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莽原》在翻译上的贡献一方面得益于鲁迅的强力引导,另一方面则与各位译者的个人志趣相关。在鲁迅的影响下,《莽原》确立了"有益于中国"的基本原则,因之而对俄罗斯文学、日本文论关注甚多。鲁迅所译日本文论与韦素园主导的俄罗斯文学作品翻译是《莽原》最为突出的成绩。鲁迅所译日本文论常"深得其心",是其建构五四时期文学观念的他山之石。韦素园将具有沉重、荒凉而又韧性气质的俄罗斯文学引入《莽原》,无疑增强了新文学可借鉴的外来营养之厚重度。鲁迅等人在《莽原》上的翻译实践之所以可贵便在于"和而不同"的共同存在,在鲁迅所倡导的翻译工作中,译者个人的主体性得到了足够尊重。  相似文献   

2.
《莽原》周刊是鲁迅团结高长虹、向培良、韦素园、李霁野等青年作家共同创办的一个文学周刊。在《莽原》周刊的创办过程中高长虹协助鲁迅,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莽原社是以《莽原》周刊为依托自然形成的一个文学社团,鲁迅是其领袖与灵魂。  相似文献   

3.
《莽原》周刊由鲁迅主编作为《京报》的附刊发行,其产生缘由,主要是近代报人邵飘萍的促进作用、渴望获取话语权的青年人围绕在鲁迅周围提供了人才条件和鲁迅对刊物现状的不满。莽原社随着《莽原》周刊的发行而形成,作为一个松散的同人组织,莽原社的解散也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4.
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说:“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她指的就是刘和珍。课本对《莽原》注释为:“鲁迅编辑的一种周刊,所登载的文章大都是对于旧社会和旧文化的批判。”以前的课本差不多也是这样注的。备课中,我查阅了一点资料,发现刘和珍预定的不是《莽原》周刊,而是《莽原》半月刊。鲁迅主编的《莽原》周刊,是1925年4月24日创刊的,每逢星期五出刊,至同年11月27日停刊,共出过32期,随《京报》附送,并不单独发行,刘和珍似不可能预定全年。《莽原》半月刊也是鲁迅主编的,创刊于1926年1月10日,未名社出版,为32开本的杂志。后来鲁迅离开北京南下,编务又由韦素园接替,共出过48期,1927年12月停刊。(参阅林辰《鲁迅事迹考·  相似文献   

5.
《莽原》是鲁迅先生亲手创办、亲自主编的第一个期刊,也是在他所编辑的刊物中坚持时间最长、花费精力最多的一个。《莽原》大体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莽原》  相似文献   

6.
(一)《纪念刘和珍君》的两条注释《纪念刘和珍君》文中提到刘和珍毅然预定了《莽原》的全年。“《莽原》”课本注释为:“鲁迅编辑的一种周刊。所登载的文章大都是对于旧社会和旧文化的批判。”刘和珍预定全年的《莽原》是“一种周刊”(课本已改为“文艺刊物”——编者)么?《莽原》有两种:一是《莽原》周刊,一是《莽原》半月刊。前者为莽原社之刊物,为之奔走最力者是高长虹,中坚的小说作者为黄鹏基、尚钺、向培良三人,鲁迅是编辑。周刊于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创刊,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出至第三十二期终刊。共出版了七个月。后者为未名社之刊物,先由鲁迅编辑,一九二六年八月鲁迅因被北洋军阀政府通辑离京赴厦门,半月刊由韦素园接编。此刊一九二六年一月十日创刊,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出至第二卷二十二期停刊。共出一年零十个月。未名社成员李霁野、台静农等虽曾以个人名  相似文献   

7.
鲁迅发起组织并直接领导的莽原社于1925年4月11日正式成立于北京。由他主编的《莽原》周刊也在这个月的二十四日出版。据《两地书》记载:鲁迅酝酿筹办“莽原”时本来才是“一种计划”,“除百来行稿子以外,什么也没有”,而《京报》抢先登出了广告云:“思想界的一个重要消息;如何改造青年的思想?请自本星期五起快读鲁迅先生主撰的《□□》周刊,详情明日宣布。”鲁迅觉得“广告”“写得那么夸大可笑”,就立即亲笔拟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后,孙伏园先生撰写了一挽联志哀,其联云: 踏《莽原》川《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 痛《毁灭》叹《而已》什月》《噩梦》万众《访惶》。 此副挽联立意颇高,构思巧妙,感情真挚,内容博大精深。联中不但有鲁迅先生主编的刊物《莽原》、《奔流》,而且有鲁迅先生的《呐喊》、《仿惶》等文集。细评联语,这不是仅为表现鲁迅先生著作甚丰的简单罗列,而是撰写者巧意安排,匠心独运:一是表现鲁迅先生作为一名文艺战士的丰功伟绩和战斗精神;二是表达了作者和民众对鲁迅先生逝世的悲痛之情。不仅如此,此…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逝世时。社会各界送了许多挽联,其中有两副别具一格。①举世如野草彷徨,南腔北调,三闲二心,尽是可怜阿Q相;独身向热风呐喊,故事新编,朝花夕拾,总求不使死魂灵。②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梦,万众彷徨。两副挽联都是通过巧嵌鲁迅的作品名(含译作及主编的刊物),表达了人们对鲁迅先生的评价和对先生逝世的悲痛之情。第一副对联嵌的鲁迅作品有:《野草》《彷徨》《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阿Q正传》《热风》《呐喊》《故事新编》《朝花夕拾》《死魂灵》。第二副对联嵌的鲁迅作品有:《莽原》《…  相似文献   

