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报道素以真实、公正、客观地再现自然和社会事件为己任,长期以来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保持着清晰的距离.但是排除文学作品中虚构的成分,文学写作中的许多叙事手法被新闻从业者所接受和借鉴,在西方新闻写作报道的教材中,新闻常以"新闻故事"(news story)而代替,写新闻也被称为"讲故事"(story-telling),与此相关,一种名为"叙事新闻学"(narrative journalism)的概念以及围绕这一概念展开的新闻实践活动在美国的新闻界和学界已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一切以现实元素为背景的写作行为,均可称之为非虚构.近年新兴起的一种新文学写作方式,这既不同于虚构小说,又不同于传统的非虚构新闻、传记、散文和学术论著,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真实的故事与文学性的手法结合起来,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写作风貌.《沧州日报》近年来创新的一个副刊栏目,它是以文学的手法去表达新闻人物和故事,又不同于传统报告文学的宏大叙事和澎湃抒情,而是以一种"走心"的感觉去落笔,用有温度有性情的文字,把人物写活写细写动人.这个栏目的成功创新,受到读者高度关注,好评不断,很多被采访者以能成为这个栏目的主人公为荣.  相似文献   

3.
让社会新闻故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新闻采制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某个侧面、某一事件、某一问题,具有记录生活的纪实特点。而社会生活就是无数个这样那样的故事组成的,因此,采制好社会新闻,一定要选好故事,抓好故事,写好故事,做到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这样才能生动地反映新闻事实,才能真实地反映新闻事实,也才能生动真实地反映平民百姓的身边事、身边人,让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甚至要打动他们,引发他们的关注,从而达到新闻工作者以优秀作品鼓励人、教育人的目的。要使新闻故事化,我们不妨从新闻采编的角度入手,一起探讨新闻的多种手段。一、精心策划选…  相似文献   

4.
我有一个移动硬盘,专门保留采访录音和图片. 从业近8年,我没因为稿子写作不扎实吃过官司.即使有一些人找上门来,气势汹汹地表示要起诉,但是都被我理直气壮地给挡回去了,"我写的都是事实,有录音做证据,不服的话可以法庭上见."所以,我的移动硬盘还没有真正发挥过作用,更多的时候仅仅是一个"垃圾桶",当然我希望它永远只是一个"垃圾桶".  相似文献   

5.
《传媒》2015,(1):22-23
领导点评 翟惠生(中国记协党组书记) 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记者在讲述本人故事的同时,他和这个时代的命运连在一起,能讲好故事的人,应该是一个最朴实的、最真实的记者,而朴实真实恰恰是我们新闻的生命.新闻界应做讲好中国故事的排头兵,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他们所讲的故事,实际上记录和反映了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当一名好记者,讲好中国故事是职责,也是追求.只要记者眼光向下,就能发现更多的中国好故事.而这些故事,都是激荡人心,留得下、传得开的.  相似文献   

6.
初学新闻写作的人总感到难度很大,甚至认为新闻写作是高不可攀,而无从下手。其实无论写什么作品都应该像说话一样,是一种轻松、自然而愉快的事情,只不过是换了个表达方式而已。写新闻要想入门快,最好从写新闻故事开始,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曾讲过故事,甚至就连阿姨、老奶奶也都会讲,尤其当听到了新鲜事儿时,更会把事情生灵活现地讲给别人听。这个体裁大家都不陌生,只不过是把口头上的故事再搬到纸上罢了。在新闻界,小故事是用来报道新人新事、新道德、新风尚、新变化、新气象的一种新闻体裁,所以又称“好人好事”。它是一种短小精悍…  相似文献   

7.
刊林漫步     
萧乾谈新闻写作的一些问题《对外报道》刊载萧乾答简妮问,谈论一些新闻写作问题。萧乾的谈话有以下几点: 一、真的美的语言是纯朴的,是不动声色的。我写东西的习惯一是靠事实说话,不加议论;二是用白描手法,不加渲染。二、新闻特写的语言就是真实。真实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感动人的不是文字,而是事实本身。所以我从不为了加强效果而虚构什么。我的特写基本上是用文字素描写生。一笔一划地刻画出来。艺术加工主要是在剪裁上。我从斯诺那  相似文献   

8.
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和前<文学故事报>副主编黄伊新出版的文集<编辑的故事>只有一字之差,二者却截然不同.前者的故事是虚构的,谁也不会从中寻找编辑工作的参考材料;后者却是真实的,正因为如此,所写的故事情节更感人,更有声有色.作者称他的这本书不是"堂而皇之地写什么编辑学",但与某些徒有"编辑学"的虚名,内容并不切实际的论著相比,我觉得他的故事中包含的编辑学问更多.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评论家,把一部分人的小说创作,称为“私小说”。这个定义,无非是把那些读不懂的小说、个人渲泄的小说归结在一个范畴里,提醒读者们可以关注它也可以不必去关注它。直话直说,在当今这个五光十色的社会里,读不读小说已经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是写不写小说,对于我来说却十二分地重要。从我打算写小说的那一天开始。我就遭遇了无休无止的忙碌和辛  相似文献   

10.
对于初学写作电视剧本的作者,动笔之前是先有了故事动笔好,还是先有了人物再动笔? 深信,这个问题肯定会撞入脑海。“剧作法”之类的书籍说来说去总不敢明确地告诉读者。因为事实上两者都可以走得通。先有了故事去写作的作家不少,先有了人物写出名作的例子也颇多。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难以一言而尽。在这里,我可以明确地说:对有些初学写作电视剧本的作者,还是先有故事为好。  相似文献   

