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学《珍爱我们的生命》一课时,课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冰心的一句话:“生命像一江东流的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然后问:“同学们,你认为生命像什么呢?”同学甲说:“生命像小草有着无限的生命力。”同学乙说:“生命像流星,唰,说没就没了。”……学生发言完毕,教师鼓励评价:“大家说得都非常好,刚才老师也和同学们一起畅想了一番。我的感悟是生命像单位数字‘1’,而金钱、地位、荣耀等都是‘1’后面的‘0’。‘1’不存在了,其他的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生命对于我们是宝贵的,我们的要珍爱我们的生命。”从而起到激趣释疑、直奔主题的作用。像这样选用合适的名人名言或谚语来导入,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讲读完省编小学语文第九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以后,我对同学们说:“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请提出来。”一个同学说:“课文中‘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这句中‘蹲着’、‘半跪着’的各是谁呢?我不知道。”他提出这个问题后,我请同学们回答。一个同学说:“这个问题还不好回答?不管是谁‘蹲着’、‘半跪着’都行。”另一个同学说:“本文是作者的回忆。因时间长了,作者记不清楚了,所以就没有交代是谁?”很明显,这两种回答都  相似文献   

3.
夏老师上课     
刘欢 《今日中学生》2004,(28):46-47
“同学们,你们进校的第一篇日记,我都已经看过了,并且有的还细细地欣赏了。但有的同学很有意思,把我的‘夏’字写成了‘下’。”我们的语文老师———夏红阳说着,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下”字。同学们都禁不住捧腹大笑起来,快嘴的同学急忙说:“不对,应该是‘夏天’的‘夏’。”“对,是‘夏天’的‘夏’。”夏老师擦掉“下”,写了另一个“夏”,诙谐地说,“我可不是什么下等老师,也不能够当一个下等老师,不过嘛———”夏老师话锋一转,“当个‘浇花的’,也不错嘛。”她顿住话头,环视全场,见大家疑惑不解的样子,便含蓄地说,“我把你们好有一比…  相似文献   

4.
笑逐颜开     
语文课上,李老师让同学们做词语填空练习,有些同学将“笑逐颜开”的“颜”字写成“眼”,变成了“笑逐眼开”。李老师在讲评时风趣地说:“笑得使眼睛睁开了,难道悲伤会使眼睛闭上吗?”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有位同学说:“应该写成‘颜’,意思是脸面。”李老师便问大家:“刚才你们笑时,脸面的样子是不是展开的?”这么一来,同学们都无言以对了。李老师接着说:“仔细想想也难怪大家,写错的原因除了将‘颜’(y1n)和‘眼’(y2n)的读音混淆外,主要是这些同学对这个词语的意义一知半解,不知道什么是‘颜’?为什么说‘开’?有本成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  相似文献   

5.
“0”的身份     
语文老师问学生:“同学们,汉字里笔画最少的是哪个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一!”老师说:“错,是‘0’。‘0’没有笔画。”‘0’是阿拉伯数字……”有同学小声质疑。  相似文献   

6.
五(1)班第二小组的张平同学因病两天没来上学了,同学们都很想念她。小组长李桂珍对全组同学说:“今天下午放学后,咱们去看望看望张平好不好哇?”大伙都说:“好哇!”李桂珍说:“光去看望还不够,还应该帮她办点实事。”她说话像个大人。有人提议帮张平补习功课;有人提议帮她家搞卫生。李风云说:“张平昨天被评上‘红花少年’了,我给她戴上小红花……”她还没说完,大伙就鼓起掌来。  相似文献   

7.
幽默甜甜果     
●评分语文老师生气地说:“有位同学不满意我给他的作文评‘乙’,竟自己在旁边批了个‘甲’字,太不自量了。”这时,李明羞怯地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是那个意思,我觉得您那个‘乙’字写得太好了,可以得‘甲’。”●没作弊化学测验后,教授不满地来到教室,对所有的同学说:“80份答卷,有80份答案。”一名学生在下面嘀咕:“这至少说明我们没有作弊。”●通知语文老师要一位同学口头通知全班:背诵蒲松龄的《狼》一文。这位同学最怕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就趁着教室没人,在黑板上写下“请同学们背狼”几个字后,匆匆走出教室。过了一会儿,进教室的同学…  相似文献   

