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对建筑功能的需要和建筑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愈被人们所接受。它可以充分利用有限地表面向空间最大限度地发展,充分满足对建筑功能多样化的使用需求和城市规划。据统计,自1931年落成首栋超过100层,高度达到381米的纽约帝国大厦起,世界最高建筑已超过450米(马来西亚的双塔大厦)。而且超高层建筑数量急剧增多。高层建筑其建筑结构的选择多为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合体。平面布置十分复杂。就其结构而言,主楼与主楼之间,主楼与裙房之间,因各自不同的建筑特征条件——地质条件,基础型式.上部结构,建筑高度,施工荷载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高层建筑也迅速增多。从使用功能来看,基本上是:群房部分为商服用房,主楼为写字楼或公寓。相应的结构设计一般为:商服用房为满足对大空间的要求而采用框架结构,而主楼为满足住宅需要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剪筒结构。在两种结构形式中间以结构转换层作为荷载传递(由线荷变集中荷载)的主要手段。转换层又多以大截面混凝土梁来完成这一传力过程。  相似文献   

3.
高层建筑的主楼与其多层裙楼之间存在较大的高度差时,建筑物上部结构刚度和载荷的分布不均,会造成不同部位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基础不均匀沉降会导致高层建筑结构的开裂,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通过对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问题的分析和研究,目前主要从建筑自身的结构与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改善,有效防止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出现,减小其危害.  相似文献   

4.
在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为了满足上下楼县不同建筑功能的需求,往往需要在结构布置差异较大的楼层中间设置转换层。转挟层的设置起到传承上部结构荷载,保持结构稳定的作用,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部位,也是建筑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深入探讨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及擗刚昔施,对于促进我国民用高层建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层建筑内部大多设置有转换层,作用在于转换结构形式或功能处理。在当前,转换层已经成为了高层建筑施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旦缺失,不仅建筑结构不完整,而且建筑功能完善性也会受到影响。结合高层建筑施工实践,对转换层施工工艺作详细分析,并探讨出几点可行的转换层质量控制方法,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高层建筑由于层数多,体量大,建筑地基必须达到足够的强度才能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因此高层建筑基础多为深基础,持力层-般应嵌入微风化岩层.高层建筑要满足人防面积、停车位数量等建筑功能方面的要求,同时还要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抗浮等问题,这就要求采用深基坑建造多层地下室,深基坑的建设必然涉及基坑围护、防水等较为复杂的具有不确定性问题的影响.高层建筑功能复杂,子系统多,安装工程量大,要求精度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大量采用,对施工管理和工种工序的协调要求较高.为此,本文结合高层建筑的施工实践及特点探讨了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提出了一套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层建筑过去通常采用伸缩缝来解决砼温度收缩应力对结构带来的变形和裂缝问题。由于建筑功能常常有许多的主楼与群房连为一体的工程,为了减少沉降差在结构中产生的内力,主楼与群房间在施工中采用后浇带,这是因为我国现行《砼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对伸缩缝的设置间距作了明确规定。但这种永久性的缝一方面因多设基础,墙,柱和止水构造等而增加房屋造价;另一方面因建筑构造上要作特殊处理给施工造成诸多不便。为了克服永久性伸缩缝带来的缺点,即后浇缝的办法控制变形和裂缝,这种办法还能解决高差及荷载显著不同的整体建筑物沉降不均的问题,效果良好,在许多建筑中作了尝试,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1、施工要求。后浇缝可做平直缝或阶梯缝,为了施工方便,同时也能满足规范要求一般采用平直缝,有防水要求的部位,缝上用做止水处理,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的要求,每30—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缝,缝宽800-1000mm。后浇缝砼宜在主体封顶后浇灌,对于高层建  相似文献   

8.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层建筑中设计中的结构要素,影响着整体的造型。当我们在结构力学允许的范围内,调整梁、柱、墙的数量、比例、排列方式和截面形式等这些因素的时候,看似枯燥的结构就展现出无比丰富的表现力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大,水平荷载效应逐渐增大;在高层建筑结构中,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却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不仅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且还要求有足够的刚度,使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位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建筑结构的正常使用和安全。  相似文献   

9.
脚手架是用于施工作业需要所搭设的操作平台,其作用可为施工操作提供高空作业的条件,并用于安全防护和材料的转运、堆放、支撑以及其它承载用途。建筑施工脚手架,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要进行计算或进行1:1实架段的荷载实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搭设和使用。(1)架高>20m,且相应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没给出不必计算的构架尺寸规定;(2)实际使用的施工荷载值和作业层数大于以下规定:结构脚手架施工荷载的标准值取3KN/㎡,容许不超过2层同时作业;装修脚手架施工荷载的标准值取2KN/㎡,容许不超过3层同时作业;(3)全部或局部脚手架的形式、尺寸、荷载或…  相似文献   

