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广播公司(B B C)电视台每年制作电视连续剧和系列电视剧280部,单部电视剧100部,还有3个设在伦敦以外的电视中心制作另60部电视剧,共计440部左右。全年制作电视剧的费用约2,000万英镑,约占该公司电视节目制作费用的10%。英国广播公司每年收到电视剧本投稿8,000个左右,从中少量选用,大量剧本是聘请社会上作家写的。在英国大约有300名较有声  相似文献   

2.
朱生豪是我国较早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翻译家。他一生爱好诗歌、戏剧文学,将几乎全部翻译精力都用在了莎氏戏剧的翻译上。朱生豪在艰苦的环境中翻译了30余部莎氏戏剧作品,完成了中国翻译界百年来最艰巨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3.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评BBC的莎剧改编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剧作被不断改编并搬演为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然而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莎剧,即英国BBC制作的37部全套莎士比亚电视剧.为此,本文将从为什么改编、如何改编和改编的文化意义等三个方面来探讨不同媒介艺术所呈现出的莎剧魅力与局限,并进一步从文化研究的视角指出当下影视改编的利与弊,以及怎样才能创作出雅俗共赏的影视精品.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是一门年轻的艺术。从一九三七年春天英国广播公司播出意大利人皮兰德罗编写的《口含鲜花的人》开始,至今才四十多年的历史。电视剧是现代电子科学技术的产物,它借助电子科学技术而得到迅速的发展。最初阶段的电视剧,只是在演播室里直播戏剧演出,随着磁带录象和携带式轻便摄像机的使用,电视剧逐渐摆脱了舞台剧的限制,转向摄影棚和实景实物的摄录。  相似文献   

5.
电视剧的结构,就是根据题材特点、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的需要,用影视艺术特有的“蒙太奇”等手段,把电视剧的情节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戏剧的总布局,使剧作构成完整的艺术整体。写好一部电视剧,自然首先决定于主题的力度,人物的深度,题材的厚度,但结构是否与主题、人物、题材和谐统一,是否具有独创性,也是电视剧整体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常有这种情况,一部戏主题、人物都有了雏形,却怎么也寻找不出新颖的结构形式,濒于难产境地。  相似文献   

6.
据媒体报道:英国广播公司(BBC)携风靡全球的儿童节目“天线宝宝”进军中国市场。目前,BBC和CCTV等联合进行了全力推介。据介绍,“天线宝宝”是供幼儿至4岁儿童观看的实景真人系列片,旨在培养儿童自信心,使他们感到身心放松和为今后的学习做准备。有关人士称,“天线宝宝”将是首次在中国播出的BBC学前电视系列片。据估计,近3亿中国儿童将能够有机会认识和熟悉丁丁、迪西、拉拉和小宝这几个“天线宝宝”。中央电视台青少年中心负责人说,“天线宝宝”共有365集,它将被制成中文版,分别在央视八套和一套播出。据悉,“天…  相似文献   

7.
梁实秋在散文和文化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译作颇丰,是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梁实秋翻译了莎士比亚300多万字的全部戏剧作品,其坚持的"信、顺"翻译理念,是中国翻译历史上一座不可遗忘的丰碑。  相似文献   

8.
王红 《记者摇篮》2005,(7):41-41
近几年在电视剧市场中出现了电视剧续集热。2004年电视剧续集热依然劲头不减。年初,电视剧《玉观音》热播后,海润影视公司立即宣布计划拍摄续集吊起观众胃口;8月,《大汉天子2》播出不久,第三部的拍摄计划立即提上日程:12月(铁齿铜牙纪晓岚3》开始在北京电视台首播,收视火爆:赵本山的《马大帅2》也在今年初走向荧屏。面对持续升温的“续集热”,业界出现两种声音:“叫停派”认为.续集是狗尾续貂,缺乏创新性.粗制滥造;“品牌效应论”认为,  相似文献   

9.
学报编辑部在召开“电视剧理论座谈会”的通知中、提出了一个中心议题:如何进行电视剧的理论研究?如果将这作为一个试题,我的答卷将写下这样一句话——加强电视剧的基础理论研究。电视剧是一门新兴的艺术,至今不过四、五十年的历史,我国电视剧起步更晚,真正的发展也才十几个年头。它与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戏剧艺术,上百年历史的电影艺术  相似文献   

10.
英国广播公司于 2 0 0 2年 2月 2日开办了第一座数字广播电台———“现场直播体育特别五台”(FiveLiveSportsExtra) ,从而引领广播电台步入一个新时代。英国广播公司新开办的这座数字广播电台的节目是“现场直播五台”(FiveLive)的补充。“现场直播五台”通过调幅 /中波、数字卫星、数字音频广播或地面数字台和因特网播出节目。“体育特别五台”为体育迷收听更多有关足球、橄榄球、板球、网球和一级方程赛车的节目提供了选择余地 ,从而使英国广播公司体育台转播权的利用发挥到了极致。这个新的数字广播电台将成…  相似文献   

