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家庭道德启蒙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与社会道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和谐安定。目前我国家庭道德启蒙教育无论在教育观念上抑或在教育方法上都存在诸多误区:教育观念上重智而轻德、推卸责任、急功近利;教育方法上重物质奖励而轻精神关怀,重强硬灌输而轻主体参与,重明理导行而轻情感激发,重品德训练而轻道德养成,重自行其是而轻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迅猛,而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却出现了不尽人意的一面,诸如随“热”而上、逐“利”而行等等,好在成人教育档案收集,一直被人们所重视。因此,成教管理部门,发挥档案优势,完善成教管理,笔者认为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所谓弱势群体,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而难以像正常人那样去化解社会问题造成的压力,导致其陷入困境,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或阶层。他们往往是由于某些障碍、能力缺陷,或者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境艰难,有经济上的弱势、政治上的弱势、心理上的弱势、交往上的弱势等。社会学中认为,  相似文献   

4.
从“等值”概念的产生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翻译等值在西方产生这一现象着眼,由小窥大,追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折射中西哲学、美学、文化传统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哲学上讲,西方哲学注重本体终极在场的追问,而中国哲学没有;从美学上讲,西方美学重视语言对美的本质的清晰表达,而中国美学强调言与意之间的矛盾,强调神会与心悟;从文化传统上讲,西方文化重视科学,而中国文化传统重视人文体悟;从思维方式上看,西方思维重分析、精确,而中国思维重整体把握和模糊认识。这一切说明,翻译等值的概念在西方而不在中国提出是种种差异使然。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取而不上。何为“取而不上”呢?“取而不上”是指高考考生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没有按时到其所被录取的学校进行报到、注册而选择复读的一种现象。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中,由于许多学生“取而不上”,使得部分高校不得不降分补录。尽管分数一降再降,录取一补再补,但仍有一小部分高校不能完成招生计划。在《高校招生》杂志上有一些数字:2001届复读生中47%的学生属录取后不报到者。分析这些人不报到的原因,31%的考生是对高校、专业不了解而误填志愿;3…  相似文献   

6.
杜娟 《成才之路》2009,(17):65-66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课堂教学就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对教师来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既准确而又艺术地传达自己的意图,是一件比较为难的事情。在《历史与社会》的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业作口头评价时更是如此。由于《历史与社会》在很多具体问题上没有单一而标准的答案,而且在对具体事件的评价上本身就应该强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很显然一个客观而又中肯、全面而又艺术的口头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和锻造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两年来在作业的设计上,我依据《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中有关知识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辞海》上说,作业:“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在教学上,学生在课堂上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叫练习,课下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活动才叫作业。纵观教师平时布置的作业机械简单,题目多,设计的随意性大,学生成了作业傀儡,做着抄、写、背等重复劳动,在行为和思维方式上完全服从于老师的指挥,毫无个性和创造力,而时代呼唤创新性人才,教育改革指向创造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重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高中由于面临更大的升学压力,教学任务重,时间紧,所以,教师在观念上更容易陷入片面重视分数,而忽视心理问题的误区;在行为上更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在时间安排上更多地是高考科目的上课、练习、辅导。而忽视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的指导和学习。因而,开展重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模式的研究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况钢 《今日教育》2006,(7S):18-20
把课上好,上精彩、上出“味道”,让学生终身受益,这是每个教师一生的追求,而备好课则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学生自己做实验,自己表述思想,通过讨论理解,通过投入活动而学习,经过失败而逐渐学习,通过与伙伴相互影响,发表观点,比较各人的观点而学习,通过实验结果的比较而学习……”这段话来自法国《动手做》宣传手册,它真实地记述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孩子们在课堂上完成数学探究活动的基本动作:提问、假设、设计验证方法、动手验证、合作讨论、记录交流……不断发现和领悟身边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1.
正话反讲,就是指口头讲出来的话语与内心想表达的意思相反。如话语上肯定,而意义上否定;或话语上否定,而意义上肯定。在演讲中,恰到好处地正话反讲,往往能出奇制胜。  相似文献   

