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艾滋病低流行区农民特别是村干部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在实施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前后的变化,为探索适合农村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若干村,以该村所有村民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并对干预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艾滋病预防基本知识正确率村干部由74.18%上升到94.96%,村民由72.44%上升到89.64%,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正确率村干部由59.56%上升到71.68%,村民由51.74%上升到62.99%。结论:干预后研究对象对HIV/AIDS相关知识,态度认识水平有明显提高;先对村干部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再通过村干部对全体村民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的方式,在农村防控艾滋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铜陵地区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更好地应对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铜陵市及所辖铜陵县三家综合医院的589名护士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三家医院护理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达到75分以上占75.04%,总体上属于中等以上水平。但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有35.31%的人不知道共用坐便器不会传播艾滋病;对艾滋病的临床表现认识不足,知晓率为66.38%;仅有21.05%的护理人员对污染的针头刺伤后的紧急处理认识正确;有22.75%和25.47%的护理人员认为注射拔针时候不用带手套;有29.03%的护理人员不愿意护理艾滋病病人。结论:加强在职护理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提升职业防护技能,在有效的防范职业暴露的同时,承担起有关防治艾滋病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了解衢州地区高职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为有效开展高职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衢州地区2所高职院校502名不同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基础知识,医药类专业学生总体知晓率80%,非医药类学生总体知晓率为65.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滋病相关法律知识,医药类专业学生总体知晓率60.9%,非医药类学生总体知晓率为54.7%。两者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衢州地区高职学生艾滋病基础知识认知水平总体良好,但相关法律知识认知情况不容乐观,应积极探索并构建艾滋病健康教育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骨髓捐献者在捐献前悔捐,最终导致白血病患者生命消逝的案例屡见不鲜。本文介绍了大学生设计的网络调查问卷,调查市民对骨髓捐献的认知情况,得知只有10.68%的被调查者知道骨髓捐献的最佳年龄范围是18~55周岁;53.02%的被调查者知道骨髓捐献的方法需在外周血中抽取100~200毫升含有1%左右浓度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23.10%的被调查者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需1~2周,捐献部位的造血干细胞才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只有5.98%的被调查者愿意毫不犹豫地捐献骨髓。通过调查,得出结论,部分市民对骨髓捐献认知不足,有待进一步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5.
陈伟 《江苏教育》2014,(11):49-50
<正>我校(江苏省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是一所位于偏远山区的农村学校。全校现有教师142人,50岁以上的教师有95人,占到教师总数的67%,且大部分是"民转公"教师;有研究生学历的为0,本科学历的有45人,不足35%:有高级职称的4人,不到3%。由于教师缺乏,学校还使用了代课教师,学校师资整体水平较低。针对我校师资的现状,学校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高校大学生对常用避孕方法的知识掌握程度及使用的相关态度及行为现况,为西部高校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性健康教育和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昆明3所高校的35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310份有效问卷,男、女生对常用的避孕方法知晓率排名前三的均为:安全套、短效口服避孕药、安全期避孕。在更愿意选择的避孕方法上男、女生没有差异,均为安全套,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容易使用、方便获取、效果好、对身体没有副作用。在有过性行为的学生中(共74人),通常获得避孕用具的来源依次为:药店(51.4%)、商店(32.4%)、校医院或学校相关机构(17.6%)、网购(10.8%)、同学或朋友给予(6.8%)。结论:昆明地区在校大学生对常用避孕方法的知识掌握程度并不高,知识更新水平有限。更偏爱容易使用又方便获取的避孕方法,如安全套。应针对大学生避孕方法的KAP特点,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有效的避孕相关的宣传教育和服务。  相似文献   

7.
