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宋时期的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一次重要的政治革新运动。王安石作为变法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针对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提出了很多革新的措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王安石变法中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论司马光时认为:王安石要变法,而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和司马光是互相尊重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写出的.毛泽东认为《资治通鉴》是一项"大工程"和一部"大书".毛泽东称赞《资治通鉴》写得好:开宗明义、叙事有法、兴衰治乱本末毕具、大的"相砍书".毛泽东认为《资治通鉴》的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要...  相似文献   

3.
王安石在北宋中期对学校教育的改革是熙丰变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改革中,王安石试图克服科举取士之弊,强调经世致用,对宋代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就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庆历新政不仅超过宋代历史上任何一次局部改革,甚至与王安石的熙宁变法亦有所不同,它关涉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举等各个方面和领域,集中了当时朝野士大夫要求改革的主要意见,是针对宋代弊政有感而发,可谓“宏且深”,“详且博”,凸显了以范仲淹为首的宋代文人士大夫对社会群体的无限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相似文献   

5.
晁补之的闲居词刘银光发生在北宋熙宁年间的王安石变法,是一次旨在改变宋王朝积贫积弱局面的地主阶级内部的改良运动。这次活动虽在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减轻了人民负担,在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但由此而引发的新旧党争却是旷日持久,一直持续到北宋灭...  相似文献   

6.
叛徒、卖国贼林彪效法苏轼,把苏轼的谰言写了两个条幅,挂在卧室,奉为“座右铭”,这决不是偶然的。探索林彪为什么看中苏轼,有助于我们深入批判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有助于进一步揭露林彪反革命两面派的丑恶嘴脸。 (一) 林彪看中苏轼,其首要原因,在于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是一个开历史倒车的顽固派。在北宋时期,围绕着王安石变法,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儒法斗争。王安石针对当时“富者财产布满州域,贫者困穷不免于沟壑”的社会矛盾,从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出发,尊法反  相似文献   

7.
法制改革是晚清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中国法制与西方法制如何衔接、并轨,晚清曾出现了张之洞、沈家本两种不同的变法模式。从宏观看,沈家本模式代表了中国法律发展演进的主流方向,而以张之洞为首的礼教派人士的主张亦不容忽视。正视并充分估量法制变革的难点与阻力,以渐进方式逐步推进法制变革,实为清末法制变革的上上策。  相似文献   

8.
王安石书法师承杨凝式,而杨凝式书法是很适宜题壁的一种,故王安石一生的诸多题壁活动似有所解。题壁具有公开展示的特性,必定对书写者的才气、书法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若采信历史传流下来的"躁进说",则很多现象均无法解释。结党营私、文人相轻,掩盖了许多历史的真相,但中国历史留下最多的曲解似乎都堆在了王安石身上,诋毁之、丑化之,极尽鞭笞之能事,并销毁可能遗存的一切真实痕迹,进行之彻底、持续之长久,使之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奇特的事件。  相似文献   

9.
“四人帮”的御用写作班子梁效、罗思鼎之流,借研究儒法斗争史为名,歪曲历史的罪状很多。借口研究王安石变法,以读《王荆公年谱考略》为名,歪曲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重要的一例。罗思鼎的《从王安石变法看儒法论战的演变》(载《红旗》1974年第二期)一文,荒谬地提出:围绕着王安石变法在统治阶级内部展开的斗争,“是封建社会中长期进行的儒法斗争的继续”,为他们把阶级斗争的历史歪曲为儒法斗争史制造历史依据。同时,  相似文献   

