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中心课题.1996年以来,我校沿着"面向21世纪,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改革思路,进行了"以活动课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构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园地"的实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活动课的作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语文活动课是活动课的一种,它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 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能力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一门课程。一、语文活动课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扩展和延伸语文活动课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扩展和延伸,是以大语文观为指导思想,以充分而有特色地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活动为载体,以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及时信息为内容,以学生自我活动探究、自我操作体验为基本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创新为原则,以实现知识综合应用、技能综合训练为价值取向的主体教学形式。其内容极为丰富,可以归纳为:阅读汇报类、趣味竞赛类、理解表演类、语文游艺会类、鉴赏创造类、社会实践类。  相似文献   

3.
从课程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需要,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旨在促进其有效地适应学校学习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教育课程。”它像一般活动课程一样具有活动性、开放性、系统性和主体性等特性,但又与一般的活动课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寄宿教育是以学生已有的素质为基础,以尊重学生自主性为核心,以社会需要素质为追求,通过寄宿教育课、活动课、生活管理以及小学生对半独立生活的探索与实践,学习做人、学习求知、学习健体,使其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习惯素养得到开发、强化和发展,最终达到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身心健康发展的育人目标。就农村寄宿制学校而言,小学寄宿生年龄从六、七岁到  相似文献   

5.
童军 《小学生》2013,(2):76-7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当拓宽课堂和学校的空间和途径。活动的实施不应局限在课堂中进行,要引导学生向校外延伸,优化组合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社会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资源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等方面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学校特色。我校依托地方资源于2006年开展的茶文化活动,经过几年的积累,慢慢形  相似文献   

6.
1992年,国家教委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新课程计划将过去单一的学科课程改为学科加活动的新型课程、从而形成了学科与活动相辅相存的现代课程格局。如何在初级中学开设活动课,这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对此谈点看法。一、活动课的教学目的初级中学活动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愿望和社会的需要为基础;以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为目标;似直接经验和最新信息为主要内容;以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为基本形式,与初级中学学科课相对应的一种学校课程形式。初级中学活动课的教学目的是:1.使学…  相似文献   

7.
徐润基 《中学教育》2007,(12):28-29
综合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同时,综合活动课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程度最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推动我国公民社会的逐渐发育,需要重建我们的学校公共生活。张家港市万红小学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重建学校公共生活的实践与研究》为抓手,对学校公共生活的重建作了有益的探索。具体举措包括:以公民精神丰厚班级文化,将公民习惯融入常规教育,让公共道德渗入学科教学,围绕公民技能开放实践活动,立足公民行动延伸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9.
高中特色发展体现学校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是社会和时代发展对高中教育的基本要求,具有深远而持久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我校在特色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努力践行,形成了理性的实践思路。科研引领,课题管理,将项目研究渗入课程改革之中;重视课程管理的制度建设,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高中课程管理体系;积极营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开展研究性学习,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依托优势教育资源,成立高中新课程专家指导组,发挥教育专家的专业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学校积极参加了焦作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申报了"农村中学语文活动课的开展研究"的课题,并研究决定以"语文活动课的开展"为突破口,认真开课,积极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成立了此课题组,把"农村中学语文活动课的开展"作为课题进行研究,旨在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与以往的活动课不同,它以课题研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生活学习等学习活动方式为主,密切了学生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正>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是思想品德课程最主要的特征。思想品德活动课是围绕一定的教育目标而进行的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效补充。通过开展活动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活动课的方式1.课内活动课内活动形式很多,这里列举四种常见形式。(1)时政速递每节课开始的23分钟,以条目形式让学生播报国内外、校内外大事,并由学生或教师点评,还可让学生制作时政小报等。如讲到"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13.
"依托学校特色文化,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是作者正致力于研究的重点课题。作者结合京口区一所乡镇学校课堂实践活动,从文本建构、课堂回放和实践感悟三个方面,对学校特色文化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的传承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一、以基地建设、学生生活为依托,丰富实践活动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那么,小学语文课程如何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呢?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拓展,真正做到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同时,有些基地类别不同,内涵丰富,课程资源取之不绝,用之不尽,教学的价值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15.
综合性"活动课程"作为对师范音乐课程体系改革的支持和完善,既是执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践《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客观需要,更是目前改革形势与需要的明确要求。"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注意作品内容的情感特征和审美情趣、综合性与关联性特色、时代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要按学生音乐感受与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来组织课程材料,按照音乐作品的体裁、题材、专题来组织课程材料。  相似文献   

16.
景盛 《中国教师》2014,(12):78-79
<正>多年的教科研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克服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两张皮"的现象,让教育科研融入教师日常的教育生活,教育科研才能成为教师发展的优质燃料,使得教师的成长走上幸福的快车道。一所好学校,首先必须有一批好的教师。我们于2010年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2011年成功申报"根植于明道文化的教师发展学校实践研究"省级立项课题。依托这一平台,我们强化"三贴"服务,即以贴心服务帮助教师学会关心,帮助教师学会上课,帮  相似文献   

17.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和品质形式的重要时期。在学校教育中,各学科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渠道,我校各学科教师都秉承着"明礼、图新、崇真、尚美"的校训精神,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英语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以英语教学实践为依托,探讨如何通过挖掘教材、延伸教材、培养文化意识这三个方面找到德育和英语能力培养的结合点,使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实现相应的德育目标,赋予英语课堂以生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以教育促进贫困农村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方法,我们在云南省寻甸县六哨乡开展了以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为中心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探索。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的基本路径;构建了以社区教育为中心,依托学校建立社区学习中心、依托政府设立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民族传统节日活动的发展模式,有效地推进了当地教育与文化、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镇江市第三中学坐落在古运河畔,是一所有着近90年历史的初中学校。学校依托校本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对课程的开发、管理功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经历了四个阶段: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的初期开发阶段,以午间文化为载体的研究学习阶段,以社团活动为平台的实践过滤阶段,以学科运行为保障的沉淀深化阶段。在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中,学校成绩斐然:先后被评为"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  相似文献   

20.
如何才能真正实现"科研兴校",是每所学校都在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黑河二小以学校文化建设为主课题,由校长亲自主持,确立了学校特色打造、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习惯养成、校园环境文化等子课题,班子成员分工主持,共同研究并实践,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管理、文化建设等有机结合。我刊本期"科研兴校"栏目刊载了该校的八篇相关文章,旨在引起教育工作者对"科研兴校"的进一步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