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编读后记     
《围棋天地》2005,(11):96-96
统一规则势在必行 拜读了陈祖源先生关于围棋规则方面的文章,颇有收获和感触。通过陈先生对中日两国围棋规则的对比研究,指出其优劣,使广大棋迷对围棋规则的流变及原理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从而使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围棋规则的统一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十三 《围棋天地》2010,(13):M0001-M0001
大概几个月前的时候,陈祖源先生到京来参加一次围棋规则会议.其间专程来了一次编辑部.于是有幸听陈先生说到了规则中一个有趣的问题,当时真有石破天惊之感。现在.陈先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已经成文,即本期的《最后一劫》。有兴趣的读者朋友不妨看看.确实可以颠覆我们对规则,甚至对围棋本身的一些固有看法。  相似文献   

3.
陈祖源 《围棋天地》2003,(19):52-53
围棋规则很筒单,于是容易怨当然,其实去年的新版中国围棋规则有不少新东西,被大家忽略了,故撰此文。我是规则修订的参与者之一,本文实际上也表达了当初制订某些规则的意图,解释了某些规则为什么要这么写,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并运用。  相似文献   

4.
田澍 《围棋天地》2010,(21):20-21
前段时间“鲁金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围棋天地》也进行了很多报道,关于规则的问题也谈了不少。我本来不是一个特别关注规则的棋迷,主要是感觉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研究,不如提高点棋力来得实际。可是和女朋友讲起这件事的时候。发现想说清楚中韩规则的差异还是很费劲的,所以也稍微思考了下规则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雷 《围棋天地》2020,(9):90-90
上一篇说到欧洲围棋联盟主席马丁提出把拍照数子引入欧洲的比赛,他说欧洲普遍使用的是日本规则,但职业比赛用中国规则。从2013年起,北京宗弈远承文化传播公司与欧洲围棋联盟签订了支持欧洲围棋发展的十年计划,并建立了欧洲职业围棋体系,职业比赛当然也就使用中国规则。  相似文献   

6.
《围棋天地》2004,(19):48-48
Chris Kirschner:我想围棋规则要统一的话,每个人的姿态都要降低一点就好了。我在学围棋中受益无穷,我是从我祖母那里学会围棋的,我祖母说,如果全世界的人都下围棋的话,就不会有战争了。吴清源和岩本薰也这么认为。我们除了推广围棋之外,还要使围棋在促进世界和平中的作用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7.
谈谈子与目     
区别:子空皆地与唯空是地 围棋规则的两个体系 现今的围棋规则有两大体系,一种是以中国规则为代表的子空皆地的中国数子规则,应氏规则也属于此。中国古代规则还要还棋块,棋块多的一方每多一块要贴给对方1子;另一种是日本、韩国使用的唯空是地的日本比目规则。由于日本在欧美的围棋推广中着力最早最多,因此欧美的围棋规则和术语也出自日本。  相似文献   

8.
终局与收后     
近年来,伴随成为亚运会比赛项目和智运会诞生等一系列成就的取得,围棋在普及之路上连续迈出了几大步。在此背景之下,围棋规则统一的急迫性也就愈加突出。长期需要之外,智运会采用怎样的规则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日前,中国棋院就此召开了专门的研讨会。围棋规则专家陈祖源先生出席了会议,并将自己的观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祖源 《围棋天地》2011,(3):210-216
说到围棋规则和围棋规则的统一问题时一直有一个流行的说法:现在世界上有三种围棋规则,即中国规则、日本规则和应氏规则。这其实是不准确的。事实上,由正规的围棋组织颁布并在一定范围使用的成文的围棋规则,现在已经超过十个。如果说从本质上去区分,现在使用的围棋规则只有两种:以中国规则为代表的数子规则和以日本规则为代表的数空规则。  相似文献   

10.
安永一著 《围棋天地》2010,(20):105-109
安永一先生为日本围棋界一代传奇人物,研究大家。他曾经痛感于日本围棋成文规则的欠缺,于1932年发表被后人称为“安永宪法”的《围棋宪法草案》。他与吴清源、木谷实两位大师合著的《围棋革命新布局法》更是成为围棋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甚至广大棋迷所熟悉的中国流布局,第一个下出的人也是安永先生。安永先生是日本棋界的中国通,对中国古籍多有涉猎,而对新中国和新中国围棋的发展也颇多关注。《中国的棋》成书于1977年,是安永先生对中国围棋研究的总结之作,至今仍有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围棋天地》今年第五期刊登了黔仁的《为什么还棋块头》一文,记得以前也见过类似意见的文章。虽作者信言“现今的棋规在地域本质与归属的判定上误入歧途”,但笔者拜读再三实在不敢苟同。我以为有不同意见的讨论是件好事,因为讨论可以把平时模模糊糊的东西辩得清晰起来。尤其规则是围棋的根本,在围棋日益走向世界的时候,在大家都在议论围棋进入奥运会的今天,围棋规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围棋天地》关心规则是对围棋长远发展的远见。  相似文献   

