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论据是“三个有利于”标准,其现实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客观经济条件。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要注意防止两极分化。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条件下,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将在混合分配方式中得到具体体现。混合分配方式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优越性和过渡性。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撮告中,根据邓小平理论和我国国情提出:“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是我们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分配理论和分配方式上的一次思想解放。因此,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改革实践过程中 ,要贯彻落实好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不断满足和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努力实现管理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4.
按劳分配思想是马克思首先提出和论证了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实行的按劳分配同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是有所不同的。社会主义多层次的联合劳动要求实行多层次的按劳分配。多层次、不完全的按劳分配决定同工同酬、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它只适用于同一联合劳动层次的同一核算单位内部。而在不同的联合劳动层次和不同的核算单位之间,由于经济效益不同,是不可能实现同工同酬、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还存在着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和商品经济,所以必定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才能达到整个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社会成员之间收入的差异。以按劳分配作为衡量个人收入是否公平的标准,平均主义和收入过份悬殊都是社会分配不公的表现。社会分配不公,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根据我国目前和今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段的实际,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丰富,本文试图就此谈点粗浅之见,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应对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可能出现的贫富差距扩大现象,需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初次分配以利益为驱动力提供物质基础,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对初次分配产生的收入差距进行调节,三者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其中,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初次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构建协调配套的分配制度体系可从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和有爱社会三方面着手,使三种分配方式协调联动、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原则。其丰富的内涵体现在过程与结果、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价值取向和制度设计的有机统一。坚持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建立合理的工资机制,确保按劳分配制度;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切实维护人民公有产权收益权利;必须完善国民再分配体系,彰显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试论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在不同社会中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现阶段应以按劳分配为主,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辅。本文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自奴隶社会以来各社会阶段中普遍存在的一项基本原则。历史上先后出现的以按奴分配为主、按地分配为主、按资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为主等具体原则,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在不同社会阶段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0.
在新形势下 ,马克思劳动及劳动价值理论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产生误解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二是科学技术、经营技术、经营管理等在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劳动价值论是发展的理论 ,在高校“两课”教学中必须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1.
有计划商品经济中按劳分配的现实特征包括现象特征和体制模式特征,前者是指等量劳动只能在一家企业范围内领取等量报酬,后者是指实行企业自主按劳分配模式。这一现实特征既不同于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形式,也不同于经济体制改革前实行的按劳分配形式。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全民所有制企业生产条件分配的具体形式决定了按劳分配的现实特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国家和个人在利益根本一致的前提下发生了矛盾和冲突。如何解决这二者的矛盾和冲突呢?从国家方面来说应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分配方式多元化;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价值导向。个人则应自觉服从国家利益,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加强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分配的公正和公平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任何利益主体都要追求效益,尤其是生产企业,争取以最少的劳动耗费产生最大的劳动成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社会产...  相似文献   

14.
经济平等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平等,人们正是通过效率与公平的博弈来追求经济平等,从而推动着分配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本文力图分析在此追求下按需分配、平均主义分配和计划体制下按劳分配对于经济平等的不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揭示市场机制下按劳分配的实质按贡献参与分配,说明这一原则既将按劳分配具体化,也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开辟了道路,因而更全面更广泛地体现了经济平等;最后,结合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的经济效果和政治回应,阐明它所体现的经济平等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平等,这是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也是一切从半殖民地、半封建不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特征主要有:第一,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第二,在经济关系方面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第三,在分配关系方面,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实行的是不完全的按劳分配。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这些经济特征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明确认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避免“左”和右的错误,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重大发展,对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马克思的生产要素观生产要素是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所必需的生产条件。马克思认为,任何...  相似文献   

17.
有些人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否定的是按劳分配。试从前提、基础、效用三方面论证了按生产要素分配否定的是平均主义分配。  相似文献   

18.
民营高校的分配制度中引入年薪制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产业化发展趋势、遵循“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对旧有分配制度的一个重大突破。章以人力资本激励理论为依据,就民营高校校长实施年薪制的必要性和实施原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当新世纪来临之际,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呈出现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那就是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为代表的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露端倪。我国正面临着来自科技和经济上占优势的西方国家的强大压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正在一个关键时期,经济工作正在实现体制和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这种新的形势,必然给学校教育带来巨大冲击,使学校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诸方面发生根本性变革,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课题:在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分配方式并存的条…  相似文献   

20.
列宁对按劳分配的分析首先,列宁阐述了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不可避免性。他说:“人类从资本主义只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过渡到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说明这个社会最初只能消灭私人占有生产资料这一‘不公平’现象,却不能立即消灭‘按劳动’(不是按需要)分配消费品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