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到新闻的“快”,忽然想到曾经看到的一幅题为《新闻商店》的漫画,内容为——几名顾客在新闻商店门前问道:“有新闻吗?”  相似文献   

2.
成为主流媒体是每一个媒体的梦想。要成为主流,在无法放弃社会新闻的前提下,必须改变社会新闻的传统报道方式,寻找一种社会新闻的崭新报道方式,把社会新闻变成人人需要的“实用新闻”,加大社会新闻的服务功能。让读者感觉到:社会新闻不仅“好看”,而且“有用”。那么,怎样增强社会新闻的服务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说新闻”的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一时占据了电视台各档新闻节目的主要位置,渐渐地,似乎庄重大方严肃规整的播报样式成了固步自封的保守样式,而“说新闻”则成为个性色彩的展示。那么,“新闻播报”与“说新闻”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自身都有什么特点?如何防止  相似文献   

4.
平凡 《新闻采编》2006,(1):28-28
什么是新闻故事?新闻故事在新闻类作品中不是一个独立的门类,新闻教科书中也没有新闻故事这个门类。新闻故事既是新闻,又是故事。所以,我觉得它和消息、人物通讯有相类似的特征。尽管在新闻教科书没有新闻故事这一类体裁,但在新闻报刊上,新闻故事还是经常存在的。新闻故事的特点是什么?新闻故事由“两个”词组成:一是新闻,二是故事。首先是新闻,其次是故事,新闻有新闻的特点,故事有故事的特点,合起来就是新闻故事的特点。作为新闻,特点就是“新”“真”,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比如说,每年3月全国召开“两会”,这“两会”会内会外有很多新闻…  相似文献   

5.
“主旋律”与多样化是我们在新闻领域使用比较广泛的一个概念,那么什么是“主旋律”?什么是多样化?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又如何去做到“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统一呢?这是我们新闻工作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理论认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新闻舆论要有自己的核心或基调  相似文献   

6.
2001年6月15至17日 ,“新世纪首届新闻策划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主办的。1.关于新闻策划的界定什么是“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这个提法本身是否准确 ?这些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蔡雯教授认为 ,新闻策划这一概念不甚明确 ,有必要修正和重新界定 ,应把研究对象确定为“新闻媒介策划”。由于新闻传播是各类新闻媒介运作的主体业务 ,研究媒介策划行为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研究媒介对于新闻传播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南昌大学郑智斌副…  相似文献   

7.
看了这个题目,或许会有读者说-现在正培养新闻发言人,怎么你又弄出个新闻真言人来?难道还有新闻假言人么? 我说,怎么没有?“大跃进”中,“亩产十万斤”的报道上了大报,不就是新闻假言人的杰作么?“文革”中,“形势一片大好”的广播震天响,不就是新闻谎言人的“贾雨村言”么?远的不再说了,就  相似文献   

8.
高旭 《记者摇篮》2006,(10):26-27
眼下新闻媒体如雨后春笋,竞争激烈。一旦发生新闻事件,各路记者蜂拥而至。因此在新闻报道上,除各家新闻单位各自策划的新闻外,很难再有独家新闻。那么记者如何能在这种“公众新闻”中,技高一筹,采写出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特的新闻报道呢?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无意”的采访中做个“有心”之人。那么如何做个“有心”之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新闻敏感性。大家都知道,新闻敏感性是指新闻工作者敏锐地发现新闻和对新闻所具有的价值迅速做出判断的能力。有了新闻敏感,就能敏锐地发现并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最有新闻价值之处,…  相似文献   

9.
关于新闻定义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娟 《新闻知识》2003,(1):35-36,44
(一) “新闻”是新闻学及其边缘学科的基石和起点,在整个新闻学的概念体系中,它处于首要地位,因此,对其加以明确的界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实践中,新闻从业人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这是不是新闻?”或“什么是新闻?”但遗憾的是,与这种重要性形成强烈反差,关于新闻的定义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认  相似文献   

10.
“指导生活,实在有用”,这是《佛山日报》二版《实用》版(每周一至周六出版)的新闻理念。该版面自2008年开办以来,因其“从受众需要出发,努力为受众提供有用信息、以指导服务受众生活的实用新闻”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而受到广大读者喜爱。“实用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符合新时期报业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戴志磊 《青年记者》2002,(11):34-34
“新闻落点”一词时下经常被一些新闻从业人员挂在嘴边,抢抓“新闻落点”亦成为许多业内同仁选题策划的常见操作方式。那么,什么是“新闻落点”?其内涵、外延如何界定?“新闻落点”首先是新闻事实。我们知道,世间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运动的。按照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新闻所传播的是具有新意的事实,就是指当事物的变动由“普通事实”变化为“新闻  相似文献   

