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早期一部很重要的著作,这部著作从题目上看是谈论艺术的,但尼采实际上借助对艺术的思考进行对悲剧的哲学解释,或者借助于艺术解释对自己的哲学思想进行旁注。历来的西方学者在解读《悲剧的诞生》时也仅仅从哲学单一维度进行解读。因而,尼采的悲剧观与尼采的哲学观往往混同在一起而无法对尼采的悲剧观作真正的解读。针对以往西方学者解读尼采时存在的不足,本文试图运用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列维纳斯的“他者”理论,在确立悲剧作为艺术主体地位的同时,综合运用哲学、美学、伦理、宗教、神话等他性视角对尼采的悲剧观进行多视角、多维度的解读。在运用“他者”视角进行解读的同时,又通过“他者”视角对尼采的悲剧观进行“非我”的特征现照,以进一步通过“他者”的确证来界定悲剧的自身特征,从而达到多视角、多维度对悲剧的自我确证的目的。总而言之,尼采的悲剧观是一种崭新的悲剧哲学,这种哲学全力弘扬生命本体特征,具有多元文化整合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解构主义的先驱,尼采和德里达等解构主义者在反理性主义的立场和语言观上有很多共通之处,尼采认为真理是个人权力意志的表现,是相对的,道德只是个人对满足自身需要的行为的一种解释,是虚无的,因此,作为理性载体的传统语言观也就受到质疑,尼采认为这种语言压抑了个体的意志和创造力,他认为语言本质上是隐喻的,语言的使用是个人的一种创造性行为,解构主义者继承了尼采的语言的本质是隐喻的观点,消解了文学与哲学、文学作品与文学评论、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之间的界线,通过语言意义的相对性和流变性瓦解了理性主义的大厦。  相似文献   

3.
尼采作为后现代身体反叛的开端,他把身体从沉重的灵魂中解放出来。承接尼采的思想,福柯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尼采的身体观。尼采使用谱系学方法主要分析了道德的起源问题,福柯运用此方法,以身体为参照,重新梳理了有关人的历史;尼采把权力界定为身体的内部支配力,而福柯则忽视了这种源自身体本身的能量,更多关注外部权力对身体的影响;与福柯一系列"反常"的身体体验不同,尼采的身体则缺乏实际行动,更多"形而上学"意味。  相似文献   

4.
吴二林 《培训与研究》2007,24(12):57-58
文章就中日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十年间日本的思想状态及这期间流行于日本的尼采观念的演变作了一大略评说,并分析了当时在日本留学的鲁迅是如何理解和接受尼采思想的,从而将大致同一时期的鲁迅尼采观和日本尼采观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其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价值论是尼采哲学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对尼采价值论的阐述和分析指出,尼采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出发提出了自己的价值论体系,这种价值论由于是以永恒轮回观念为基础从而获得了自己的根基。从永恒轮回的观念出发。尼采实现了价值论上的积极的虚无主义,为我们理解价值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政治介入前后对尼采哲学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他的政治介入植根于其生存论哲学的诸种可能性之中,而这种哲学的可能性更多地来源于尼采。因此,尼采对海德格尔哲学的深刻影响并不是在尼采讲座时期,而是在海德格尔政治介入之前,政治介入本身则是对尼采哲学的彻底归依。而后期讲座则是对尼采哲学的反思与重新定位,表现为对尼采思想的激烈反叛。这种反叛即使不能构成海德格尔尼采讲座的全部主题,但也应视为海德格尔尼采解释的重要一维。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西方哲学史上,尼采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争议的原因,除了尼采哲学思想本身晦涩、驳杂之外,更多地是来自争论者种种的偏见。我认为在当今时代发展的大潮中有许多东西都与尼采的论题有关,如跟着感觉走。同时尼采的认识观与中国哲学史中一些哲学家的观点有着相通之处,如老庄的绝学弃智。而现代西方一些哲学家往往忽视对尼采认识观的研究,甚至有的西方哲学家认为“尼采虽然是个教授,却是文艺性的哲学家,不算学院哲学家。他在本体论或认识论方面没创造任何新的专门理论。”其实,这仅仅是从哲学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研究主要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妇女现与西方女性主义的比较等三个领域取得进展。突破现有的研究,实现理论的创新既是理论研究的需要,亦是妇女解放的实践需要。这种突破可以尝试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把握基本问题,深化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科学体系研究;关注私人领域,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体系;放眼全球,吸收借鉴西方妇女解放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9.
秋瑾与谭嗣同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两个不同政治派别中的著名人物。在探寻中国妇女解放问题上二者分别提出过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思想主张。他们的妇女观除具有相同的一面外,二者之间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谭嗣同的妇女观仅注意“破”,而秋谨的妇女观尤注重“立”,这种差异主要是二人的生活经历与政治主张上的不问所致。然而,二者妇女观上的差异实际上存在着一种递进互补关系,他们的妇女观正好构成中国资产阶级早期较为完整的妇女解放思想理论,对后世的启迪与影响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0.
管同不仅宣扬守节尽孝等封建保守的妇女观,同时赞扬女性在持家教子等方面的作用,歌颂女性的刚毅、机智、勇敢等优秀品质.童年母教对管同这种复杂妇女观的形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本雅明的时间观念主要是犹太喀巴拉神秘主义的救赎时间观,本雅明也受尼采的相同者永恒复返的时间观念很深的影响.本雅明有两条几乎平行的融合在一起的时间观:一条是犹太喀巴拉神秘主义的救赎时间观;另一条是尼采的谱系学的永恒复返的时间观.本雅明既受犹太精神很深影响,也受希腊精神很深影响;本雅明的主要精神气质偏向犹太精神,但希腊精神也独立存在于本雅明的精神之中,二者是并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施一蓓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100-102
对于托尔斯泰的妇女观,人们历来过分强调它保守落后的一面,漠视其应有的积极意义。安娜.卡列尼娜的独特性为我们理解他的妇女观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同时,也体现了托尔斯泰妇女观的矛盾性和他在思想上的艰难探索与突破。  相似文献   