8.
期末考试后,老师站在讲台上问我们:“考得怎么样?”哪知,同学们像是事先商量好似的——异口同声:“还行!”老师无奈地摇了摇头说:“就知道你们会说‘还行’,我能不知道你们‘还行’吗?‘还行’、‘还行’,什么都是‘还行’,以后给你们评分写批语时,我都给你们写‘还行’。”老师生气地离开了教室。试卷返回各班后,老师没有当即发到我们手上。第二天早晨,同学们早早来到学校,希望能从老  相似文献   

9.
午饭后,姜旦旦回到小书房,又翻开作文本,看他那已经看了几次的评语:“姜旦旦同学,你的‘说’字为什么都是秃着头?你要知道,大多数‘说’字是要戴‘帽子’的。”姜旦旦还是没有看懂那评语的意思。他想:“同学们都说作文老师写的评语很有意思,我怎么就看不懂呢?”然而,姜旦旦还是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轻声地自言自语起来:“‘说’字秃着头?要戴‘帽子’?戴什么‘帽子’?……”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说”字不放。他看着看着,那“说”字一颠,闪动了几下,从作文本上站起了一个小小的秃头“说”字人!那“说”字人一站起来,就朝着姜旦旦哀求说:“旦…  相似文献   

10.
"1□×1□"也能口算?同学们不相信吧?可能有的同学会说:"如果是‘1□×10’可以口算,可是像‘11×12’、‘13×16’、‘18×19’这样的计算题也能口算吗?"不要着急,先来看看我发现这个口算规律的过程吧。  相似文献   

11.
有个叫麦克的老头发明了一台“时光隧道机” ,我有幸成为第一批试验者 ,第一个到达十年后的地球。这时的我 ,是一所重点中学的新任校长。新官上任 ,便去听了一堂数学示范课。数学教师首先在黑板上用圆规划了一个圆圈 ,然后对大家说 :“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学习‘圆’。”话音刚落 ,有个同学就举起手来大声说 :“不对 ,老师 ,是英文字母‘O’!”接着又有一位同学大声说道 :“老师 ,他说得不对 ,这是‘零’ !”“不对 ,这是氧气 !”“不对 ,不对 ,你们都说错了 ,这是一个句号 !”接下来 ,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局面———“不对 ,这是……”“不…  相似文献   

12.
哈哈嘴     
自食其言小郭总把教室里的粉笔当手榴弹到处乱丢,扫帚也当作枪使,东戳西打,只剩下个柄了。同学们批评他,他便摇头晃脑地说:“难道你们没学过‘物质不灭’定律吗?”有一次,小郭的钢笔不见了,急得他到处乱找,就连书包也被他翻了个遍。同学们劝他说:“别找了。难道你没学过‘物质不灭’定律吗?”双管齐下小勇:“我们中国人吃饭为什么只用两根筷子,而不用三根或四根呢?”小华:“俗话说双管齐下,谁听说过‘三管’或者‘四管齐下’呢?”灵活运用有位同学在考试之前总是不慌不忙,也不加紧温习。他说:“我的秘诀是从数学中得来的。考试遇到困难时,我…  相似文献   

13.
“自卑”因成绩而起“成绩像一把无形的尺,把学生划分成‘三六九等’,每一个‘层次’都有不同的待遇,每一个‘层次’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上层’瞧不起我们,我们被冷落,我不想这样,我很痛苦!”电话另一端,女孩无奈地说,“好多本来有能力的同学在这种‘歧视’下都放弃了,自卑心理太严重,就是因为成绩!成绩好的同学,无论家长、老师都会众星捧月般地呵护着,而我们这些成绩平平的则会像丑小鸭一般遭冷落、排挤。我们的‘卑微’归“自卑”现象在中学生中十分普遍,记者对一位15岁的女孩进行了深入的电话采访,倾听一下中学生朋友的心声。根到底就…  相似文献   

14.
老黄     
从小学到大学,我碰到过的最好的老师是高一时的班任黄老师。那年,黄老师刚毕业,可看上去却像个饱经沧桑的老者。他在介绍自己时毫不隐讳地说:“我的大学同学都叫我‘老黄’。我知道我长得老了点儿,毕业时我对同学说, 20年以后我还这样,到那时你们该叫我‘小黄’了。”同学们被他的幽默逗乐了,那一刻我们一下就不再陌生了。   打那以后,我们就叫他“老黄”。   当时,全市中学正兴健美操。在这股热潮中,我们班荣幸地被选为校健美操试点班。那天,我们全班 40多人在操场学健美操。看热闹的同学把我们围得水泄不通,他们指指点点…  相似文献   