11.
威廉·莎士比亚(1566—1616)英国伟大的诗人和现实主义剧作家。莎士比亚是欧洲文学史上少数几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创作有三十七个剧本、二首长诗及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他的全部作品描绘了波澜壮阔的社会图景,反映了十六、十七世纪的英  相似文献   

12.
如何寻找e—book市场商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e-book(电子书),第一次出现就象是火箭和热气球一样,还是在1940年左右出版的一部科幻小说中,当时的人们幻想未来可以在某种特制的电子设备上阅读图书。 1971年, Michael Hart先生决定把一些对整个人类而言有一定意义的书籍输入电脑,放置在网上供人们免费阅读和下载,这项计划被命名为“古腾堡工程”。这项工程第一次使纸制图书规模化地转化为电子图书。在整个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是自愿者,上载的内容全部是没有版权的图书,从莎士比亚和狄更斯,到《圣经》和美国的独立宣言,都可以在古腾…  相似文献   

13.
英国广播公司下属环球公司 (BBCWorldwideLtd)和日本数字数据广播机构MediArk公司 1 0月 8日宣布 ,BBC日本频道将于今年 1 2月 1日在日本正式开播。这是第一家专门为日本观众开播的、由BBC完全拥有的娱乐频道。两家公司还宣布 ,1 2月 1日 ,日本全国的电视观众将能收看到BBC日本频道的节目。该频道除播出喜剧、戏剧、纪实娱乐节目外 ,还将播出儿童节目、学习节目、“脱口秀”和纪录片等。大部分节目都将配有日文字幕。节目将通过日本空中 /完善电视台在东经 1 1 0度上空通讯卫星上的 0 2 5频道播出 ;节目发行与营销则全部由Mediark公…  相似文献   

14.
不管人们对当今电视剧质量怎样不满,也不管电视剧制作能力仍然比较低,但电视剧毕竟成为中国人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中国年产电视剧高达5000部,如果全部播放出来,平均每天可播十几部!不过人们又不能不惊奇地感叹:真正使观众交口称赞的,全年也未必有100部。  相似文献   

15.
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电视成为时代的宠儿而风靡全球。 1987年6月,上海电视台专门负责摄制电视剧(包括译制外国电视剧)的电视剧制作中心成立。在荧屏上,观众眼花缭乱地看着上海电视剧制作中心推出一部又一部新作;在全国“十佳”电视剧导演评选中,导演张戈、郭信玲双双中标;在五光十色的“飞天奖”、“金鹰奖”和国外举办的电视剧奖评选中,上海电视剧中心的作品屡屡榜上列名;那种印上“版权所有”的自己译制的国外电视剧,据说也是上海电视剧中心的首创……  相似文献   

16.
环球之窗     
《传媒》2003,(3)
法国将加入电视新闻大战 据新华社报道,法国总统希拉克1月9日在巴黎表示,法国政府将在未来的几个月中提交计划,筹备建立法国自己的24小时全天播放的电视新闻频道,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英国广播公司世界报道“抗衡”。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作为电视剧的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其观众的精神生活已进入“电视剧时代”,同时也标识着“后戏剧”时代的来临,因此,优质电视剧的生产与传播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民族精神需求、艺术的基本规律为基点,对优质电视剧予以内涵界定;从健康的产业化运作、有效传播为出发点,指出了优质电视剧生产与传播的途径与保障。本文还重点对推进优质电视剧的发展壮大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档案》2015,(1):68-69
法国:公共图书馆惊现莎翁《第一对开本》在威廉·莎士比亚生前,他所写的许多剧本尚未出版,直到1623年(莎士比亚去世后7年),他的同事约翰·赫明斯和亨利·康德尔才将所有能找到的剧本合并出版,名为《威廉·莎士比亚先生的喜剧、历史剧和悲剧》,内含36部剧本,其中18部是首次出版。由于此全集是以对开本的形式印制,因此,西方通称《第一对开本》。该书被认为是莎士比亚一半戏剧作品的唯一可靠文本,是全世界最珍贵的书籍之一。现在,法国北部一家图书馆发现了一本之前不为人知的《第一对开本》,使全世界已知的该书现存总数增至233本。  相似文献   

19.
谷频 《声屏世界》2004,(9):55-56
1922年12月15日,伦敦六家主要电器制造商集资创立著名的英国广播公司。1927年,英王颁发“皇家约章”,将已建立的民营公司改组为公营的英国广播公司。“皇家特许证”和“执照与协议”这两个文件规定英国广播公司必须对议会负责,禁止播放广告,并且保留了内务部对节目的否定权,还特许政府在情况紧迫时控制广播。  相似文献   

20.
“纪实性电视剧”和“电视报道剧”这个品种名称的提出,主要根据是几部比较成功的现代生活题材的电视剧。如《新岸》、《家风》,近期的《好人燕居谦》等。我认为,这些作品的取材途径和社会效果是一回事,其属性名称是另一回事。问题在于“戏剧”和“纪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