医药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了解医药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及其对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某高校公共卫生学院和药科学院三年级本科生共840人,采用匿名独立答卷方式进行调查.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SPSS10.0进行数据分析.将知识按得分高低分成两组,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知识部分16题,平均得分是11.63±2.51(0-16),其中传播途径得分是4.55±1.77(0-5)、非传播途径得分是3.58±1.28(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1,p=0.000).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居住地在城市、有专业知识、父/母亲文化程度高的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较好.另外,艾滋病知识高低还与艾滋病人与感染者和一般人享有平等权利、择业时到艾滋病或感染者的科室工作、象对待正常人那样对待艾滋病服务对象和性生活正确使用避孕套等态度相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等级相关一致.另外,对离自己较远的社会大环境态度较好,支持率达93.5%;对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小环境态度一般,支持率仅7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0.66,p=0.000).结论大多数同学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传播途径仍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提示应该加强有关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等容易模糊概念上的健康教育.知识可能影响艾滋病人/感染者和一般人享有平等权利、择业时到艾滋病/感染者的科室工作、象对待正常人那样对待艾滋病服务对象和性生活正确使用避孕套等态度和行为.但是,对离自己较远的社会大环境态度较好;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小环境态度一般,提示从知识提高到态度和行为的改变,特别是涉及个人利益的行为改变,还有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及对经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人群的态度.方法:分层整群抽取广州某高校二至四年级本科生,匿名独立答卷,Access数据录入,SPSS10.0统计分析.结果:实际应答261人.医学生对传播途径的正确认识率均较高.在非传播途径的认识中,对蚊虫叮咬及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一起洗澡、游泳的认识较低,对艾滋病一般知识的正确认识率在80%以上,在感染途径的排序中,最值得同情的分别为母婴传播(98.5%)、输血(98.8%),最不值得同情的为静脉吸毒(1.6%).班级、性别、生源地等学生对感染途径的态度无差异.结论: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带有感染途径的烙印,对吸毒和卖淫感染艾滋病依然存在消极、误解及岐视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校艾滋病防治教育的成果和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校2014及2015级的大学生总共180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的调查方式手机学生的信息,分析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程度以及预防控制能力。结果:非医学专业学生对艾滋病的掌握程度均显著低于医学专业学生,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非医学专业学生对艾滋病治疗方式的掌握程度只有44.48%,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率78.76%,对艾滋病的预防措施掌握程度只有58.50%。结论:当前高校艾滋病防治教育效果仍然有发展和完善空间,应当急躁提高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医疗卫生检验人员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市级医院在职检验工作人员150,在校检验专业2年级学生100人,运用统计分析对两类人员在艾滋病防治知识方面的认知状况进行分析.结果:2类人员在艾滋病防治知识,对艾滋病的态度及行为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检验专业人员应侧重实际处理方式及职业性保护的相关培训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武汉大学医学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医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情况,为学校进一步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随机选取武汉大学医学职业技术学院中职1~3年级、高职1~2年级医学专业学生,自行设计问卷,以匿名式自填问卷的方法,当场填写并整体回收,调查共发放问卷1121份,收回有效问卷1091份。被调查学生对"共用注射器是否会传播艾滋病"(93.30%)、"输入含HIV的血液是否会感染艾滋病"(92.30%)、"艾滋病病毒是否会母婴传播"(91.66%)三个问题知晓率较高,对"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最低(41.61%)。艾滋病知识获取途径依次为大众传媒(90.6%)、学校教育(83.7%)、书籍(73.0%)、医务工作者(64.7%)、同学朋友(56.5%)、家人(22.9%)。对于艾滋病患者,表示愿意与其继续交往的学生占51.7%,表示愿意与其共同进餐,共同学习的学生占30.9%。该院学生对不同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不理想,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有待改变,需要继续加强艾滋病教育。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探索和推广可行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河池学院一至三年级2 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9.61%;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2.66%;预防知识知晓率为82.09%;82.66%的学生认为对HIV/AIDs值得同情;8.87%学生有过性行为;83.06%的学生希望通过学校获得系统的相关AIDS知识.结论: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尚不够全面深入,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是由于人类感染了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目前,全球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已将近7000万,因患艾滋病死亡的人数已达到2000多万,艾滋病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趋势也从高危人群蔓延至普通人群.尽管对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国家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对于青少年的防治艾滋病教育工作仍存在较多不足.商丘市属于艾滋病高发区,本研究拟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商丘市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商丘市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4.
《教育》旬刊:作为当地教育行政一把手,您认为教师流动如何为山区教育增活力?徐昌德:(河南省光山县教育局局长)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制约,目前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办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片面强调语言与语法知识的教学,而忽视文化知识的传授问题。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偏远山区,信息闭塞,受教育水平相对不高,因而在学习英语时遇到的困难更大。为此,通过阐述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及文化差异的对比的同时,对文化导入的方法及途径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20 0 0年 5— 6月 ,对兰州师专三年级学生进行了有关艾滋病知识的问卷调查 ,结果表明 89 7%的学生不知道艾滋病的全中文名称 ,89 9%不知道其常见症状 ,说明一般知识掌握较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生殖健康与预防艾滋病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学生生殖健康与预防艾滋病相关知、信、行水平及教育和服务需求情况,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方法,以永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制问卷和访谈提纲调查湖南科技学院学生。结果显示: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殖健康知识,但不全面。对婚前性行为、恋爱持开放宽容的态度。14.71%的人表示有过性行为;94.12%的学生认为开展生殖健康和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很有必要。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性观念的正确引导、防止大学生成为新的艾滋病高发群体是高校健康教育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8.
王茂 《贵州教育》2011,(20):35-36
身处偏远少数民族山区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难免都会有着这样的困惑:由于自己不会或很少会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从而对那些刚入学的不会说汉语的少数民族儿童感觉无计可施,不知道要怎样做才能和他们交流并让他们接收到汉语知识。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g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简称AIDS)艾滋病是AIDS的音译,习惯称“艾滋病”。该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的传染病。本病发病70年代末,现世界HIV/AIDS广泛流行,HIV主要侵犯人的免疫系统,从而造成病人多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最终死亡,AIDS潜伏期长(5—10年)发病及病程缓慢,整个病程都具有传染性,HIV/AIDS尚无特效疗法,目前只有可能延长病人生  相似文献   

20.
视点     
4人中就有1人心理不健康中国上班一族的心理健康水平究竟如何?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起的“2005年中国员工心理健康”调查显示的结果非常不乐观,有25.04%的被调查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就是说每四个被调查者中就有一个人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其中更有2.24%的被调查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有22.81% 的被调查者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女性的承受能力更低,因此更容易出现各类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