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查有梁查宇著本书从教育学和人才学,从科学学和创造学的多视角来研究爱因斯坦与教育。内容包括:教育对爱因斯坦的影响,爱因斯坦对教育的影响,和谐教育  相似文献   

2.
查有梁查宇著本书从教育学和人才学,从科学学和创造学的多视角来研究爱因斯坦与教育。内容包括:教育对爱因斯坦的影响,爱因斯坦对教育的影响,和谐教育  相似文献   

3.
实施创新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学分制教学体制的环境下,高校教师应该以实现创新教育为己任,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严谨笃学,自尊自律,打造和谐师生关系,提高业务水平,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杰出人才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论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源远流长,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一样悠久和灿烂,对中国的教育具有重大影响。把握和谐教育思想的实质,了解其现实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对当前开展和谐教育,培养和谐人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基础教育》2009,(6):73-78
教育是创造。爱因斯坦说:“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我国当代教育家郑晓仓在《广师说》中也提出,“师者,长也,谓能领导众人者也”。因此,现代教育需要杰出人才,需要教育的实践者、探究者、创造者,更需要教育家的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6.
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金钱观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运用和谐的思维方式思考金钱观教育,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坚持“以人为本”的同时重视人文价值、注重协同各类教育资源、建构和谐丰富的教育内容、加强高校制度化建设,从而实现大学生金钱观教育的观念更新、途径创新、内容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作为人类永恒的生命主题和价值追求,是一种信仰、理论和文化,更是一种实践。必须依赖和谐教育使社会个体达到人格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这样的社会才能够稳定、持久。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发展动力中的决定性因素。知识人才为主要动力源,创新教育是基础性工程。作为创新战略系统中不可或缺乃至至关重要的支撑系统的创新教育,在我们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视野下,必须与和谐教育相辅而成,以培养出与社会和谐的创造性个体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
刘生全 《教育学报》2007,3(4):14-18
立足于当前教育领域对和谐主题的关注和讨论现状,对和谐主题进入教育的可接受性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就和谐作为“外来”教育话题而言,是可以接受而且应被接受的;就和谐作为社会主题而言,无法从和谐思想本身的传承出发证明其当下存在的合理性与正当性,惟有从反向路径即从当前我国社会秩序生产的现实需要角度,方能证明和谐作为社会主题的可接受性;同样,虽然无法从和谐思想以及和谐教育思想的历史脉络与教育变迁过程来寻找和谐主题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却能从反向路径及和谐主题对教育发展可能具有的多重意义角度推导出和谐作为教育主题本身所具有的可接受性。同时还对和谐思维用于教育的有限性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教育首先应塑造和谐的人。和谐教育是一种自我教育、人性化教育生命性的教育。它使学生拥有自由的空气、民主的精神、平等的对话、心灵的撞击、成长的体验、探索的追求、丰富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和谐的人”:爱因斯坦眼中的教育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鑫 《教书育人》2006,(5):41-42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20世纪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创立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开辟了从经典物理学步入现代物理学的新纪元。为了纪念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提出狭义相对论100周年,还把2005年命名为“爱因斯坦年”。但鲜为人知的是爱因斯坦不只是一位科学巨人,也是一位哲学大师和教育学家。他曾在多所大学担任教授,对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当前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理想状态应由和谐的个体构成)之时,深入研究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对于贯彻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等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和谐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传统“和谐教育”与现代“和谐教育”的对比中探讨了“和谐教育”的新特征,对“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的递进关系与异质进行了剖析,在探讨人文教育四大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人文教育是和谐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最有效手段,最后就和谐教育与教师素质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与工业文明一起成长起来的现代教育归根结底是谋职教育。谋职教育中隐含的产业化的教育发展观、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职业主义的教育目的观、人力主义的教育设计观使教育沦落为经济的奴婢:沾满铜臭的谋职教育说到底是人力的教育而不是人的教育,严重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工业文明的丧钟即将敲响,和谐文明呼之欲出,与和谐文明相匹配的教育型式必定是和谐教育。所谓和谐教育,就是由于实现了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协和而达到教育价值最大化的教育型式。在千年开启之际,我们已经感受到即将到来的和谐文明社会微微吹来的和谐教育春风。同时,透过谋职教育的叠嶂以及甚嚣尘上的教育产业化鼓噪,我们也感受到了密布在教育上空的滚滚乌云。让我们用健全而又深邃的和谐之光从各个角度去烛照教育的终极价值,尽快完成从谋职教育到和谐教育的转轨,实现教育的革命。无疑,这是一场艰难的推进。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作为人类永恒的生命主题和价值追求,是一种信仰,一种理论,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实践。必须依赖和谐教育使社会个体达到人格和谐到人际和谐再到社会和谐,这样的社会和谐才能够稳定、持久。作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国家创新战略系统中不可或缺乃至互关重要的支撑系统的创新教育,在我们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大的历史视野下,必须与和谐教育相辅而成,以培养出与社会和谐的创造性个体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一、和谐教育内涵 和谐教育是人们历来追求的教育目的之一。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历史阶段的人们对教育目的的阐发基本上都包含了和谐发展这样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在各行各业,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都讲究人人性化、个性化的时候,和谐教育作为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被迫切地提到了日程上,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从历史的角度看,和谐教育的内涵是在不断丰富与发展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程度上讲,对和谐教育内涵的不同理解和阐发,也即和谐教育内涵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了教育目的的合理表达,促进了人才观、价值观的文明和进步。  相似文献   

15.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高校德育在为社会增添和谐成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站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实施和谐德育。本文从转变德育理念、充实德育内容体系、更新德育的方式方法、创新德育评价体系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优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效地实施和谐德育。  相似文献   

16.
试论和谐教育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教育是形成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就我国的实际国情看,构建和谐教育首先从消除社会教育不公平开始。和谐教育是公平的教育、法治的教育、诚信的教育、人文的教育,科学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陈磊 《文教资料》2005,(24):129-131
和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素质教育的效果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和谐程度成正比例的关系。本文力图从和谐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从传统文化对教学环境上的和谐构建、教学内容上的和谐搭配、教学方法上的和谐施教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新时期和谐教育所具有的新的内涵等方面,阐述和谐教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生机,以期人们准确认识和谐教育,自觉认同和谐教育,自如运用和谐教育,为和谐教育拓展更广阔的空间,使和谐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更能大显身手,散发光热。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谐教育建设的个体取向及微观层面阐述了和谐教育对学校教育的作用和影响。从而明确了和谐教育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我们要使学生了解和谐.学会和谐。今天对和谐教育所作的任何一点探索,都是对和谐教育本身意义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何小雅 《师道》2005,(4):15-17
早在上世纪20年代,爱因斯坦就针对重智轻德观念提出过尖锐的批评,他认为: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人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动物,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20.
真正的开展生命教育,不是补救和呼吁,而是发展与预防。长兴县于2005年3月开展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发展性辅导的方式展开,渗透一种“和谐”理念,横向分为人与自我和谐、人与他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三个维度,纵向从小学、初中、高中系列的连贯性的铺开,有农村学校、有乡镇学校,目的是形成县域的生命教育体系。在这里,我们呈现长兴县的教科研部门及老师们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的所思、所感与读者分享,希望在这样的碰撞与交流中产生思想的火花,对大家有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