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红军长征北上战略方针的确定是一个过程。长征开始时是主张突围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黎平会议提出了建立黔边根据地的战略方针;遵义会议提出了建立云贵川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两河口会议提出了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榜罗镇会议最后确定了建立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2.
中共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与红军长征的胜利刘国辉北上抗日,既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军事基本方针,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程中的战略方针。前者属于党在一定历史阶段实行的政治的军事的总方针,后者是为实行前者在当前采取的军事行动方针。一九三五...  相似文献   

3.
关于红军长征的准备,过去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红军长征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准备的,是“仓促转移”。80年代后,有一种观点认为红军长征是有准备的,不能说是“仓促转移”。我认为红军对长征有一定准备,但对它不能估计过高。 一、从思想准备上来看。党中央在广昌战役后对红军突围转移即有所考虑,但主要限于上层核心领导几个人,而且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处在保卫苏区与突围转移两者犹疑不决的状态之中,没有适时作出转变战略方针的决断。  相似文献   

4.
通道会议是遵义会议的预演,研究遵义会议首先必须对通道会议有一个深刻认识。通道会议研究了军事问题,虽然没有就战略方针的转变问题取得一致意见,但红军从此反客为主,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促进了这个问题的解决,为尔后黎平会议决策红军战略计划转变乃至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作了必要的准备。通道战略转兵是毛泽东实事求是路线在长征中的首次胜利,为遵义会议创造了关键性的前提条件,为毛泽东重新回到红军的领导岗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发扬红乍长征精神,牢记历史经验教训…………………………………………………………朱全岭(4·1)英明的决策正确的选择 一关于长征中红军战略方针的思考………………………………………………………张西成(4·7)论长征前后中国革命战略格局的变化及其意义……………………………………王 华 齐武群(4·10)红军长征与少数民族革命运动………………………………………………………盛清才 苗扬(4·1 3)浅谈长征时期党对少数民族的统战T作………………………………………………………张霖(4·1 9) 文学现象与文学思潮研…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目前,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企业结构和创新技术发展的新的国家发展战略方针,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则会更加突出。因此,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必须加大,技工院校也必须加大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60年前,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危害,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红军被迫退出江西中央苏区,开始进行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悠关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战略方针问题上,党中央出现了尖锐分歧和激烈斗争。革命危急关头,毛泽东同志以无产阶级战略家的气魄和胆识,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毅然担当起领导党和红军的重任,经过慎密思考、比较和选择,先后放弃了在湘西、川黔滇和川西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决定采取北上抗日,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8.
在余业培训中,课程开发足关键环节。在以往的1.0时代,长征学院更多的是依靠学院兼职讲师凭借白己的经验及查阅资料,并结合学院的制度和流程整合课程。这样开发的优点是成本低,能紧密结合学院的战略方针,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的战略方针的深入实施,对师范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目前师范院校师资现状看,必须尽快从转变教师观念、调整师资结构、端正科研导向、改革师训制度等方面入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保证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略论长征的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文献和当事人的回忆来看,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在扩充兵源、筹集粮款、充实枪弹、调整军事部署、建立指挥机关等方面,确实作了一定的准备。但是由于“左倾”冒险主义者没有在指战员中进行应有的政治动员,在战略转变上犹豫不决,撤退过于仓促,因而这种准备是有缺点和错误的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长征是抗战由局部演变为全国性的奠基石。它促使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进步和成熟,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推动国共两党内外政策由分歧趋向统一,使“九.一八”事变以来的国内政治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抗日战争指明了全民族抗战的正确方向。长征中焕发出的伟大民族精神将是我们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2.
中央红军长征开端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作为长征开始的标志似乎已成定论,然而大量事实表明,黎平会议前的红军突围转移是“西征”而不是长征,“西征”和长征无论是在战略方向、实际领导还是在其评价和结果上都根本不同。黎平会议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根本转折,是长征胜利的起点。因此,黎平会议才是红军长征的开端。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红军长征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红军长征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表出版了大量的论文、专著、研究资料。在长征的原因、准备及落脚点的选择、长征中的重要战役、长征中的重要会议、长征中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党和红军主要人物对红军长征胜利的贡献等方面,研究获得了较大的进展。今后仍需要进一步深化、加强、拓展红军长征研究。  相似文献   

14.
长征的胜利就是长征精神的胜利。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忠于理想、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和乐观向上。在当代中国弘扬长征精神,既是长征精神的价值体现,也是实现新时期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1932年10—12月,红四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远离根据地,寻找新的战略支撑点的战略大转移,与后来红一方面军进行战略大转移"长征"在原因、过程和结果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红四方面军的千里转战历程又一次显示:中国共产党可能在个别时期个别领导人甚至宗派小集团领导下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但先进性、人民性、科学性保障了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和完善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扭转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创造了人类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三位美国记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以自己的作品,真实、客观地报道了这一伟大事件。继斯诺的《西行漫记》首次报道红军长征,刻画了中共革命领导人之后;史沫特莱通过朱德传的写作,再现了长征的艰难、险阻与胜利。1983年,索尔兹伯里的《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以恢宏的场面,悲壮的诗情,描写了长征的雄伟与瑰丽。这几部报告文学,树立了长征的历史丰碑,成为中国青年一代学习长征精神的珍贵教材。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是21世纪中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其时代背景、主要原则、工作方针、战略目标、战略主题以及保障措施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长征精神的内容在逻辑关系上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党、对革命无比忠诚和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的灵魂和核心,其它四个方面都是它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科学认识长征精神的逻辑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云与长征     
陈云对长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长征途中担任了红五军团中央代表、军委纵队政委、渡江指挥部政委等职;他坚决反对“左”倾错误军事路线,拥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他最先向全世界宣传长征,并对长征进行了全面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