章”,为进一步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探索新路径和新方法,用实践经历检验新路径的可行性,真正走好新时代的全媒体群众路线。本文以群众新闻网为例,探索新时代新型主流媒体如何借助媒体融合的力量,赋能区域发展,真正走出新时代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