10.
清末以来,中国现代化历程中最急剧的中心事件是社会政治变革.无论何种形式的政治变革,都要破旧立新,依赖传统政治力量是不可能完成这一使命的,它必须由新型的政治家和积极分子去完成,因此,新的政治阶层的出现是这一变革时期的主要特征.清末以来主张变法的维新派,推行"新政"中出现的资产阶级立宪派及各种政治组织成员,以推翻满清统治为己任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它的各种政治派别,其成员都可视为在现代变革社会中逐渐形成起来的新型政治阶层群体.全国如此,贵州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1.
众多马列经典作家大都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实际的,并从各种角度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但实践已经证明不同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程度不尽相同,这表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需要方法论前提。因此,大力推动生产力变革,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及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会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刚刚欢庆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现在又欢欣鼓舞地迎接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二周年了.这个伟大的节日,不仅是苏联人民的节日,而且是中国人民的节日,是全世界工人阶级、劳动人民、被压迫民族和一切进步人类的共同节日.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始了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历史上发生过各种的革命.但是,过去的任何一次革命,都不能够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相比拟.建立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曾经是世界上的劳动人民和进步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十月革命破天荒第一次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把这个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武术在沉醉于成为神圣的现代奥林匹克殿堂里的一员而努力自我"蜕变",甚至为了所谓的"国际惯例"(完全按照西方体育文化制定的游戏规则)而进行着"竞技化"变革。然而,为实现武术"入奥"的梦想而不顾一切的努力,再一次化为泡影。痛定思痛,冷静思考,武术"入奥"再次失败是难能可贵的清醒。研究认为:具有典型东方的"文化符号"的武术,要求得更为长远的发展必须强化武术的"中国文化"元素。同时,应从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中寻求新的平衡点,散打项目无疑是当前武术"入奥"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胡适在老子、安吉尔和杜威等人的思想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的和平主义思想.这种思想以"力"为核心,强调通过力的培育、组织和运用来造福社会.造因论和和平渐进的改革是胡适以和平主义改造中国社会的基本方案.胡适和平主义的社会改造方案最终归于失败,主要原因在于和平主义不能为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提供有效的答案,在学理上也失之于简单.  相似文献   

15.
列举过去评论康有为时的8种偏颇。指出康氏于1891~1898年间大力宣传维新,培养人才,功垂史册。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康有为遭到通辑、追杀、暗害、挖祖坟、悬赏购头、流亡十六年之祸。变法失败,自有客观因素,但也有康氏主观方面的因素。变法失败之后,康氏在反对“共和”诸方面,显然有错误。  相似文献   

16.
30年改革开放造就了时代奇迹,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主题报告中第一次将改革开放称为"伟大革命",最近又《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将改革开放与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共同称为20世纪的三次"伟大革命"。对这三次令中国的历史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彻底改变中国历史命运,使中国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屈辱地位而真正独立富强起来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革命",正确评价其不同的历史意义,是史学工作者的责任。本文试对这三次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进行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从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作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集体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在新时期、新阶段、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开拓创新,提出并阐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重要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个理论都有它出现的世纪,每一个理论都有它的理论渊源和基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思想和观点,为"中国梦"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洋务运动以前,中国人对西方科学知识还缺乏一个专门词语来对应。洋务运动中"格致"被用来指代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对科学的认识尚停留在器物的水平上。维新派对科学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即把科学看作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体系,并逐渐用"科学"一词取代"格致"。新文化运动,特别是五四后,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进一步把"科学"引申到社会和思潮领域,从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讲,探讨"科学"一词含义变化与传播的过程,可以更好的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严复国民性改造思想影响巨大,探讨其产生原因对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思想不无裨益。首先这一思想的提出是由于民族危亡,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对严复的刺激。社会改革运动的失败,特别是洋务运动的失败也让严复意识到物质层面的改革并不能挽救中国,将国家贫弱的症结转到了传统国民性上。西方人对中国传统国民性论述的话语启发,对严复反思传统国民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新的参照系的出现也引发了严复对中西国民素质的比较。  相似文献   

20.
一“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一命题,在今天获得了新的意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往人们仅仅是从“它”看历史,今天,人们则不仅从历史来看“它”,而且还要求从社会当代的进步和未来的发展来看“它”,从而使它真正站在历史之中,表现出其“开放”的本质特征。这是一个伟大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变革的时代往往要求哲学作先导,发生了伟大变革的时代又常常成为哲学自我反思的基础。同近一个世纪以前的时代相比,今天的人类社会具有新的特点。人们用多元化、一体化、高速率、复杂化,以及“第三次浪潮”、“后工业社会”、“信息时代”等等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