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令破解是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技术,文章分析了口令破解的原理,以及口令破解的实质,由此引出如何避免口令破解。口令破解的类型分为暴力攻击、混合攻击和字典攻击三种类型。避免口令被破解的最佳方法是实施口令策略。口令策略中应该包括要求口令同时使用大写字母、小写字母、数字和符号等。口令策略还应该要求有规律地更换口令,并在口令输入错误几次后锁定帐户。  相似文献   

2.
为防止服务器泄露攻击和口令猜测攻击,提出了一种基于验证值的三方密钥交换协议.该协议用于实现2个客户通过与第三方服务器间的交互协商出会话密钥的过程.协议中客户只需要记住自己的口令,而服务器端则存储与口令对应的验证值,客户与服务器之间的身份认证通过验证值来完成.对协议的安全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能抵御很多已知的攻击,包括服务器泄漏攻击、口令猜测攻击、中间人攻击以及Denning-Sacco攻击等.对协议的效率评估表明该协议是高效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口令认证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本文在研究椭圆曲线密码体制ECC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ECC的口令认证方案,给出了该方案的详细实现过程,最后对方案进行了安全性分析。本方案的特点是用户口令在系统存储和传输过程中难以被破解;认证信息保持动态性,能有效防止重放攻击;用户还可以及时发现秘密使用其口令的非法用户,杜绝了信息泄漏或资源盗用。整个方案安全有效,易于实现,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针对两方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的各类安全性攻击,提出了一个基于验证值的两方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并对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证明。在所提协议中,用户存储自己的口令明文,服务器存储用户口令明文的验证值,利用DL困难问题和DH困难问题,通过用户和服务器之间的会话建立会话密钥。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协议具有前向安全性,能抵抗服务器泄漏假冒攻击、字典攻击和中间人攻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网络攻击的基本步骤,并分析了常见的网络攻击技术原理:网络探测、欺骗、会话劫持、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口令攻击、社交工程、物理攻击、木马、隐藏踪迹。通过对这些攻击类型的讨论,使大家认识到网络攻击的危害性及其所利用的系统安全弱点,以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6.
入侵检测具有监视分析用户和系统的行为、审计系统配置和漏洞、评估敏感系统和数据的完整性、识别攻击行为、对异常行为进行统计、自动地收集和系统相关的补丁、进行审计跟踪识别违反安全法规的行为、使用诱骗服务器记录黑客行为等功能,使系统管理员可以较有效地监视、审计、评估自己的系统.漏洞检测就是对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检查,发现其中可被黑客利用的漏洞.这种技术通常采用两种策略,即被动式策略和主动式策略.被动式策略是基于主机的检测,对系统中不合适的设置、脆弱的口令以及其他同安全规则相抵触的对象进行检查;而主动式策略是基于网络的检测,通过执行一些脚本文件对系统进行攻击,并记录它的反应,从而发现其中的漏洞.漏洞检测的结果实际上就是系统安全性能的一个评估,它指出了哪些攻击是可能的,因此成为安全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ARP协议是工作于数据链路层的协议,由于其本身的缺陷,造成了局域网ARP攻击的频发,并且攻击的手段和类型日益增加.本文在ARP协议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几种比较典型的基于ARP协议的攻击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次性口令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机制,并分析其在防止小数攻击方面的脆弱性,提出了改进的双备份型一次性口令身份认证方案,解决了口令传输的安全问题,有效抵御网络窃听攻击,增强认证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曾英 《教育技术导刊》2009,8(7):146-147
针对基于口令的远程用户鉴别方案在时间戳和用户ID以及挑战/应答机制中的单相认证的上存在的脆弱性,该方案能进行双向认证,可抵抗重放攻击和假冒攻击,也体现了认证的公平性,比较发现该方案是一种更安全、实用、简单、便捷的基于动态口令的远程双向认证方案。  相似文献   

10.
<正>谈到排列组合问题,很多同学望而生畏,如同谈虎色变.究其原因:其解法独特,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问题的能力.解决排列组合问题,除了审题清楚,准确分类、合理分步外,还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讲究策略和方法,使看似陌生而复杂的问题化归为熟知的类型.下面介绍排列组合中几种典型的类型及其破解策略.类型一:特殊元素(位置)问题对于含有限定条件的排列组合题,破解策略:优先安排特殊(元素)位置,再考虑其他元素和位置,在具体解题时,有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