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奁诗探微     
香奁诗探微袁曙霞香奁诗也称奁体、艳体,是唐末流行的一种诗风。其代表人物是唐末的韩,编有《香奁集》。严羽((浪诗话》说:“香奁体、韩之诗,皆据裙脂粉之语。”韩在《香奁集序》中也称:“遐思宫体、未降称庚信改文……柳巷青楼、未尝糠批、金闺绣户、始预风流。咀...  相似文献   

2.
韩偓字甄辨     
韩偓,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唐末五代著名诗人。有《玉山樵人集》、《香奁集》等行世。对于韩偓,有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比较复杂的问题,这就是关于他的字的问题。韩偓字有三说: 一、致光说:韩偓《旧唐书》无传,《新唐书》有之,作“字致光”。此外有:宋钱  相似文献   

3.
韩偓诗歌曾自编为《韩偓诗》和《香奁集》两部分。《香奁集》在当时的影响远大于韩偓其它诗歌。宋以后韩偓诗篇不断增加,诗集的卷数、名称俱无定准,但《韩偓诗》和《香奁集》平行流传的格局不变。《香奁集》在宋代持续发挥广泛影响,尤其受到词人的青睐,且由于与韩偓"唐末完人"的形象严重不符,以致引发真伪之争;也由于《香奁集》在宋代韩诗接受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韩偓诗风逐渐被认定为秀雅婉媚,对后人认识、评价韩偓其人其诗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香奁集》之于唐末诗坛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奁集》以写艳情为主,后人对作者韩亻屋及其艳情诗作多有不满,这主要是囿于儒家“诗教”说的影响。《香奁集》包容了艳情诗的多样题材,成就在唐末同类诗作中最高,对后世影响较大,在唐末诗坛具有艳情诗的标本式意义。  相似文献   

5.
《香奁集》自从北宋沈括提出质疑,认为它属于五代和凝以来,其归属问题的争论延续至今。历代学者从版本、内容、作者的生平以及序言的真伪等各方面加以考证,试图为这部艳情诗歌集确定真正的作者,以使这一历史公案得以解决。笔者认为,《香奁集》并非韩偓所为,它是北宋仁宗年问,为顺应时代审美需要而编成的一部艳情诗歌选集。  相似文献   

6.
"香奁体"是对韩偓《香奁集》诗风的一个概括性称谓,这一诗歌风格常为后人所效仿,其中以宋末江湖诗派及元末杨维桢等人的创作较具规模。唐以后的香奁体诗作对于《香奁集》的效仿往往存在着较为明确的选择性,其内容及风格也大体保持着一定的倾向性,但有时也会因受到当时其他文学体裁或诗学观念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至明清时期香奁体的概念开始逐渐泛化,其含义也有所延伸,此时大量出现的个人艳诗集也与其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从而显示出越来越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梅妃之事至迟在晚唐已见于著述,这与今本《梅妃传》跋文所记“大中二年”写本,正为同时。有关梅妃其人的怀疑应该慎重,决不能贸然断其子虚乌有、宋人杜撰。今本《梅妃传》无名氏跋文真实可信。《梅妃传》有一唐写本,撰者不明,语辞凡俗,经跋文作者润色,而成今本面貌。从叶梦得的仕履和叶廷《海录碎事》等信息可知,今本《梅妃传》写定时间大约在叶梦得移任福州的绍兴十三年至十八年的五年间(1143-1148),而其定稿者当是与叶梦得年龄相若之闽籍人士。  相似文献   

8.
赵氏春秋集传序东山赵子常①先生.元季师事九江黄楚望②传《春秋》之学,著《属辞》、《补注》、《师说》三书。为《三传》之学者尊称之。先生复有《集传))15,卷,则先《属辞》而成者,自序言:"策书之例十有五,而笔削之义有八。"迨后《属辞》成,以《集传》义例微有未合.更须讨论。至正壬寅③,先生再著其书至昭公二十七年,以病辍笔。门人倪尚谊援先生之义续成之,即今书也。先生常谓《属辞》特推笔削之权,而《集传》大明经世之志,必二书相表里而后《春秋》之旨方完。则是书宜与'《属辞》并行也,明矣!予得千顷堂藏本,因论次…  相似文献   

9.
韩偓是唐末著名的忠臣义士,也是唐末诗坛上一大家.今存诗340余首,有《韩翰林集》和《香奁集》,收于《全唐诗》内.韩偓字致尧,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曾以左拾遗、翰林学士承旨之职,辅弼唐朝最后一个皇帝昭宗七年.时以朱全忠为首的强藩虎视.唐室岌岌将亡.致尧置生死于度外.多次冒死捍卫唐室.后触怒全忠,被贬逐,遂弃官远徒.晚年寓居福建王审知辖内,亦不赴其利禄引诱,并三拒朱全忠召复他为故官.他的诗中多次流露出图谋恢复故国政权的情绪,故被王夫之称为唐之际唯一的以身殉国之士(见《读通鉴论》卷二七“唐昭宗”条).  相似文献   

10.
唐末诗歌偏于内心情思的抒发,诗风纤弱清丽,缠绵婉曲,和唐五代的婉约词风有极其相似之处。清田同之说:“诗词风气正自相循。贞观开元之诗尚淡远;大历元和后,温李杜韦渐入香奁,遂启词端。”(《西圃词说》)在唐末诗歌中,我们可以发现词的影子,清楚地看到由诗向词发展的痕迹。尤其是韩僵的《香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表现方法,都可以置之“词”的领  相似文献   