10.
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层建筑由于层数多,体量大,建筑地基必须达到足够的强度才能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因此高层建筑基础多为深基础,持力层一般应嵌入微风化岩层。高层建筑要满足人防面积、停车位数量等建筑功能方面的要求,同时还要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抗浮等问题,这就要求采用深基坑建造多层地下室,深基坑的建设必然涉及基坑围护、防水等较为复杂的具有不确定性问题的影响。高层建筑功能复杂,子系统多,安装工程量大,要求精度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大量采用,对施工管理和工种工序的协调要求较高。为此,结合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探讨了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提出了一套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后浇带是为在较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克服由于温度、收缩及不均匀沉降而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施工缝。带裙房的高层建筑由于主楼和裙房高差较大,荷载差异悬殊,可能造成基础过大不均匀沉降,对此的传统作法是设置沉降缝。近年来逐步采用主楼和裙房一同放在一个刚度大的基础上或主楼和裙房放在不同基础上或设置后浇带这种临时施工缝。主要介绍后浇带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人口数量的连年增长,以及人们对居住生活条件的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现代建筑结构形式越来越趋于高层化和大型化,特别是居住型建筑,当代建筑多会采用高层或超高层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有效的提高了城市建筑用地的使用效率,增大了人们的居住空间,并提高了居住舒适度。但是对高层建筑的建筑施工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其建筑结构对刚度等参数的要求更高,采取科学合理的建筑施工技术,是保证高层建筑质量的先决条件,高层框前结构就便是一种先进有效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在当今的高层建筑中使用较为广泛。本文针对高层框前建筑的施工特别进行了简要阐述,并详细的讨论了对其施工质量的具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层建筑的地下室防烟楼梯间有时可采用自然排烟,但在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却只能用机械加压送风。而现在的地下室都是一、二层居多,如果可将地上、地下分开看待,假如有条件采用自然排烟,也应该是可以。  相似文献   

14.
高层建筑的蓬勃发展为建筑施工技术带来新的挑战,高层建筑结构形式也日趋大型化复杂化。随着使用功能的变化设置转换层已成为传递上部结构荷载的重要手段,而上部结构荷载的增加使得转换层的结构尺寸往往较大。这将给施工带来许多新的课题,因此对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肖晓芳 《科技风》2016,(5):101+100
高层建筑的受力特征表现为水平荷载组合起控制作用,即通常所说的地震作用或风荷载组合起控制作用。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建筑结构以构件强度破坏或者失稳为判断标准,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建筑结构或其构件变形超过规定值为控制标准,而本文探讨的正是正常极限状态下高层建筑水平位移及位移比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高层建筑过去通常采用伸缩缝来解决砼温度收缩应力对结构带来的变形和裂缝问题。由于建筑功能常常有许多的主楼与群房连为一体的工程,为了减少沉降差在结构中产生的内力,主楼与群房间在施工中采用后浇带,这是因为我国现行‘砼结构设计规范》cBJ10—89对伸缩缝的设置间距作了明确规定。但这种永久性的缝一方面因多设基础,墙,柱和止水构造等而增加房屋造价;另一方面因建筑构造上要作特殊处理给施工造成诸多不便。为了克服永久性伸缩缝带来的缺点,即后浇缝的办法控制变形和裂缝,这种办法还能解决高差及荷载显著不同的整体建筑物沉降不均的问题,效果良好,在许多建筑中作了尝试,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高层建筑发展迅速,设计思想在不断更新,建筑平面布置与竖向体形也越来越复杂,这就给高层结构设计和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采用框架结构形式,可形成内部大空问,能进行灵活的建筑平面布置,因此,框架结构体系在结构设计中应用甚广,特别是在高度不超过60 m的高层建筑中,其优势更为明显、突出。与此同时,对于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和施工中的现实问题却往往被忽视,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现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对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和现行有关规范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由于建筑功能常常有许多的主楼与裙房连为一体的工程,为了减少沉降差在结构中产生的内力,主楼与裙房间在施工中采用后浇带,结合实际,针对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了优化资源利用的效率,高层建设项目成为建筑领域的主体项目。高层建筑对于施工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因为垂直距离较高,建筑中各方面所需要承受的压力荷载也相应较大,所以对于地基的施工技术有较高的标准。地基是整个建筑的基础结构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质量,所以要确保地基的施工质量。在高层建筑地基施工中,为了保证地基工程更加牢固稳定,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并且加强地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保证地基施工质量。对于高层建筑地基施工中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对于提高高层建筑地基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高层建筑常要求裙房与主楼间不设置沉降缝,以保持建筑空间的连续和完整.常规设置沉降缝的方法既因采用双墙、双柱而不经济,又满足不了使用功能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