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天国法律思想既有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内容,亦有西方近代法律思想的元素,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交融的产物。太平天国法律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史上以传统法律文化融合西方法律文化的先河,是中国法律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对中国法律现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的宗教思想——中西文化精神最早的契合与紧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通常认为,中西文化交流经历了一个由浅层次的器物到深层次的制度、思想观念的逐渐传播的历史过程。其实这种说法忽略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开端——太平天国宗教思想。太平天国宗教思想,是近代中国人最早对西方文化核心价值观念的学习,是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代史上,鉴于阶级基础与思想基础的不同,太平天国与洋务运动的向西方学习也各有特点。太平天国领袖借基督教文化反抗封建儒家文化,丰富了农民革命斗争的理论武库;洋务派则以中国古代的“变通”思想以及魏源等人的“师夷制夷”思想为旗帜,不仅从理论上探索西学东渐,而且在实践上引进“西学”、“西艺”,首开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从而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西方文化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起到了启蒙动员的作用。太平天国走在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前列,但西方文化的真正内涵只在极个别人处被认识感悟。与西方文化或多或少的联系是太平天国鲜明的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5.
150年前的鸦片战争,撞开了中国的门户,也大量拥进了西方的文化。西方近代文化的输入,不可避免地要同当时我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留学生与晚清西学东渐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晚清的“西学东渐”催生出中国近代留学生。留学生在取代外国传教士成为西学输入的传播主体后,“西学东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此西方文化的输入纳入到中国文化发展的轨道,推动着中国近代新文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们在研究太平天国史时,已逐渐重视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关系的论述,本文拟对太平天国与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求正于学界同行。一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史背景 19世纪初叶,西方的英、法、美等国已先后进入资本主义。并加紧向外扩张势力,而东方的中国仍处于清朝的封建统治之下,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东西方形成了悬殊达两个世纪的时代差。  相似文献   

8.
从近代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所引起的文明的冲突,到传教士为了传教创办教会学校,乃至研究中国文化、认同并主动传授中国文化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文明可以从冲突走向交融。近代传教士来中国的目的是向中国人输入西方文化,到后来一些传教士反而成为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先行者——传教士成为中西文化传递和交流的使者。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作用的重新认识,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化的本质,有助于我们认识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危害,有助于促进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代外语教学在特殊历史情境下展开。虽然受时代局限,存在许多问题,但一些经验仍值得借鉴。近代外语教学所强调的语言学习与西方文化并进,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并重的教育理念,经世致用的教学观念以及重视多样化和本土化的教学,重视语言知识输入、强调先学后用、重视中文学习等等,都给当代英语教学以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近代外语教学在特殊历史情境下展开。虽然受时代局限,存在许多问题,但一些经验仍值得借鉴。近代外语教学所强调的语言学习与西方文化并进,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并重的教育理念,经世致用的教学观念以及重视多样化和本土化的教学,重视语言知识输入、强调先学后用、重视中文学习等等,都给当代英语教学以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儒学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对中国史学近代化趋势的审视陈其泰一、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取向与史学近代化自孔子创儒家学派,至19世纪末,儒学曾经历不同的演变阶段,而它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虽可溯源至十七八世纪,但具有实质意义的输入,并...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时期出现过一场声势浩大的输入西方新文明的思潮。发动此次思潮的新知识界希望国人能超越以往“创造文明”的文化自大心态,而投身到有助于救亡图存的“因袭文明”(彻底学习西方近代先进文化)的运动中去。此次思潮比以往的学习西方思潮表现出更多的彻底性:1.在文化价值判断方面,新知识界第一次指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外还有更高等的文化——西方近代文化;2.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内容方面,新知识界第一次深入到对西方近代政治学说的层面进行引进与吸收,并以此为标准,发动了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意识形态的猛烈批判;3.在学习西方近代文化的速度方面,较积极的一派主张突破社会进化的渐进道路,而直接进行社会制度的全方位改革。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与爱国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于5月下旬在广西蒙山县召开。 与会者认为,爱国主义是人类社会关系的产物,是永恒的主题。但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其内涵是不同的。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近代爱国主义的内容,既包括反帝反封建的一面,也包括向西方学习的一面。太平天国掀起反封建的斗争,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树立典范;太平天国站在反帝斗争的前列,捍卫了国家主权;太平天国积极向西方学习,为近代中国指明了资本主义道路。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近代化始于洋务运动,其标志是曾国藩1861年在安庆设立的内军械所。但与会者认为,如果从机器生产作为中国近代化起始的标志,那么这个标志不是在安庆内军械所,而是1860年前后出现的太平天国的军火工业。太平天国的青浦、昆山、嘉定等均建有“洋炮馆”,除修理洋枪洋炮外,还制造冲天炮和各式子弹。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将江南富庶地区的“子女玉帛重器”尽入上海,并在上海,主要是租界沉淀下来。大量的资金和廉价的劳动力促成了上海的近代化。这虽然不是太平天国的主观愿望,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张献 《历史学习》2009,(12):18-19
洪仁玕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领导人,它不仅英勇献身于太平天国革命事业,而且积极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他的《资政新篇》勾画了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的宏伟蓝图,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国藩兄弟以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而闻名。但在曾国藩的后人中,儿辈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自学通英文,成为近代中国著名的爱国外交家;曾纪鸿研究古算学也已取得相当成就。孙辈出了曾广钧这样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宝荪、曾约农、曾昭抡、曾昭燏这样的著名教育家和学者;玄孙辈还出了曾宪植、曾厚熙这样的政治要人和艺术家。因此,系统深入研究曾国藩兄弟的家世和家族产生、形成和演变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社会的变化,以及西方文化输入之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成晓军新著《曾国藩家族》一书(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2月),在这方面作了开拓性的尝试。综览全书,有如下两个显著的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开始的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向中国输入进来大量的西方数学知识,对我国传统数学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研究西方数学在中国明末清初的传播与融合,不仅有利于推动对近代数学的思想和文化的研究,更重要的是,通过回顾历史,超越“夷夏之防”的固有思维模式,有利于推动中国当代的数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带来的深重民族危机,极大地激发了仁人志士向西方学习的要求,中国传统文化变革又迫切需要西方文化.同时中国闭关锁国状态的冲破,又使西方近代文化有了进入中国的可能.这种需要与可能正是包括逻辑学在内的西学对中国的输入的社会文化背景.一些先进学人对逻辑学的引入和研究,使逻辑学东渐由可能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8.
禁止妇女缠足曾作为太平天国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依据。笔者认为禁止缠足是广西地域文化和妇女劳动习俗在天国中的一种自然延续 ;是太平天国军事战斗和生产劳动的一种客观需要 ,它给太平天国妇女带来了极大痛苦 ,并最终为江南文化所同化。不具备近代妇女解放的任何主观色彩。  相似文献   

19.
西方小说在近代得到了长足发展,究其原因,与西方近代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追随着西方近代文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但小说又独立于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20.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向西方学习的杰出代表,集中反映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进步性质,在中国近代80年思想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