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发展和壮大,成为县市区域报迫待解决的问题。结合萧山日报这几年的探索和发展,我们认为,只有将县市区域报打造成区域性传媒产业,才能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突破发展的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受客观因素制约,县市区域报记者平时采访的新闻事件大多比较平常,要出彩并不容易。如何在“平常”中见“新奇”,是县市区域报记者采访时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它要求记者善于尝试多种新闻采集渠道,围绕“新闻母体”多角度观察,从细枝末节中找出新闻点。  相似文献   

3.
杨坚 《新闻实践》2008,(12):51-52
近几年,县市报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很多报社广告额跃上了1000万的台阶。但是,这似乎碰到“天花板”,增长速度开始迟缓,有的处于徘徊状态。受区域资源配置及政策限制等方面的影响,县市报又难以延伸到其他地区发展。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县市报该如何做、能如何做?  相似文献   

4.
县市区域报的精气神,是报社在长期的磨练与实践过程中积累形成的与众不同的品格与质地。它体现在团队成员的精神风貌上,更体现在具体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与工作成果上。一个县市区域报的精气神,是这个报社的灵魂,更是这个报社的核心竞争力。江苏《靖江日报》近年来的跨越发展.便是生动一例。8年前治理整顿得以保留时。靖江日报社主要指标排在江苏12家县市报的倒数第二、全国倒数第十左右。  相似文献   

5.
县市区域报的精气神,是报社在长期的磨练与实践过程中积累形成的与众不同的品格与质地。它体现在团队成员的精神风貌上,更体现在具体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与工作成果上。一个县市区域报的精气神,是这个报社的灵魂,更是这个报社的核心竞争力。江苏《靖江日报》近年来的跨越发展,便是生动一例。8年前治理整顿得以保留  相似文献   

6.
县市区域报有着自身“地域接近性”的优势,它最接近本土基层读者。当本地读者每天面对一大堆报纸的时候,往往最先阅读的就是自己县市的报纸。因此,县市区域报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要关注本地人、本地事。  相似文献   

7.
2003年全国报刊治理整顿后,绍兴市下属的三家县市报并入了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县市报该如何发展?浙报集团提出了坚持市场化方向, “向都市报学习”的思路,县市报守住本地县域市场,深度挖掘地域新闻,凭借贴近的优势,走出了区域综合性报纸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体现着报纸的“思想力”和“引导力”.县市区域报面对受众、市场和报业的竞争,如何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需要正确定位,不断创新,在亲民性、服务性、可读性上下功夫,为市民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服务,使受众感到亲切和温暖.因此,让县市区域报评论发挥更强的传播力,是当前区域报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和努力的方向.笔者结合新闻实践,对此作了一番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县市区域报发展到今天,已经累积了很多办报经验和资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随着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处于媒体结构最基层的县市区域报,其生存和发展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发展和壮大,成为县市区域报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传统媒体面临挑战、唱衰报纸论调甚嚣尘上的时代,然而就是在这样~个大型党报、都市报都备受“寒冬”困扰的大气候中,县市区域报《靖江日报》却实现了“十年连增、五年翻两番”的骄人业绩,跻身全国县市报的第一方阵,并荣获2013年首届全国县市区域报“最具实力媒体奖”。这些年来,“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巾帼示范岗”、“全国县市十佳新闻网站”等国家级荣誉也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11.
我认为,县市报要做到“三贴近”,解决的仍然是可读性问题。而这种可读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其历史阶段性的特点: 首先是市场经济的区域开阔性与县市报区域的狭窄性的矛盾。也就是市场经济是没有区域界限的经济,而县市报它的区域只局限于本县市。 其次是读者多与少的矛盾。中央和省级的机关报、行业报,都比县市报发行量大得多,但具体在一个县市区域里,县市报的订户又比其它大报数量大得多。这就  相似文献   

12.
于冲 《新闻世界》2011,(6):9-10
“十二五”期间,实现“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备受亿万农民关注。县市(区域)报离农村最近,对农业最了解,与农民感情最深,对农村的变化感受最深。在新农村建设报道中,县市(区域)报要在报道中更加倾注“人文关怀”,反映农民需求,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共同建设好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3.
作为报媒体系中最底层也是力量最薄弱的单位,县市区域报的经营管理能力普遍低下,在2003年全国报刊秩序整顿后,这一软肋对其综合实力的建设、竞争力的提升,制约作用日益明显。2003年作为报业发展的分水岭,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保留下来的县市区域报被推向市场,丧失了财政哺乳的优势,在经营上不得不与其它媒体进行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各县市基本上都有了广播电台(站),一部分县市还有电视台。在县报、县台齐全的县市,如何办好县报!我认为,其中的一条良策就是,县报要视县台为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在合作中当好“喉舌”,在竞争中提高质量。不分“老大老二老三”,破除“同行是怨家”的思想。近几年出现一种说法:“电视是老大,报纸是老二,广播是老三”,加上“同行是怨家”的旧习,许多县市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县市报有了很大发展.经过多年探索,其中一部分县市报已经走出了传统的办报模式,形成"党报性质、晚报风格"的县市报办报思路,两个效益并重,成为最受当地百姓欢迎的报纸.特别是在2003年全国县市区域报整顿改革后,至今已近7年,目前全国县市区域报发展总体趋势如何?面对新形势,作为县市区域报又应该如何寻求突破口?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司长王国庆.  相似文献   

16.
这几年,报纸新闻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无论是对媒体还是对受众都造成了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地市报如何发挥各自优势,迎接同质化挑战,打造独特品牌,实现差异化发展;如何优化新闻资源,提高新闻传播效果,增强核心竞争力;如何增强编采人员竞争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等,已成为各媒体必须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拂晓报》及其《皖北晨刊》进行了积极探索,并作为2010年重点突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县市区域报,是目前中国报业结构中处于最基层的报纸.2003年全国报刊市场整顿后,全国保留了43家县市区域报,这些年,大部分被保留下来的县市区域报都获得了飞速发展.而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对县市区域报来说,将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8.
吴璟 《新闻窗》2011,(1):126-127
随着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崛起,在上有省、地市级党报压力,下有各类都市报、晚报的步步紧逼,如今各地县市报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县市报只有立足本土,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突出重围。加大对本土新闻主题创新力度,凸显报道深度,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7月6日,省记协县市区域报工作委员会在萧山召开主任会议。会议由省记协秘书长陈宗泽主持。省记协主席马雨农在会上讲话。他指出,省记协非常重视县市区域报的工作。本次会议是全国报刊治理整顿后,县市区域报工委的第一次会议,具有重要意义。我省县市区域报的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  相似文献   

20.
在全媒体传播格局中,县市报作为最基层的纸媒,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认为,县市报要增强影响力和在传媒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民生新闻的刊发量、加强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优化民生新闻的版面形态、拓展民生新闻的传播渠道,应该是一条成功的突围路径,只有贴近性强,在报道民生新闻时充分发挥人无我有的独家优势,县市报才能不断提升读者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