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汉语中的“相继”和“交替”这两个副词有不同的分布特征。分析“相继”和“交替”的语义所指向的对象,考察这两个副词的可替换度以及替换前后的语义变化,列出包含这两个副词构成的状中结构中的中心谓语动词的小类及其情状意义的差别,可以说明“相继”和“交替”的语义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2.
副词“就”与“就是”在表强调时存在替换关系:首先,以强调功能为切入点,将副词“就”与“就是”分为强调时间、强调范围或状态、强调数量、强调自身观点4 类;其次,副词“就”与“就是”存在的替换关系为:构造格式相同的句子强调的内容存在相同与不同两种情况,即使强调内容相同,出现的具体替换情况也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3.
“并”由动词向方式副词、范围副词和语气副词的演化,其根源均在于其本义中所蕴含的“一致关系”这个底层语义特征:方式副词是“同时”语义特征的突显结果;范围副词是“同时”语义特征抽象化为“都”的结果;其独特的语气副词根源在其本义更进一步抽象出的“双方之间的一致关系”,这个语义基因在“并”向语气副词演化时得到突显,并最终导致“并”演化出一般总括副词所不具有的语气副词用法.  相似文献   

4.
“千万”和“万万”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两个词,用作副词时,它们在一定句法环境中可互相替换,但也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在邢福义先生“表-里-值”三角的指导下,旨在分析“千万”和“万万”副词用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总括副词“都”的语义指向以及与“全”的比较陈子骄任何一个句子当中都存在着两种结构关系,即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语法结构关系又被称为显性语法关系,语义结构关系又被称为隐性语法关系。所谓隐性语法关系“是隐藏在显性语法关系后边的潜在的语法关系”,“实...  相似文献   

6.
"看中"和"看上"是一对近义词,有时候这两个词表义相同,可以互相替换,但它们又有特殊性,许多情况下是不能或者不太能相互自由替换的。这对近义词能否自由替换有一定规律,与这两个词语义的主观性强弱有关。"看中"语义的主观性强,句法表现为后接宾语结构复杂,与程度副词搭配的频率高;"看上"语义的主观性弱,后接宾语的结构简单,一般不与程度副词搭配。相同的句法结构表达隐性而复杂丰富的语义,从而影响语言的使用是汉语语法的普遍特点。  相似文献   

7.
“却”、“但是”和“倒”都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虚词,有转折意味,但它们在语义、语篇连接和语用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却”是语气副词,“但是”是连词,其基本语法意义是表转折关系。而在语篇中,“却”可连接两个句法成分,“但是”不能;“但是”可连接句子和段落,“却”不能。“却”和“但是”多用于书面语中,“却”多表示说话者持不同的态度。“但是”侧重客观叙述。“却”在表示转折关系时有时候没有语义侧重点,“但是”的语义侧重点多位于转折项。“却”和“倒”都是语气副词,能在表转折关系时表达一定的语气并起强调作用。在复句中,“却”可位于后一分句中,而“倒”既可位于后一分句,还可以位于前一分句。“却”用于书面语中,“倒”一般用于口语中。“却”在表示转折关系时有时候没有语义侧重点,“倒”的语义侧重点多位于转折项。  相似文献   

8.
副词“都”有两个语用特征:表总括和强调;前者可以用“都1”来表示,后者可以用“都2”来表示。表总括的“都1”,其语义通常指向“都1”前面的成分。也有极少数指向后面的成分。表强调的“都2”,其语义指向或前或后。副词“都”的语用特征直接影响其语义指向。本文将讨论:一、“都1”“都2”的鉴别。二、“都1”“都2”的语义指向关系。三、“都”的语义指向歧义。  相似文献   

