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五四女作家的婚恋小说,既表现了女性在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由上的敢于言说,也表现了这种言说的残缺,实际上仍是女性觉醒意识的残缺。“五四”女作家发现,女性仅仅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不可能得到真正的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她们在婚恋问题领域开始了更深广的探索,对理想的爱情、理想的家庭模式都作了形象的展示。特别是女性情欲和性爱的表现,摆脱了男性文学“荡妇”或“贞女”的二元选择,打破了女性性描写的禁区,开创了女性性描写的先河,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诗经》婚恋诗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广阔而复杂的礼仪制度、婚恋习俗及婚恋生活状况。由于婚俗在民间有一定的传承性,《诗经》婚恋诗中存在着一些对远古自由婚恋风俗和母系社会婚姻遗迹的描写,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女性在母系社会曾居于崇高地位。同时,通过《诗经》婚恋诗对女性婚恋无自主权、成为政治斗争牺牲品、沦为生育工具等男尊女卑社会现实的深刻描写,我们也能看到周代的女性地位已由崇高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3.
乔叶的婚恋小说关注现代都市女性在婚恋关系中的困境,直面她们作为一个自由生命体的欲望诉求,书写了女性的心理纠葛与生理困境。本文从乔叶小说中都市女性的婚恋生活入手,分析乔叶作品中的两种越轨现象,探析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博弈及婚恋变形的原因,为女性突围探路。  相似文献   

4.
西周王朝建立初期,摈弃了许多原始婚俗,制定了婚姻三原则,并详细规定婚礼要经过"六礼"的程序。不仅注重个人婚姻自由的实现,也强调婚姻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功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我国目前出现的婚恋和婚姻问题,要认识到婚姻并不只是关乎公民个人权利自由,应该提倡婚姻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消除权利实现上时间和空间的差序格局。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史视角探析恽代英的婚恋家庭观念,可以发现其内容相当丰富,见解也很深刻。恽代英所倡导的婚恋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改革家庭结构和完善家庭功能等等,不仅反映了五四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要求解放、渴望自由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反封建革命思想在社会生活领域的具体体现。恽代英有关婚恋家庭的思想观念,通过报刊文章、书信和讲授等方式,在当时的青年群体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正在进行的中国社会革命增添了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6.
周扬莉 《文教资料》2008,(11):14-15,58
被誉为"中国婚姻第一写手"的王海钨,在她的文学创作中不断把婚姻家庭作为她反映现实社会的主要题材.通过对不同时期婚姻家庭生活的描写,王海鸽不仅反映出激烈变革的当代社会给人们家庭婚姻生活带来的冲击,还从不同的角度关注着围城里的女性,反映出当今婚姻生活中女性的痛苦、困惑、觉醒、反抗和逐渐成熟,从而塑造了不同婚恋家庭生活中的典型女性形象,更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女性世界,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因此,本文主要选取王海鸽婚恋系列小说中的代表作,重点探讨作者在婚恋系列小说中构建的不同类型化女性形象及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重新审视五四女性小说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关系,可以发现女性在争取主体自由过程中面临很多困惑。女性个体渴望独立,但是社会并没有为女性提供发挥才能的自由天地。女性虽然渴望爱情婚姻自由,但又深深地怀疑现代爱情神话。旧式家庭中的"母亲"使得新女性在亲情与自我的两难抉择中,无所适从而落入传统的家庭结构中。  相似文献   

