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田径运动中,掷标枪是一项技术比较复杂的多轴性旋转的投掷项目。由于它的技术比较复杂,因此,青少年运动员在短时间内不易掌握。我们经常看到少年标枪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存在的技术缺点,特别是在最后用力这一关键环节上存在的问题更多,这就极大的影响了运动员的成绩提高,那么,究竟是哪些技术因素会影响最后用力动作的正确完成呢?  相似文献   

2.
标枪是比较复杂的人体多轴性运动项目,技术性强,技术短时间内不易掌握,我们经常看到少年标枪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存在着较多的技术缺点,尤其是在最后用力这一关键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更多,影响了标枪成绩。那么有哪些技术因素会影响最后用力动作的正确完成呢?我们通过多年的训练,总结出以下几点,提出来供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男子标枪优秀运动员15人32次试掷的最后用力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普遍存在着右肩,特别是右肘提前加速的现象。没有“延缓”末端环节的用力,提前对标枪进行了加速,破坏了“满弓”动作的形成和环节用力的顺序等现象。  相似文献   

4.
胡明立 《中华武术》2010,(10):18-18
标枪最后用力中的“满弓”动作是成功完成鞭打动作的保证,“满弓”动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后用力的质量,“满弓”动作做不出来,鞭打动作无从谈起。笔者在此介绍一些训练方法,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 教授标枪的最后用力技术,简单的方法是选择原地投掷做为最好途径。原地投标枪是在双腿支撑状态下进行的全身用力动作,在整个用力过程中,能否形成“满弓”用力动作,是评定最后用力技术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要在原地投标枪中,形成良好的“满弓”用力动作,应具备如下几方面的条件。一、形成良好的原地投枪预备姿势原地投标枪是完整投枪技术的一部分,在最后用力的动作结构上与完整投枪是相同的,但在形成最后用力的预备姿势上却有区别(见图1 A.B)。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2020东京奥运会女子标枪前八名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身体技术表现为研究对象,对2020东京奥运会女子标枪最后用力阶段的身体技术中的左右侧进行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专家访谈法、视频分析法和及数理统计法。结果:最后用力阶段右侧身体技术中存在未完成“满弓”技术动作的行程;第四名至第八名运动员控制肘关节失利导致肘关节转动过早;第四名至第八名运动员转肘翻肩动作完成得过早;第二名至第八名运动员左腿能够承受负荷较大冲击力的水平比较差能量损失比较大;三至八名运动员的左腿蹬伸能力比较差。  相似文献   

7.
前言掷标枪教学,是体育学院体育系田径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多年来,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看到,学生们在学习掷标枪技术过程中,往往因为下列原因对技术动作掌握得不够理想,或影响较大幅度地提高运动成绩,即:助跑最后两步节奏不好;投掷步与最后用力动作衔接不紧密;最后用力阶段用力顺序不正确,“满弓”动作做不出来,或腿蹬地方向、手臂挥摆方向不正确;不沿标枪纵轴用力;标枪出手时机掌握不谁确,等等。本人认为,分析这些原因,根据个人特点,设计出一套旨在帮助学生迅速掌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标枪投掷属于轻器械纵轴用力速度型项目,是由握法和持枪、助跑投掷步、最后用力和缓冲等几个环节组成的。在标枪的训练中,大多数教练员只注重标枪的几个大环节训练,致使个别运动员的标枪投掷技术的某个环节出现短暂的“停顿、脱节”现象及掷标枪的整个过程不连贯,动作不流畅,最后用力不充分。为了不出现“停顿、脱节”现象,有的教练员就只要求运动员进行“完整动作”练习,对动作技术学习效果并不很理想。  相似文献   