12.
世界围棋运动在东亚地区较为普及,水平也较高,其中主要国家为中国、日本,韩国。目前世界上主要使用三种围棋规则,即中国规则、日本规则和应氏规则。围棋要推广至世界,围棋世界规则的统一至关重要。统一世界围棋规则要遵循充分酝酿原则、继承性原则、超前性原则、争议搁置原则和最大代表性原则。借鉴国际象棋联合会、中国象棋联合会以及现代奥运会的创立经验,统一世界围棋规则当务之急是建立世界围棋联盟。  相似文献   

13.
《围棋天地》2014,(19):21-21
我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人,我这个年龄段的围棋爱好者,绝大多数都是受了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巨大影响而学习并喜欢上围棋的,可我不是。我比他们更早学会,因为这一点我很骄傲。并沾沾自喜,也在和其他爱好者们的交流中,成为了我吹嘘的资本。  相似文献   

14.
张如安 《围棋天地》2007,(13):92-93
大约在两年前,陈祖源说起他在收集中国古代围棋规则的资料,并约我讨论《敦煌棋经》,我畏其艰难而不敢应承。想不到去夏他来宁波即把一部图文并茂的《围棋规则演变史》书稿送到了我面前。我是探索过中国古代围棋规则的,在拙著《中国围棋史》中,对每一个时期的围棋的棋制棋规也都有介绍。  相似文献   

15.
在围棋室里有快棋室,规则是:10分钟保留时间、加上1分钟1步的读秒时间。 这里很多人来下棋,原因是不用定麻烦的时间规则。联众围棋制定的时间和步数规则有很大的空间——0秒至~23小时59分59秒的读秒时间和每分1~400步,这给下棋的人带来了一个很大的“另类游戏空间——超快棋”。 超快棋(读秒时间里下的都算)每步30秒已经很快了(真正的下棋这已经算超快了),但我在联众见过10秒一步的,还见过5秒一步,30秒3步的(如果这样也勉强算是下棋)。 我还下过几盘很另类的对局——超、超、超快棋!!! 第一盘(这…  相似文献   

16.
《围棋天地》2011,(14):12-12
据报道.中南大学何云波教授主持的课题《中国围棋思想史研究》已获得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这是围棋文化研究第一次被政府基金立项。何云波教授是中南大学围棋文化研究中心的负责人、首席专家。《中国围棋思想史研究》课题组成员囊括了国内围棋文化研究方面的知名专家.如宁波大学的张如安教授.围棋规则专家陈祖源先生等。  相似文献   

17.
章一级:你们知道吗,围棋杂志社里也有一位姓樱的工作人员。 寅6段:是不是在“每日围棋”工作的那位女孩,是位热心的人,人长得也很漂亮!不过对比起来,我们的樱比她更有魅力(笑)。  相似文献   

18.
成长·百科     
《围棋天地》2010,(10):113-113
倡棋杯全称为倡棋杯中国职业围棋锦标赛,由中国棋院和上海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创建于2004年,是中国国内棋坛最重要的赛事之一,也是唯一一项采用应氏围棋规则的全国性职业大赛。  相似文献   

19.
(围棋大师吴清源在贵阳围棋节上发表了最新的新手——将第一颗棋子拍在棋盘下方的中间星位上,这是他近来研究《易经》的心得。在一旁的两位弟子林海峰和芮乃伟都称是第一次看见,可见手之新。)不知不觉中,父亲也教孩子们玩起围棋来了。并且,当父亲了解到兄弟当中我学棋最快,便渐渐地着重对我一个人用力施教。父亲首先教我们掌握了围棋规则,然后将收藏已久的围棋书翻腾出来,让我们每天摆棋书中的棋谱。当我觉得围棋非常有趣的时候,自己便主动地想学棋了。那时,父亲腾出更多的时间在我身边寸步不离地守着,指点我研究棋谱。连我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我对于围棋的记性特别好,只要是摆过一次的定式,再复杂也能记住不忘。那阵子,我每天从早上九点起开始摆棋谱,直摆到夜里十二点左右。由于学棋过于着迷,惹得母亲心疼起来,有几次竟狠心地把棋盘藏了起来。  相似文献   

20.
老骥伏枥     
四十多年前,张毓复还是陕西陇县煤矿的技术员.矿上新分配来了一个小伙子梁经旭,小梁随身带了一副九路围棋,不过也就仅仅知道“两眼活棋”的规则。老张和小梁就试着下棋.几盘过后觉得还挺有趣.只是棋盘太小了.很不过瘾。后来张毓复到西安出差.买回一副十九路的玻璃围棋.两个人才开始在大棋盘上厮杀。一开始,矿上只有他们俩人会下.后来竟然逐渐普及发展了三四十个围棋爱好者.最后连矿上的党委书记也成了他们的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