8.
陈学昭作为中国女性解放的先驱,她初登文坛就表现出了对女性命运的极大关注。她早期的文学创作可以看做是"五四"时期觉醒女性的悲鸣,她以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生活经历为素材,塑造了众多在"五四"时代精神的感召下追求独立自由,但最终却陷入苦闷、彷徨,甚至无路可走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女性形象群体,以此来批判和嘲讽腐朽堕落的男权社会,解构男权婚恋神话,揭露黑暗的社会对女性的禁锢和戕害,将鲜明的女性独立意识融入到自己早期的文学创作,为在男权、族权、夫权、父权、神权等压迫蹂躏下的众多女性喊出了获取解放、独立、自由的心声。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妇女解放和婚姻自由,尤其把恢复女性人格、提高女胜地位、反抗“礼教”对妇女的压迫作为妇女运动的重要课题。鲁迅在1925年创作了著名的反映知识分子婚恋悲剧的小说《伤逝》,茅盾在1928年创作了以小资产阶级婚姻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创造》。通过对两部小说中的知识分子比较,揭示在男权思想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女性启蒙的艰难和女性获得解放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这些诗对于我们了解、研究当时人们的婚恋生活,是极为珍贵的史料。爱情是诗歌的主体,而在《诗经》中婚恋诗是其精华所在,婚恋诗中反映出周代婚姻缔结虽然受社会的种种制约,但男女交往仍有很大自由。如自由恋爱风气、对爱情的追求与忠贞、美满欢愉的新婚生活、怨哀痛楚的婚变等等,它几乎囊括了人类爱情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所有阶段,犹如一幅巨轴画卷展示着古代人们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五四新文化运动震醒了沉睡千百年的中国女性意识.觉醒后的新女性将婚恋自由作为做人的前提和基础.她们大胆反抗封建婚姻、追求婚恋自由,去获得做人的尊严.但由于现实环境的种种羁绊和女性自身精神世界的封建性,女性意识的觉醒仍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12.
《柳州师专学报》2017,(6):90-92
晚清家庭小说由于受到中西方文化融合和社会制度的变化而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除了传统的父母包办式传统婚恋观外,逐步产生了基于自由基础上的婚恋表现形态,这种新型的婚恋形态的显著特点是婚姻主婚权和婚礼形式的变化,从而显示出了晚清时期婚恋观的自由化发展。对于晚清家庭小说中婚恋观的研究能够深化我们对自由婚恋观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体会到文化对于生活的影响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社会中,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的自由权利一直被漠视,这种状况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仍无改变。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后,为发动妇女参加边区建设,将妇女从传统的封建伦理束缚中解放出来,通过实施《晋察冀边区婚姻条例》等新的婚姻政策,彻底改变了旧的婚姻制度下无婚姻自由、男女不平等、包办买卖婚姻等封建陋习,女性的自由婚姻观念得以确立,妇女在婚姻和家庭中的地位得到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14.
张慧 《华章》2012,(29)
敦煌民间词中关于婚恋生活的描写以女性为主体,书写了不同女性的恋爱与婚姻生活,展现了女性真实而又生动的情感世界,具有深沉的社会文化意义.同时也打开了一扇我们探索唐代妇女内心世界的窗户.  相似文献   

15.
先秦婚制和婚俗是产生《诗经》婚恋诗的社会土壤,《诗经》婚恋诗也因而分为贵族婚恋诗和民间情歌两大类。这两类婚恋诗,都从不同的层面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先秦婚制和婚俗对社会各阶级阶层婚恋生活的不同影响。通过时《诗经》婚恋诗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先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6.
在《诗经·国风》中,《氓》是一首反映我们祖先男女婚恋、家庭生活的优秀诗篇,诗中叙述了女主人公在经历恋爱、结婚、婚变、决绝的过程中,对待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正确人生态度,以及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抗争精神。可见,在《诗经》所产生的时代,由于远古遗风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女子婚恋比较自由,有别于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成熟时期严格礼教约束下的女子,她们有着更加接近现代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和对自由平等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7.
在<诗经·国风>中,<氓>是一首反映我们祖先男女婚恋、家庭生活的优秀诗篇,诗中叙述了女主人公在经历恋爱、结婚、婚变、决绝的过程中,对待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正确人生态度,以及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抗争精神.可见,在<诗经)所产生的时代,由于远古遗风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女子婚恋比较自由,有别于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成熟时期严格礼教约束下的女子.她们有着更加接近现代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和对自由平等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8.
在《大地》三部曲中,赛珍珠对中国妇女的婚恋生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她描述了封建社会末期、军阀混战时期以及现代中国初建时期女性的不同婚恋模式,包括传统型、传统与现代并存型以及现代自主型,并由此揭示了中国女性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与命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诗经》婚恋诗是《诗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诗经》时代人们在婚恋生活中所秉持的爱情观念。具体包括:对爱情自由、大胆追求的观念;对爱情忠贞专一的观念;以礼制情的观念。通过分析研究这些观念,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解读《诗经》,同时也使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周代的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农村女性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断受到现代文明的洗礼而树立起新思想、新观念。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农村女性自由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但在社会转型阶段,也仍存在不少问题。就其当代中国农村女性婚恋问题的类型、成因和对策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