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梵净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为创建梵净山学派、培育梵净山学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创建梵净山学派、培育梵净山学的想法,在铜仁学院酝酿已久,已经历了内部讨论、校际发布两个阶段。在师承性学派、地域性学派和问题性学派三种类型中,梵净山学派在性质上主要属于地域性学派,并兼顾师承性学派和问题性学派,即梵净山学派将是一个以地域性为主兼顾师承性和问题性的学派。梵净山学派由于其所依托的特殊的区域环境,决定了其内在地具有自身的气质和特点,具体表现在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研究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视角的多维性三个方面。创建梵净山学派、培育梵净山学,既有利于全面系统地认知和推介梵净山,也有利于铜仁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和铜仁人民文化自信的强化。创建梵净山学派、培育梵净山学已有一定的基础,主要表现在:已有一定的人才队伍规模、已形成学术研究机构的框架、已有一定科学研究成果的积累、已有事象陈列馆正式开放等。创建梵净山学派、培育梵净山学的思路是:制定目标,作出规划;拟定方案,分步实施;健全机构,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梵净山良好的自然环境得益于梵净山佛教的生态伦理实践。梵净山佛教的生态伦理实践主要包括精神世界的生态伦理实践、日常生活的生态伦理实践和保持水土的生态伦理实践。梵净山佛教的生态伦理实践仍然在继续,仍然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梵净山是中国的佛教名山。这里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还拥有丰富多彩的佛教旅游文化资源。因而,加强对梵净山佛教文化资源的挖掘,厘清梵净山佛教旅游文化资源的呈现特点,不仅有利于梵净山地区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且对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禹真 《铜仁学院学报》2003,5(2):52-54,58
生态旅游是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对梵净山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对其生态容量进行评估,认为梵净山生态旅游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5.
峨眉髭蟾是我国特有珍稀两栖动物,仅分布于我国四川、重庆、湖南和贵州梵净山等地.为了弄清目前其种群分布情况和受胁迫因素,本课题组对梵净山峨眉髭蟾种群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梵净山的峨眉髭蟾仅在少数支流还有一定数量蝌蚪分布,成体仅在冷家坝发现1只,可见在梵净山峨眉髭蟾已极度濒危.建议从宣传、保护、监测以及人工繁殖等方面入手对梵净山峨眉髭蟾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6.
黔东梵净山号称贵州第一佛教名山,是全国名山中惟一的弥勒菩萨道场。梵净山佛教兴自明初,至明万历年间神宗敕令重建梵净山金顶后,梵净山乃闻名海内。山中建有著名的五大皇庵及其48座脚庵。梵净山佛教派属临济禅宗,深受四川禅宗佛教影响,其各寺历代住持多为蜀僧,传承可考者即有十世,至明季始传破山临济禅宗一系。明清以来,因梵净山被视为与四大名山并列的第五大佛教名山,故数百年来,黔、湘、鄂、川、赣、滇等省的香客纷纷前往朝山拜佛,至今仍香火旺盛。  相似文献   

7.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道德教育是保护生态发展和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之一.地方高等院校在改善梵净山生态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生态道德教育是实现梵净山生态保护的持续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梵净山作为我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悠久的佛教文化。充分发挥梵净山地区养生的优势资源,既符合健康中国建设的要求,也契合改变梵净山地区落后的经济及健康养生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9.
梵净山生态旅游发展浅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旅游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保护提供推动力。是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对梵净山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对其生态容量进行了评估。认为梵净山生态旅游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0.
黔东梵净山号称贵州第一佛教名山,是全国名山中惟一的弥勒菩萨道场。梵净山佛教兴自明初,至 明万历年间神宗敕令重建梵净山金顶后,梵净山乃闻名海内。山中建有著名的五大皇庵及其48座脚庵。梵净 山佛教派属临济禅宗,深受四川禅宗佛教影响,其各寺历代住持多为蜀僧,传承可考者即有十世,至明季始 传破山临济禅宗一系。明清以来,因梵净山被视为与四大名山并列的第五大佛教名山,故数百年来,黔、湘、 鄂、川、赣、滇等省的香客纷纷前往朝山拜佛,至今仍香火旺盛。  相似文献   

11.
梵净山佛教自唐朝传入,兴盛于明清。明清以前,学术流派难以考证;明清以后,存在有净土宗的莲社,但不成为系统。梵净山佛教有明确谱系的学术流派是禅门临济宗,承袭破山海胡一系。梵净山的佛教流派与弥勒道场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12.
梵净山雀形目鸟类资源非常丰富,有19科129种,本文介绍了梵净山雀形目鸟类的概况,根据特征进行了分科检索,并分析了其区系、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3.
田磊 《初中生辅导》2012,(Z1):78-79
贵州的梵净山与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齐名,是我国保留第五大佛教名山,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印江县、江口县、松桃县的交界处,总面积41960公顷。梵净山山体的形成也有十多亿年,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海拔高度2494米。  相似文献   

14.
地处黔省东北部的梵净山地区,因其森林植被完好,动植物种类繁多,已引起世人普遍关注,然而对梵净山地区特殊的民族文化与生态维护的关系,学界却关注甚少,更没有进一步地深入挖掘.从在梵净山所发现的明清护林碑刻入手,探讨一下当地特殊的民族文化对生态的维护作用,以期服务于当前贵州的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旅游者品位也在不断提高,为了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对旅游产品进行因势利导的开发势在必行。本文以地处西部地区的梵净山旅游景区为突破口,分析梵净山旅游景区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意义的基础上,梳理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建议,力促在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保护梵净山旅游景区的资源。  相似文献   

16.
梵净山佛教在唐代之有就传入,明朝达到鼎盛并流传至今,其对于梵净山旅游开发具有化资源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梵净山     
在与湘、渝、鄂三省、市交界的黔东北边陲,在横亘楚蜀大地、绵延数百公里的武陵山脉,有一座充满神秘色彩而又雄奇伟岸的山峰,这就是贵州省铜仁市的梵净山。梵净山是贵州第一山,更是武陵山脉的主峰,其山体庞大深邃,峰峦巍峨雄奇,主峰高耸入云,让人赞叹。梵净山也是西南地区著名的千年佛教名山。  相似文献   

18.
《河西学院学报》2016,(1):52-56
梵净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化资源异常丰富,具有广阔、巨大的开发前景。通过对梵净山生态文化资源及其价值的分析,认为应充分发挥生态文化资源在实现梵净山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中的作用,走发展生态文化产业的路径,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在综合发展的基础上搞好生态文化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牛克锋 《铜仁学院学报》2014,(4):F0003-F0003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江口县、印江县和松桃县三县的交界处,地理坐标为E108°45′55″~108°48′30″,N27°49′50″~28°1′30″。保护区总面积41900公顷,其中核心区有24600公顷。1978年贵州省批准建立梵净山自然保护区。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升级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借鉴常德诗墙和台湾佛光山的成功经验,运用解释学提供的理论依据,指出梵净山弥勒道场地位的确立,应该从文化建设着手,努力打造梵净山特色的弥勒净土信仰和法相唯识学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