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作为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是举世闻名的。鲁迅先生的文学生涯,应该从最早的留东时代算起,自筹办《新生》杂志以后,30年间,他组织了  相似文献   

2.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曾经说过:“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同时也是享有世界地位与国际威望和声誉的伟大作家。他一生的革命斗争事业和战斗精神,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各国人民的崇敬和赞扬;他留下的多卷的不朽著作,今天也受到全世界各国广大读者的重视与欢迎,而且产生了巨大的和深远的影  相似文献   

3.
且说且唱《鲁迅先生》踱步而出 鲁迅——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是无数人的精神领袖。时值鲁迅诞辰120周年、辞世65周年之际,张广天编导作曲的民谣史诗剧《鲁迅先生》,且说且唱鲁迅思想和鲁迅精神,在中国儿童剧场正式公演。 张广天的《鲁迅先生》剧本在1998年完成,鲁迅是他极为推崇的“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也是他希望对现实社会表达自己观念的最恰当的  相似文献   

4.
五十年前,当继承发扬鲁迅精神的重大课题被提出之时,鲁迅先生已经逝世,谈不到他对此有任何看法。鲁迅先生生前既不曾追求道德人格的“自我完成”,更没有锻造“鲁迅精神”的主观企图。但是,他的战斗生涯,他的文化业绩,他的道德行为和人格力量,却在客观上锻造成功了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鲁迅精神。五十年过去了。如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里,鲁迅精神还有没有继承发扬的现实意义?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正一同志  相似文献   

5.
国学大师章太炎是鲁迅先生的老师,其学问博大精深,对文字、音韵、训诂、经学、诸子、史学、哲学、佛学等均有很深的造诣。曾有人问章太炎:“先生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他竟然答道:“实不相瞒,我是医学第一。”  相似文献   

6.
书斋拾趣     
绿林书屋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书屋名.因“正人君子”诬贬鲁迅先生为“学匪”,鲁迅便借此斋名反唇相讥。何妨一下楼现代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书房名.闻一多先生在云南研究《楚辞》和《诗经》时,用心专注,常常旬日不下楼. 犹博奕斋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书屋名,言研究学问比“赌博、下棋好”. 羿楼著名诗人柳亚子书屋名.古代曾有“羿射九日”之说,此神话见《淮南子·本经训》。“羿”是传说中的射日英雄,柳亚子借此典,以“日”暗指日本帝国主义,表示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未厌居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书斋名.语见《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叶老取“未厌”,指严以  相似文献   

7.
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化的伟大旗手鲁迅先生,是巍峨挺拔的高山,是浩瀚无垠的大海。他的思想博大精涤,他对于祖国文化事业的贡献,前无古人。同样,在文化百花园地的一角——图书馆阵地上,鲁迅先生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十分丰富、极其珍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8.
翻开中国现代文化史,为祖国的文化积累而献身的出版事业家是不乏其人的。且不说人人皆知的鲁迅、韬奋等革命先辈,就是一些私人出版商中也有憎恶把什么都商品化的“文学掮客”和“艺术商人”的人。偶读《郁达夫文集》,1935年3月,郁达夫在《现代》杂志上写过一篇《追怀洪雪帆先生》的文章。达走说洪是他在出版界认识的不少事业家之内,最值得称道的一位有崇高事业心的先生。洪雪帆原来是经营煤炭业的,后来是现代书局的老板。他有一段话,至今读来依然感人肺腑。洪对郁说:“我以后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有家报纸发表了于宗瀚《<鲁迅译文集>再版无必要》一文,文章作者断言“在鲁迅的全部文学业绩中,译文部分是差的”,“他的译笔十分不畅,读起来是很吃力的”,“他的译文水平未必比得上今日大学外语系的学生。”文章作者还妄加评论地说,“鲁迅先生的译著是从来不为民众所接受的”,“是没有研究价值的”,“今日的外国文学研究者们有谁会去参考那些文笔也不通顺的资料呢?!” 此文发表后,立即引起此间出版界人士和鲁迅研究工作者的忿忿不平,认为这是一篇以“各抒己见”之名,行诋毁、贬损鲁迅之实的奇谈怪论。出版界有关人士指出,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举世公认、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岂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是一个不朽的文学典型。他出自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如果说阿Q是鲁迅的一个伟大的孩子,你知道谁是阿Q的“催生婆”吗?是孙伏园。  相似文献   

11.
一 在鲁迅先生战斗的一生中,文学创作与革命的编辑出版工作是紧密相连的,报刊可谓是他进行革命战斗的主要根据地.他曾在103家报刊上发表过742篇文章,其中,日报是15家,254篇;期刊78家,466篇;外文报刊9家,14篇.  相似文献   