11.
调查性新闻记者几十年来写报道的心态都很类似:找到坏蛋.我们搜集做坏事的例子存档,如果积累得足够多,我们就可以写故事了.如果故事足够吸引人,或许就会有人呼吁变革.过去25年来,我自己常常使用这个方法写形形色色的报道,从坏警察到坏药剂师再到应受谴责的看护中心和不安全的玩具等等.  相似文献   

12.
实践教学意味着什么--在清华大学上新闻采访写作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闻学教育训练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大脑,更要训练学生寻找故事的嗅觉、观察细节的眼睛、聆听语言和各种声音的耳朵.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讲授,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引入了"学在路上"(Learnjng onthe road)这个教学理念,即所谓"大篷车式新闻学课堂".通过实战训练,学生学习的写作不是玩文字游戏,不追求语言的雕凿、做作;他们在真实的世界采访真实的故事、接触真实的人物、学习真实的本领.  相似文献   

13.
写评论苦,写评论难。苦在何处?难在何方?以自己的写作经历看,自觉苦在神思,难来灵感。工作中常听一些喜欢评论写作的朋友慨叹:"这个题目我怎么就没发现!""这个由头我怎么没遇到!""这个角度我怎么没想到!"等等。仔细忖度,这里所说的"没发现"、"没遇到"、"没想到",很大程度上涉及的不是评论写作本身,而是提笔写作之前的灵感问题。当然,这种灵感并非仅仅来自提笔之前,有时也来自写作之中和  相似文献   

14.
在基层工作的业余通讯员,常常因写的稿见报少或不见报而苦恼。有的埋怨编辑对“无名小卒”不重视,有的就“洗手”不干了.但却很少从自己身上查找原因.这段弯路,我也曾走过.我是工人,可是比较热爱通讯报道工作.我自1981年开始为党报写稿,由于写作基本功较差、见报心切,稿子写了不少,却一篇也没有被采用.后来我在读书时,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名画家,在访问德国著名画家门采尔时说:“自己一天画一张画,而要卖出去却需要一年.”门采尔让他倒过来试一试.即一年画一张,在提高绘画质量上下功夫,这样画出的画,会一天就可以卖掉。它告诉人们无论干什么,只有注重质量,才会得到预期的效果.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启发.我联系自己写稿实际,开始检查自身的问题,我是犯了只讲数量,不求质量的毛病.于是,我决心象门采尔说的那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所谓"公民记者"的时代,我们为什么写新闻?新闻若只是传递信息,那么,记者与一个同样可以传递信息的非记者何异?又与一部足以全息摄像的机器何异?人不是机器,因而,新闻也应该充满人的思考、人的温度.名记者郭玲春特别强调新闻写作中的那个"我",甚至于"常常不加掩饰地表露自己的倾向.有时按捺不住,会直白地呼叫、张扬我的观点."①今天,很多新闻难以打动人、震撼人,原因无他,就是来自记者作为认知主体的"我"不够强大、过于简单.  相似文献   

16.
谈到写作,"终生为报纸而工作"的高尔基十分认真地指出:"你要想写得很好,就必须懂得各种技巧."这位"老报人"直言不讳的忠告,促使我们又去研读他的书信集——《论写作技巧》(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进一步细细品味他在这方面的谆谆嘱咐."先从写小故事开始"学写作,必须从简单的东西练起,然后写复杂的.这是高尔基一贯的写作思想.他在与那些初学写作者的通信中,真诚地建议他们要从写小故事入手.1916年9月18日,高尔基给24岁的马克西莫夫的信中说:"我劝您着手写一个小故事,主题普普通通的,比方说,就用《平常  相似文献   

17.
艾丰同志在<我怎样写经济报道>一文中说:"怎样才能算把经济报道写好了?我提出了这样一个见解:一个人困了,躺在床上,看我们的经济报道,还愿意看,还看得明白."这个标准比较高.实践证明,要想达到或接近这个标准,除去通常所要求的腿勤、嘴勤、手勤、脑勤之外,还要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力求从新的角度、深的层面去构思写作.  相似文献   

18.
我不是在写小说,而是写真实的我的故事。我忍不住要告诉你们:我被招聘了。真的,我这个江苏农村姑娘被河南省宜阳县城关乡招聘为专职通讯报道员。  相似文献   

19.
我从前是这样说过:“任何一个孩子,照我的方法,都可以成为写作天才.”这样说,很像一个江湖骗子.现在很多孩子不要说当什么天才了,就是要他按规定完成作文,就愁眉不展.肯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而错不在孩子,而在我们的评价标准.我当时写这些话的时候,的确是蛮激动的,蛮确信的.那天醒得早,想到这个,就睡不着,早上5点钟起来,一气写了三个小时.可以想见,当时我说的和想的完全一致,不是存心要骗人的.  相似文献   

20.
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可以通过虚构来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必须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然而,两者在反映内容的形式上有着很大的相通之处,文学手法很大程度上对新闻写作具有意想不到的加成效果。在新闻写作尤其是新闻通讯中,恰当地运用文学创作手法不仅能增强审美意趣,而且更能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在给人愉悦的审美感受之余,也启迪人们对人性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