9.
标枪投掷中,最后用力是整个技术的关键也是在标枪教学中需要改进和提高的重点,特别在最后用力的一瞬间,从开始发力到形成“满弓”超越器械技术更是教学的难点,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育探讨最后用力“满弓”技术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参加1994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暨亚运会选拔赛女子标枪决赛运动员最后用力时投掷臂动作,力求揭示最后用力时投掷臂动作变化的内在规律,分析我国运动员最后用力时投掷臂动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投掷臂动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指导标枪教学与训练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卢竞荣 《体育科学》2000,20(5):36-39,45
采用高速摄影等方法,从生物力学角度对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最后用力的技术和出手参数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在进入交叉步时上体过早后仰或后倒、两腿“剪绞”动作存在不合理现象以及最后用力时自下而上各环节的发力和力的传递存在明显缺陷等,这是影响其运动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投掷标枪技术比较复杂,尤其是最后用力。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人体处于快速移动中,要在0.2秒左右时间内完成右腿的发力、髋轴的蹲转、良好的满弓、强有力的左侧支撑、器械的控制、以及高质量的“鞭打”等一系列动作上。如果说最后用力是投掷标枪中的关键技术,那么“鞭打”又是最后用力技术中的关键。据此,我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坚持以“鞭打”技术为重点,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体育基本知识、技能、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定型。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 演示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简单的教学方法演示某一动作的技术要领,生动直观传授知识技能和加深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解,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例如:在教学投掷标枪的技术要领时,都强调“满弓”的用力动作,为什么这样呢?学生并不完全理解。做一个简单的演示,“用一细功竹片弯成弓形,将一块小石子弹出去”。通过这一简…  相似文献   

14.
最后用力技术对于每一位标枪运动员来说都是非常的重要,本文就投掷标枪的最后用力技术做一简要分析。除了序言和结语之外,本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合理的最后用力技术动作原理,第二部分是合理的最后用力技术动作过程,第三部分是我国标枪运动员的最后用力技术动作类型,旨在说明侧弓式最后用力技术是最为合理和应用的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15.
掷标枪最后用力阶段左侧支撑技术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表明,掷标枪时,在最后用力阶段,左侧支撑技术对形成“满弓”,对标枪出手速度、出手角度以及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常把标枪完整技术按任务和动作形式分为握法、持枪助跑、最后用力、缓冲和标枪飞行五个部分。在这里主要对持枪助跑中的交叉步和“软步”进行分析、研究,以其为标枪运动员的“软步”训练提供指导。投掷步的倒  相似文献   

17.
一、原因 肘关节损伤常发生在标枪出手的最后用力阶段;此时标枪的反作用力迫使前臂突然外展,从而造成损伤。当伤者做屈肘、屈腕动作感到疼痛,同时稍加外力做前臂旋前动作备感疼痛时,表明其主要是屈手肌群或旋前圆肌起始部位的损伤。而当医者一手托伤者肘部,另一手稍外展其前臂,伤者感到疼痛,说明其主要是肘关节的尺侧副韧带损伤。 标枪出手时,最后用力技术上要求肩轴向投掷方向转动的同时,投掷臂快速向上翻转,使上体面对投掷方向形成“满弓”。此时,投掷臂在身后与肩同高,上体在标枪出手时的用力顺序是以胸部和右肩带动投掷臂向…  相似文献   

18.
标枪的动作技能是一种复杂的,连锁的,它是身体感受运动条件反射的,它的动作有视觉分析器、听觉分析器,触觉分析器,运动分析器,但运动分析器是标枪运动训练的主要分析器。剖析标枪技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握枪、持枪、引枪、投掷步、交叉步到最后用力都是一环扣一环,一个动作的完成就是下个动作的开始,这也叫做动力定型,所以说标枪技术是复杂的。要想迅速提高标枪运动成绩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选好苗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怎样才能选出未来的优秀标枪运动员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运用三维运动学分析的方法,对现阶段我国15名运动员32次的试掷进行研究发现,我国选手在最后用力中存在右脚着地瞬间躯干倾角偏大,身体对器械的超越不够,“满弓”形成瞬间上体抬起过大,上肢移过支撑点过早,右肘弯屈过大和提前用力等问题,缩短了最后用力的距离和幅度,造成“满弓”动作和用力效果不好等现象。  相似文献   

20.
“最后用力”是推铅球技术的关键,这个技术动作既是教学与训练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与训练中如果能较好地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并找出有效解决矛盾的方法,就能尽快提高推铅球的技术,取得较好的教学与训练效果。在训练新运动员的过程中,我们曾进行过认真的技术观察。发现初学推铅球的运动员,普遍对最后用力这个关键技术没有掌握好,存在急于将铅球推出,没有充分蹬转、送髋、挺胸,臂部下坐、出手角度小等毛病。如何尽快纠正这些错误动作呢?这里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首先要使运动员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采取精要的讲解与示范相结合,让运动员对推铅球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