12.
我看“家”与“商”读到鲁迅先生《集外集拾遗》中的一则广告——《三闲书屋校印书籍》: “本书屋以一千现洋,三个有闲,虚心绍介诚实译作,重金礼聘校对老手,宁可折本关门,决不偷工减料,所以对于读者,虽无什么奖金,但也决不欺骗的。”说得好!这种对革命、对文化出版工作、对读者的负责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出版家的气魄!  相似文献   

13.
今年的九月二十五日,是鲁迅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日。为了研究鲁迅著作,学习鲁迅精神,用实际行动来纪念我国这位现代文化革命的先驱者,早在一九七九年六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就成立了“鲁迅著作研究编辑室”,在各方面的支持下,两年来,已经编辑出版了鲁迅研究著作十五种,约二百五十多万字。这些著作既反映了老一辈研究鲁迅的专家如冯雪峰、唐弢、李霁野等人的研究业绩,也介绍了中青年研究工作者如陈漱渝、包子衍、陈安湖等人的劳动成果。这些书是: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文、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是一代文学宗师。他又是伟大的编辑家。他主办的《莽原》、《未名》、《语丝》、《奔流》、《译文》等刊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期刊出版史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鲁迅先生作期刊编辑期间,显示了他对读者,对作者乃至对社会负责的高尚编辑道德,为后世期刊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15.
邹韬奋同志是伟大的爱国者,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文化工作者。他一生追求真理,实践真理。他从大半生的亲身经历中,认识到“中国无出路则已,如有出路,必要走上社会主义的这条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的救星。他由一个卓越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优秀的共产主义者。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献给了救国运动、民主政治和进步文化事业。他和我们伟大祖国的命运密切胶合在一起。他和人民心连心。他如同爱护自己的眼珠一样,爱护我们祖国的未来——年青一代。作为一个革命文化巨人,在许多方面,他堪与伟大的鲁迅、郭沫若媲美。他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  相似文献   

16.
去年是鲁迅先生(1881-1936年)诞辰130周年的纪念日,今年则是《晦庵书话》作者唐弢先生(1913-1992年)去世20周年的纪念日。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借犀利的文字抒写生动的形象描绘世态人情,凭深刻的社会批评彰显人性的关怀指明人生方向。毛泽东曾说他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长期以来,时政评价、中学语文课本和中国文  相似文献   

17.
在民国历史上,章太炎与冯玉祥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章太炎是“有学问的革命家”,是一位民主的斗士,无论是排满倡导革命,还是抗拒袁世凯复辟帝制,或者揭露蒋介石的对日妥协,他恣睢放纵,不怕杀头,不怕坐牢,自称“章神经”,尽显英雄本色。而他的学问,则淹通博洽,造诣精深,为一代宗师。冯玉祥为著名的革命将军,他出身贫寒,行伍起家,颇具传奇色彩。他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忧国忧民,不断追求进步。其学问虽然无法和章氏相比,但他颇为嗜读,创造的“丘八诗体”,自成一家,也独具魅力。两人一文一武,但都是性情中人。他们虽曾因政见不同有过芥蒂,但当…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与书籍装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青 《兰台世界》2006,(6):57-58
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个伟大的革命文艺家,而且是装帧艺术的开拓者。他一直热情地扶持这一与无产阶级文艺紧密相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此严肃地工作,为“五四”以后装帧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作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自觉的政治责任感使他具有鲜明而强烈的爱憎。鲁迅把文学艺术当作刺进敌人胸膛的匕首,当作使人民觉醒的重要宣传工具。他对于介绍苏联美术特别是版画和书籍插图,对于装帧美术的提倡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一、鲁迅学习古人和借鉴外国的创作态度和创作方法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继承和借鉴绝不可…  相似文献   

19.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新闻工作》讲话一文中,高度赞扬了鲁迅先生的“孺子牛”精神,号召我们新闻工作者要向鲁迅先生学习,做一名新闻战线上的“孺子牛”。鲁迅先生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革命事业,用自己的实际行  相似文献   

20.
赵延年先生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是我国现代版画艺术大师之一。在他八十大寿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出版《赵延年木刻鲁迅作品图鉴》。我想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赵先生的版画创作,以鲁迅作品插图为多,已近200幅。他是我国版画界钻研鲁迅作品最为深刻,实践鲁迅木刻教言最为勤奋,获得艺术成就最为辉煌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以黑白为多。鲁迅说:“木刻究以黑白为正宗。”他是我国黑白木刻的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鲁迅先生之所以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全力倡导新兴木刻运动,固然是因为“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但他还说过: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