9.
当客观事实与说话人心理预期偏离时,副词“才”与“就”都是言者主观小量立场的表达手段。句中只有一个表量的成分时,其出现在“就”或“才”之后,并与该副词在语义上密切相关,体现主观小量。两个副词的不同之处在于,句中出现两个与量相关的成分时,其分居副词前后,“才”仍只与其后的量相关,“就”却与其前的量相关。另一个与副词无关的表量成分仅用作对比来凸显量之小。副词“才”与“就”这一核心语义并不受语义指向和焦点位置的影响。焦点和两个副词一样,都是凸显言者立场的手段,其作用是激活相关预设,以顺利展开会话涵义推导,传达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0.
"怪不得"和"难怪"在现代汉语共时层面存在用法的相似性,两者都具有动词和副词两种词性,但二者并不能实现完全的替换,通过对比,分析"怪不得"和"难怪"在语义和句法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在语义上,“没准儿”具有动词和副词两个语义;在句法和语用方面,“没准儿”可以充当状语,具有猜测和建议的语气,而“没个准儿”不可以充当状语。  相似文献   

12.
“只有”与“只 有”的用法及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只有”是词,既是连词,又是副词;“只十有”是词组。由于它们音同形同且所处语言环境相似,因而容易引起理解和分析的错位。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组合关系和隐现条件的差异,它们所处的句子有着不同的变换方式。“只有”与“只十有”的用法及分野在这些不同特征的揭示中逐渐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3.
由否定副词“不”和表行为或情状的重复或持续的频率副词“再”构成的两个词组“不再”和“再不”。一般认为它们可互换,实际上两者在语义和用法上有着明显区别。本文主要考察“不再”和“再不”在语义和语法上的区别,希望能对找出区分二者的有效标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谭玉焱 《成才之路》2020,(4):110-111
汉语中的频率副词“常常”“经常”“往往”在词义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共同点及差异。文章通过对“常常”“经常”“往往”三个词在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方面的对比分析,系统说明“常常”“经常”“往往”之间存在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5.
全分类部分。在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明确现代汉语的“非常”有形容词、副词之别;并对“非常 n”结构进行了语义分析。同时初步探讨了形容词“非常”和副词“非常”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古汉语中新兴副词“都”的语法意义比较复杂,既可总括主语全体,又可表示某种性质遍及事物全部或动作发展全面周到,还可表示对动作行为的次数或事物数量的统计;副词“都”语义指向宽泛,既可指向主语、谓语和宾语,还可指向兼语、状语;另外,副词“都”与所指对象间的位置也很灵活。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副词“都”在中古汉语中比较盛行。  相似文献   

17.
程度副词“很”与“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德熙先生指出:“不同的程度副词除了语义上表示的程度有差别外,语法功能也不完全一样。”本文根据朱先生的观点对运用得比较广泛的程度副词“很”与“最”进行一番考察,从而概括出它们在语义、语用和语法方面的特点。 一、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特点 “很”与“最”在语义上都表达了程度加深的意思,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在表示深的程度上存在着不同之点。如: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协同副词“一起、一齐”使用频率较高,存在可替换的现象。采用词频统计、替换比较、综合分析等方法考察,两者的可替换度存在等级差异。这些差异的形成跟它们的语源义有关。“一齐”与“一起”之间的关系既有对立的又有交叉的,并不完全是非此即彼的。从语法化的角度对两者共时平面的差异进行解释,可以廓清它们的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19.
“搞不好”是活跃于汉语口语中的述补结构,后逐渐语法化为表示"揣测"义的副词。多年来,学界在副词“搞不好”的句法分布特点、语义情态、历时演变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着句法分布描写不够精确、语义情态的归纳缺乏正反验证和系统解释等问题。文章以语义语法理论为指导,按照从句法分布特点到话语关联再到语义情态的顺序,概括出副词“搞不好”的话语关联为"因情估果",并正反验证副词“搞不好”的“担忧”或“乐观”情态,力图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广泛考察各个时期语料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副词“不免”、“难免”、“未免”的语法化历程及语义特征发现:副词“不免”、“未免”的语法化是通过对“NP+不/未+(免+VP/AP)”的重新分析完成的,但二者进行重新分析的语义基础不同;副词“难免”的语法化则是动词“难免”通过语法隐喻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