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雷丹 《教育探索》2008,(6):26-27
一、元认知与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Metacognition)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H.Havell(弗莱纬尔)在元记忆的基础上提出的。他在最初(1976年)使用这个概念时,把它定义为对认知的认知,即学习者以自身的认知系统为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和调节。为了有助于人们了解元认知,1977年,Flavell和Wellman界定了元认知的内容,即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他们认为,个体通过这三个方面的作用或相互作用体现其对认知控制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王莉 《广西教育》2009,(32):12-12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莱维尔指出:“元认知通常被广泛地定义为任何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它之所以被称为元认知,是因为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可以说,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元认知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在复习课中运用元认知理论,能更有效地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元认知(meta-cognition)这一概念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最早在1976年提出来的。他认为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控制。就其实质来看,元认知应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元认知策略是元认知的核心成分,是学生有效和灵活运用学习策略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元认知(metacognition)这一重要概念最早是由弗拉维尔(Flavell)提出的,他认为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元认知知识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关于个人的认知活动以及影响这种认知活动的各种因素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是人们在进行认知活动时伴随而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是指人们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所进行的积极的、自觉的监视、调节与控制。而元认知能力就是在这三种成分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具体的讲就是建立在一定的元认知知识和体验的基础上,对自身的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高级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言学习中的认知风格与元认知策略的使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知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认知方式,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感知和思维等方面。不同的认知风格各有自己的特点,既有一定的稳定性,又有其独特性。对于学习者来说,了解和分析自身的认知风格,学会使用并制定相应的元认知策略针对自身认知风格的不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来整合自身语言学习过程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元认知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J·H·FLaveLL(1976)在其《认知发展》一书中提出的,FLaveLL指出,所谓元认知,是指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和调控,是对认知自身反思的一个知识系统。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元认知是“明确的专门指向个人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积极的反省的认知加工过程”。(KLuwe,1982)元认知是“个人对认知领域的知识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元认知是以认知策略为基础,以自身的认知系统为认知对象,对主体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是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基本要素。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对其英语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英语教学应设法丰富学生的元认知知识,诱发学生的元认知体验,强化学生的元认知监控。  相似文献   

8.
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托维尔(Flavell)在1976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中首次提出来的,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或与之相关活动的认识,其实质是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核心是对认知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一、元认知理论概念 1.元认知的内涵 “元认知”,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H.Flavell)在《认知发展》(1976年)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所谓元认知就是“人们关于自身认知过程、结果或与它们有关的一切事物如与信息或材料有关的学习特征的认知。简单地讲,就是主体对自身认知的认知,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主体对自身认知能力、认知目标、认知策略、认知材料的认知;其二、主体对自身认识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前者是从静态方面讲的,而后者是从动态方面讲的。  相似文献   

10.
李洵 《基础教育研究》2011,(18):30-32,34
一、引言 元认知即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它对人的认知活动起着计划、推动、监控和调节作用。同个体其他的认知能力相比,元认知的认知对象是个体自身的认知活动系统,即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认知策略等的认识以及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体验、计划、监控和调节。元认知可划分为三类: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相似文献   

11.
1.与元认知的相关概念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弗莱维尔(Flavell)就提出了元认知的概念.它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它包括对自我的认知能力(静态)和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动态)的认知,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元认知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于本世纪70年代在其《认知发展》一书中提出的。元认知就是个人在自身认知过程意识的基础上,对其认知过程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简而言之,元认知包括三个方面,自我认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认知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元认知在教学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元认知是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赖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术语。元认知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简单地说,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认知的认知以及对自己认知活动的主动调节的过程;明确地说,它是认知主体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元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指导、调节人们的认知过程,选择有效认知策略的控制执行过程。国内研究者认…  相似文献   

14.
1976年,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J.)提出了元认知这一概念,他认为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意指以人的认知过程为对象,并对人的认知过程进行监视、控制、调节,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1]因此,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知,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2]数学元认知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引起我国数学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一、元认知策略的内涵 元认知,顾名思义,是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对自身和他人的相关认知活动以及在认知过程中影响认知的因素的认识。元认知策略是由元认知理论发展而来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指学生自身进行计划、教师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语言学习策略,这种教学策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架构,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元认知迁移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与认知策略知识对应的元认知迁移理论是当代认知心理学对学习迁移理论的新发展,其基本思想在于强调认知策略在学习和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元认知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一、元认知理论及其构成 元认知(metcognition)一词最早出现自美国儿童心理学家J.H.Flavell在一九七六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一书.所谓元认知是"对思维的思维,是主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和与之相关的话动的认识".它包括对自我的认知能力和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的认知,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根据Flavell的观点,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部分组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学习策略(七) 元认知学习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H·Flavell)于七十年代提出来的.不到二十年,“元认知”已成为心理学界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并成为学习策略研究的重要内容.一、元认知的涵义与特点所谓元认知就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识和意识.之所以称为元认知是因为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我们通常所说的感觉、思维或想象就属于认知活动,而元认知则是对感觉、思维……这些认知活动的认知.因此,元认知实质上是个体以自身认知活动为对象的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和监控。从元认知的构成成分来看,它包…  相似文献   

19.
<正>一、引言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来的。它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识和意识,即对认知过程的再认知。实质上是个体以自身认知活动为对象的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调节和监控。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核心,指的是个体在认知活动过程中,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蓬勃发展,认知心理学的许多研究成果已被广泛运用到各实践领域中。本文将元认知理论和实际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探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元认知加工水平,即认知策略建构、教学策略选择和调整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