15.
课堂上,我出示了一个病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让同学们修改。大家看后,即有人举手。我让一名同学先找出错误的地方,再修改。这个同学回答说:“‘发扬’和‘事业’搭配不当。去掉‘和发扬’。”并把修后的句子念了一下。我肯定了他的回答,转而问大家:“‘发扬’可以和哪个词搭配?这个句子还有别的改法吗?”一名同学回答:“‘发扬’可以和‘传统’搭配。这句还可改为‘我们要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传统。’”又有几名同学相继发言,把这句改为“我们要继承老一辈的革命传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传统。”“我们要继承老一辈的革命事业,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传统。”教室里安静下来后,我又问:“‘继承’和‘发扬’可以和哪个词搭配?”一会儿,一名学生回答:“‘继承’  相似文献   

16.
课堂上,同学们正在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明明责怪亮亮说:“已经有同学在回答问题了,你怎么还举手呢?真是多此一举。”亮亮说:“我想举一反三来着,那三个同学的回答都不对,我想举手回答,把他们‘反’下去”。“看来你这一‘举’还很举足轻重的嘛!”明明说。“谁说我举‘足’了,脚能举吗?”亮亮反驳道。明明笑着说:“你一定听过‘举国上下’这个成语吧?‘国’都能举,何况脚呢?”星星听到他俩的话觉得好笑,就说:“还举世无双呢!”明明和亮亮惊讶地说:“这么说,真有举世界的人喽?这样的人当然不能有第二个。”星星感到又可气又可笑,说:“你…  相似文献   

17.
那天 ,我穿着唐装一进教室 ,立刻迎来了一片掌声 ,“Beautiful”“Verybeautiful”。“谢谢 ,谢谢。”我连忙还礼 ,“同学们。”我干脆就从衣服说起 ,“从 2 0 0 1年上海APEC峰会上各成员国领导人身穿五颜六色的唐装集体亮相以后 ,这种中式传统服装就流行开来。唐装作为一种服饰文化源远流长 ,它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成果。但是 ,我们知道 ,这种唐装和唐代服装有一定差异。为什么世界各国把我们今天的这种中式传统服装称之为‘唐装’ ?”一位同学站起来说 :“如同‘唐人街’‘唐言’‘唐服’一样 ,它反映着唐文化在世界上至今还有很大…  相似文献   

18.
若梅 《今日中学生》2006,(10):28-30
又到了同学们最喜欢的心理健康课了,闵老师还没走进教室,同学们就都坐好了。在闵老师的心理健康课上,同学们学到了不少心理学知识,在游戏中,对自己都有了新的认识。每一个同学的脸上,都挂满了积极、向上、阳光。闵老师把一张图挂在黑板上,李刚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老师,是海獭!”全班同学哗的一声都笑了。小宝嘀咕了一句:“什么叫‘老师,是海獭’!”李刚满脸窘迫,胡撸着脑袋说:“对不起,老师,我说错了。”闵老师笑着说:“不要紧,李刚。我们看图吧!”那是一张彩色的挂图,美丽的大海,滑稽的海獭,挂图很漂亮也很简单。闵老师给同学们讲起了海…  相似文献   

19.
今天下午的作文课,让我经历了一场深受感触的游戏。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出“盲人和拐杖”这五个大字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几个“问号”:这是个什么游戏?好玩吗?“同学们,我们今天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盲人和拐杖’。首先,我要给你们分派角色,左边的同学做‘盲人’,右边的同学是‘拐杖’。游戏规则很简单,做‘拐杖’的同学不能说话,只能用你的肢体语言帮助暂时失明的‘盲人’。”游戏开始了,我被分到了“拐杖”这边。充当盲人的同学被蒙上眼睛,他们都开始叫苦连天。我们几个走到他们面前,各自找到自己的“盲人”,扶着他们走出教室。看着伙伴一…  相似文献   

20.
捏蛋记     
今天的作文课上,老师让我们玩了一个叫“捏蛋”的比赛。一听这个比赛的名称,同学们就兴奋得不得了。老师拿出一个蛋,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呀?”我们大声地说“:鸡蛋!”老师一脸神秘地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鸡蛋,它是‘铁蛋’!”听了这话,我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奇怪的表情。老师接着说“:今天我就要来看看到底是你们的力气大,还是‘铁蛋’的壳硬!”大家议论纷纷“,我们的力气怎么会这么小呢?”“老师太小看我们了!”……老师将比赛规则讲了一遍:被选中的选手将鸡蛋握在手中,使劲儿捏蛋。比赛开始了,同学们跃跃欲试,个个都想参加。老师选了王思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