11.
关于王将军     
孔尚任《桃花扇·却奁》一出为世所习知 ,其本事原出于侯方域《壮悔堂文集》卷五《李姬传》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 ,……初 ,皖人阮大铖者 ,……屏居金陵 ,为清议所斥。……大铖不得已 ,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 ,日载酒食与侯生游。……侯生三问 ,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 :‘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 ,其人有高义 ,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 ,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 ?且以公子之世望 ,安事阮公 ?……侯生大呼称善 ,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 ,因辞去 ,不复通。”按此传中王将军不知为谁 ,有论者受《桃花扇》影响 ,以为即杨文骢 ,意…  相似文献   

12.
因为受家庭因素、时代审美心理的影响以及创作词的经验,韩偓的《香奁集》出现了明显的词化现象,主要表现为:题材狭窄单一,多用艳词丽句,意象纤柔轻巧,诗境幽细深静。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少时勤奋好学,13岁即有文名。文学上主张继承秦汉散文传统,文风洗练,幽邃,清澄。作品有“精裁密致,璨若珠贝”之誉,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位置。代表作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渔翁》、《江雪》、《黔之驴》、《河东先生集》等。  相似文献   

14.
《四库提要·(李贺 )昌谷集》 ,余嘉锡先生已有辩证 ,今补四则。一、《四库提要·昌谷集》云 :“贺事迹具《新唐书·文学传》。”“《文学传》”当为“《文艺传》”。贺事具《旧唐书·李贺传》、《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传》、李商隐《李长吉小传》等。新、旧、《唐书》皆谓李贺曾作“协律郎” ,然实为“奉礼郎”之误。贺有《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诗 ,又《听颖师弹琴歌》有“奉礼官卑复何益”之句可证。二、《四库提要·昌谷集》云 :“贺系出郑王 ,故自以郡望称陇西。”考新、旧《唐书》 ,唐代有两个郑王。一个是唐高祖李渊的从父李亮 ,武…  相似文献   

15.
晚唐韩偓的《香奁集》,后世论者多持批评态度,以淫靡论之,认为其与诗人人格不符。不可否认诗集中确有一些游戏狎邪之作,但毕竟为数甚少,其多数诗主要乃在言情,具有一种对人生的普遍关怀,不但不与其人格相悖,而且与其重情人格一脉相承。这些诗情感真挚,风格清新婉丽,在晚唐崇尚靡丽的诗坛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6.
刘玉杰 《语文知识》2012,(4):101-102
清初浙北有两个陈忱:一个字遐心,号雁宕山樵,乌程(今湖州)人,是《水浒后传》的作者;另一个字用亶,秀水(今嘉兴)人,是《读史随笔》的作者。一向被学人视为治学之门径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此存在讹误。本文对此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17.
欣欣子《金瓶梅词话序》曾提及《于湖记》,序云: 吾尝观前代骚人,如卢景晖之《剪灯新话》、元微之之《莺莺传》、赵君弼之《效颦集》、罗贯中之《水浒传》、丘琼山之《钟情丽集》、卢梅湖之《怀春雅集》、周静轩之《秉烛清谈》,其后《如意传》、《于湖记》,其间语句文确,读者往往不能畅怀,不至终篇而掩弃之矣。此一传者,虽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碎语,使三尺童子闻之,如饮天浆而拔鲸牙,洞洞然易晓。《于湖记》全名《张于湖记》,又题《张于湖传》。欣欣子对包括《张于湖传》在内的上述作品,似乎并不满意,然而它们和《金瓶梅词话》的关系却极为密切,如《水浒传》、《如意君传》对《金瓶梅》的影响,美国学者韩南、国内学者刘辉等人,都作过专门研究,而《张于湖传》却不为人们所重视。《张于湖传》究竟是一篇什么作品?它与《金瓶梅词话》关系如何?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样的交通运输工具 ?由于缺乏可信的史料记载 ,1 0 0 0多年来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根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诸葛亮集》中的《作木牛流马法》进行研究 ,宋人高承认为 ,“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 ;流马即今独推者 ,而民间谓之江州车子”。即把木牛流马俱视为“两种适宜在山区道路行走的运粮车”。这种推测颇有影响 ,后世学人贤达多从此说。在笔者看来 ,将“木牛”看成是一种靠人力牵引的运粮车没多大问题。《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初次采用木牛运粮是在祁山 (今甘肃省礼县境内 …  相似文献   

19.
《清平山堂话本》源自明刊《六十家小说》,原有六集:《雨窗集》、《长灯集》、《随航集》、《欹枕集》、《解闲集》、《醒梦集》.每集上、下两卷,每卷5篇小说.原著者洪(木便),明嘉靖时钱塘人.《六十家小说》全本今已不传,解放前北京古今小品书籍会影印了保存在日本内阁文库的15篇,马廉平妖堂影印出版了《雨窗》、《欹枕》两集的残本12篇,阿英先生后又发现了其中  相似文献   

20.
杨维桢是一位咏史大家,他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遗迹为中心,通过咏史,或以古鉴今,或借史抒发自己之情怀.竹枝词因杨维桢的首倡,在元末诗坛影响巨大.香奁体和宫词用语娟丽.游仙诗营造了一个富有"艳彩"与"奇情"的浪漫世界.咏怀诗的艺术性更不同于一般,也最能体现作者"吟咏情性"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