10.
1902年,鲁迅东渡日本,先去东京弘文学院学日语。1904年9月,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在仙台》节选自鲁迅发表于1926年12月10日的《莽原》月刊第23期  相似文献   

11.
《语文知识》2005年9期刊发了史世辉先生的《鲁迅编辑过的刊物》一文,文中介绍了鲁迅先生曾经编辑过的《莽原》《奔流》《萌芽》等10种刊物,其中提到的《雨丝》当系《语丝》之误。  相似文献   

12.
一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梦》万众《彷徨》这副挽联巧妙借用鲁迅的作品组织成句,概括出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生平功绩和去世后举国悲痛万众彷徨的情态。一语双关,贴切自然,别具特色。二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此联采用对比、反复、反复中语意翻新的手法,赞颂鲁迅虽不是孔子,却胜过孔子,他的影响无与伦比。三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陨泪;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两位文学巨匠鲁迅和高尔基,相差四个月…  相似文献   

13.
《莽原》周刊鲁迅1925年4月创办于北京,1927年12月停刊。该刊富有朝气,发表了大量批评社会的文章。鲁迅的《朝花夕拾》和一些小说、杂文曾发表于该刊。《雨丝》周刊1924年11月初在北京创办,鲁迅是主要的支持者和作者。他于1927年12月在上海接编后,增加了社会批评的内容,引起了很大反响。一年后,鲁迅  相似文献   

14.
【创作背景】《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写的回忆性散文集,共收录了10篇散文。最初在《莽原》杂志上发表时总题目为"旧事重提",1927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在上海主持编写了《未名丛刊》、《莽原》等多种进步书刊,为增加销路,扩大影响,他撰写了不少广告词,其中一个是这样写的: “大志向是丝毫没有。所愿是:无非第一在自己,是希望那印成的从速卖  相似文献   

16.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共收入鲁迅“从记忆中抄出来”的10篇散文,原以《旧事重提》为总名陆续发表在《莽原》上,大多是鲁迅对过往生活经历与体验的回忆。温馨静然的追忆中闪烁着童真、浸润着温情,亲切和谐的感悟中深涵着对人生的执着探寻。文辞深切,意涵深远,既是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范本。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本文写作背景的简要介绍鲁迅的《范爱农》一文,最初发表在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十五日《莽原》半月刊第二十四期.当时它还同其他九篇文章以《旧事重提》为总题,它以《旧事重提之十》为副题,陆续发表在杂志上.一九二八年九月,作者把这十篇文章编成集子出版,并同时改总题为《朝花夕拾》.  相似文献   

18.
李勇军 《快乐阅读》2023,(12):20-23
<正>就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而言,可谓“一部鲁迅创作史,半部中国期刊史”,鲁迅主编或参与创办的刊物,从《语丝》《奔流》《萌芽》等直到他晚年时的《文学》和《译文》,可谓不胜枚举。这还不包括他作为重要作者的《太白》以及《申报》副刊《自由谈》等。但是,创办《莽原》周刊,对鲁迅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董大中先生认为,这是鲁迅一生编辑生涯的真正开始,也是他“培养和团结一大批新生写作力量的重要阵地,同时催生了鲁迅自己不少好文章”。  相似文献   

19.
正山西青年文学家高长虹(1898~1956?)于1924年秋天到北京从事思想文学活动,主持《狂飙》周刊,年底通过孙伏园结识了鲁迅。1925年春,鲁迅主办《莽原》周刊,高长虹及狂飙社其他成员积极参加,在这里发表了不少作品。其间鲁迅曾帮助高长虹出版诗与小说的合集《心的探险》,亲自为之设计封面,列入自己主编的《乌合丛书》之中。  相似文献   

20.
鲁迅之所以与高长虹构怨,传统观点认为:一是因《莽原》一事高长虹对鲁迅有过中伤;二是鲁迅听信了高长虹对许广平单相思并对自己有讥刺言词的传言。其实另有第三种原因,即由于鲁迅有不能离异的前妻朱安,因而鲁迅对许广平在爱情上的立场心存疑虑,这种疑虑与前二因纠缠又加深了鲁迅对高长虹的反感,遂以其人之道予以嘲讽与攻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