12.
在夜班与稿件打交道时常遇到一些“险情”,深感有些报道人员对“新闻真实”缺乏应有的坚持。前些天为军报通讯员培训班学员讲课时,我先当场做了一个小调查:“了解‘客里空’含义的请举手!”遗憾的是,在40多位学员中举手的只有1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帮助刚步入新闻工作行列的同志切实了解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报道失实的危害,同时提醒“老新闻”们自觉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的确很有必要。新闻为什么必须完全真实?这首先是由新闻的属性决定的。什么是“新闻”?陆定一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由此可见:事实是第一性,新闻是第二性;事…  相似文献   

13.
郝斌生 《新闻与写作》2003,(1):20-21,22
近几年新闻传媒界出现了一个新词——“新闻策划”,而且这个新词的出现频率也相当高。我以为,如果把新闻策划理解为宣传计划、提纲,在一个阶段或一个领域内,对新闻报道工作所实施的有组织的统一行动,还比较符合我们的国情,但如果把新闻策划理解为新闻谋划、新闻运作、新闻导演等等,麻烦就很快找上门来。事实上,“新闻策划”一词的提出怎么能不让人往谋略、运作、甚至炒作等方面去理解呢?怎样正确理解和把握新闻策划与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些假新闻增多,新闻的真实性问题成为一个全社会瞩目的问题,业界和学界尤其重视,多有探讨。但多数章仍然停留在“从事实到新闻”的简单的反映与被反映层次,强调的是新闻“再现”事件的“原貌”问题,并未深入到事实的内部联系、事实与新闻的深层次关系等方面。快速发展的新闻实践却不断提出一个又一个难题,迫切要求理论界予以回答:为什么“要素”齐全的报道还会引起人们怀疑?为什么记“真实”地反映了事实却被斥虚假?为什么人们总觉得一些新闻背后似乎掩盖了什么?笔认为,这是因为一些新闻没有在“表层真实”的基础上实现“新闻真实”。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新时期,党的新闻思想有了新内涵,办报有了新理念,军报又改了版,现在基层给军报写稿也就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抓上下都关注的结合点这次军报改版,指导思想里有四句话原则:“增加所需求的,强化受欢迎的,去掉不适应的,合并重复的”。什么是不适应的?就是新闻太少太慢,一般性的工作报道太多;什么是受欢迎的和所需求的?受欢迎的所需求的是时评新闻、热点新闻、解读性新闻,贴近基层的新闻、服务性新闻等。如今你要给军报写稿,就要想到这“四个的”。这“四个的”来自新的办报理念,来自党中央新闻思想的新内涵。十六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  相似文献   

16.
时下“三旧新闻”充斥一些党报,弱化和损害党的新闻舆论,误导读者,污染舆论环境,损害被宣传者形象,大有革除的必要。 何为:“三旧新闻”? 一、沿用旧观念宣传新事物。党的十六大后,党报上屡见关于某地“建设新型工业化城市”、  相似文献   

17.
朱幼棣 《新闻记者》2001,(12):51-53
1新闻写作上有许多定式 ,有许多规定 ,许多限制。标题制作、导语写作到结尾 ,不管“金字塔”还是“倒金字塔” ,有些似乎永远无法摆脱。从学院式的教程对新闻写作技巧上的拆解 ,到通讯员面目相似的来稿 ,定式无处不在 ,简单实用 ,驾轻就熟。几代新闻工作者打磨出来的无坚不摧的“利器” ,可以叫“新华体”或者其他什么体。它把新闻 ,特别是消息采访写作 ,这种创造性的工作变成了简单劳动 ,记者变成了工匠。———有一个新闻界过去常用的词“练笔” ,现在听起来就像砍柴人磨刀或木匠锉锯。采访技巧似乎越来越无关紧要了。被采访单位往往都要…  相似文献   

18.
严肃新闻一向以其公正、客观著称,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严肃新闻以其“一条是一条”的严肃真实、简洁、明了,守卫着新闻真实性的阵地.但是这类新闻与其它新闻相比也有其天生的缺陷;新闻在心理上接近性差,新闻接受时其费力程度较大.在大多数电视新闻走向民生新闻、走向“新闻+娱乐”的“新式新闻”操作时,严肃新闻该以何种方式存在,或者说应该作何种改变?  相似文献   

19.
有的媒体提出“导向正确,传播有效,公众信任,持续创新”的观点.增加了对新闻内涵的“宽度要求”,也是对新闻价值的重新审视。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新闻题材即新闻事实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栗志涛 《新闻三昧》2000,(11):33-33
报谓“小新闻”就是与全国性的“大新闻”相比发生在某局部范围内的新闻。所谓写大“小新闻”就是提升发生在局部范围内事件的新闻价值,使其具有全国性的意义。基层通讯员经常接触的就是一些发生在身边的事件,那么如何才能把我们身边的“小新闻”写大呢?第一要注重研究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当前的工作重点,准确把握局部工作在全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