13.
尼采的权力意志真理观是从否定符合论真理观入手的,尼采认为真理是对人类生存有用的工具,是增强权力意志的工具。尼采的权力意志真理观与实用主义的真理现有内在的联系并对实用主义真理观有重要的影响,但二者又有显著不同,尼采看到了真理与权力意志的密切关系。并强调这种关系,这对培养个人的自强精神是大有裨益的,然而,尼采的权力意志真理观从根本上说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对妇女的描写,学术界褒贬不一。本文从小说对妇女自身价值的承认与否定,对其守节与失节的态度等方面,论证从作者罗贯中,到评改者叶昼、毛宗岗都存在着沉重的矛盾心态;而这种矛盾心态是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妇女观念演变发辰的客观表现,不宜过分褒贬小说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15.
《宜宾学院学报》2017,(3):64-70
尼采和庄子是两位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哲学家。尼采曾对占据西方主流的基督教价值进行抨击,庄子则对儒学、墨学等显学怀抱嘲讽之态度,二者在批判过程中也显示出重视肉体生命、阐述差等观的相同点。他们的哲学思想与自身的性情有着紧密关联并互为因果。尼采与庄子虽所处时代与国度有异,但二者思想上的相通处却呈现出中西文化的交汇点,揭示出人类或应共同重视的价值与生命态度。  相似文献   

16.
福柯和尼采批判了现代工具理性对人的规训这种异化现象。福柯的《规训与惩罚》可以看做对尼采《论道德的谱系》的第2章整体思想的一个继承和发展,尼采在这一部分主要谈基督教的良知的心理学,福柯以尼采的分析为基础,将尼采的思考运用到欧洲现代社会的分析,福柯指出:欧洲古典时期的社会是全景敞视主义的规训社会,现代监狱是对全景敞视主义规训机制的深化,规训社会不断生产出受规训的个体。  相似文献   

17.
妇女婚姻主流观念在唐王朝几经变化,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显现出异彩纷呈、丰富多彩的特点。主要有初唐的“门第观”、盛唐的“开放观”以及中晚唐的“才子佳人观”。而唐代社会民族融合、经济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转变,是影响唐代妇女婚姻主流观念不断变化的重要因素,对我们研究现代婚姻观念有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是继尼采之后现代资产阶级非理性主义对理性主义自由观的又一次全面出击。萨特的自由观涂着某种理性色彩,但由于它在哲学上始终坚持反决定论立场.企图取消自由的必然性基础;在伦理学上坚持非道德的立场,取消规范伦理学对人的行为的指导作用,因此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其本质仍然是非理性主义的.也是反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 80周年时指出 :“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 ,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对妇女的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作出的科学分析和概括”。本文就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新中国的实践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时代,为了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大众化的传播工作,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大众化传播的路径。本文主要从新媒体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大众化的内涵解读、新媒体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大众化传播的现实困境及新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大众化传播的路径创新等方面展开研究([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