12.
罗飓教育吧     
《天津教育》2011,(12):60-60
教育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做些强制性的表层工作上,而应该让全校教师潜心地做一点深层的、有益学生身心的事业。同样,在对待教师工作的创造性问题上,我们不能停留在拿一点钱、给点政策、允许几项做法或提供一点方便的层面上,而应在这一层面的努力之上,真正挖掘教师的潜能,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  相似文献   

13.
要创建和谐幼儿园,协调好园长与教职工的上下关系是其中的关键。为此,团长要学会通情而不矫情,保护而不袒护,相信而不偏信,制怒而不禁怒,充分理解、信任和尊重每位教职工。  相似文献   

14.
美呈现于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中。但脱离开社会、历史背景,而单纯在物体形状上寻找美,那是很片面的。美应该是内在的而不是表达现象。抛开内容而孤立地在形式上寻找抽象美,只会给艺术创作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得不到大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浅谈知识结构对促进认知结构发展的教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而教学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是化学教学目标之一。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派观点,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形成一个认识上、态度上、动机上和能力上有意义的、并相互关联,结构越来越完善的认知结构。从学生学习单个知识点到知识不断积累、知识点组合、再到学科的不同层次上,在一定条件下,知识结构可转化为认知结构。而在学科层面上,教材知识结构和教学对学生形成认知结构具有关键作用。本文试从学科知识结构出发,浅谈其促进认知结构发展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宗教与迷信之间虽然具有一定的联系,但他们在性质上存在着根本的不同。具体而言,在构成要素上,宗教是具有内外要素的完整的思想体系,而迷信则是一种粗俗和零散的思想意识;在内在属性上,宗教是一种世界观,它对世界与人生的终极问题作出回答,属于形而上思想领域,而迷信是一种意识活动,力图解决个人与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属于形而下的工具范畴;在目标指向上,宗教探求生与死的人生价值和意义,而迷信则关心此时此地的现世;在社会功能上,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另一方面提供了可供实践操作的道德体系或评判社会行为的价值观念体系,而迷信只是一种简单、直接、非理性的心理调节手段,正是由于两者间存在的根本差异,最终使宗教成为人类文明的结晶,而迷信只是人类非理性的蛮性的遗留。  相似文献   

17.
一、教师素养的含义 教师素养指的是教师在品质、情感、意志和习惯等方面不断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的功夫,是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升华过程,是通过有意识地抵制和清除不良东西而内化成的良好因素。是自觉地朝着高尚的方面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崇高情操和境界。提高教师素养就是要求教师为适应创新教育模式而对自身素养在程度上的加深、要求上的加高、认识上的加强、内容上的加新,就是要求教师用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发展的教师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不断地对自己进行自省、检查、约束和激励。创新教育的提出为教师的素养注入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小东 《中国德育》2007,2(2):1-1
又到一季“换桃符”的日子,满街都能见到喜庆的“中国结”。这些年,它已经成为“中国式”年节的一个重要文化元素走进千家万户。直观上说,“中国结”在色彩上选用鲜亮的“中国红”,吉祥喜气;构形既像一个“中”字又暗喻了一条盘旋而上的中国龙,气象很大;制作上采用传统的手工编织技艺,精巧玲珑。和春联、鞭炮、年糕、饺子等其他节日元素不同,“中国结”没有明确寄寓某种具体的文化内容,而只是烘托气氛、投射情感的材料;它也不需要仪式性的供奉,而只是被用来化作大大小小的装饰物,摆布、陈列在每个独特的审美视角上。可见,“中国结”是被审美化、形式化了的一种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受专业艺术教育影响颇深,一直存在“重技轻乐”的倾向。在教学内容上,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重视专业学科教学的规律,而忽视中小学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及审美认知规律。有的老师,自诩科班出身,懂的是真正的好音乐,而对流行音乐嗤之以鼻,听到学生唱流行歌曲不是冷嘲热讽,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学生与成人人格因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卡特尔16PF对138名中学生165名成人进行人格测试,分析16种人格因素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现象。结果表明:中学生与成人在聪慧性、稳定性、持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忧虑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等因素上有极其显的差异,乐群性因素差异显,而在敏感性、怀疑性、纪想性等因素上没有差异。中学生在乐群性和怀疑性上存在性别差异,而成人在乐群性、独立性和紧张性上差异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