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吴承恩并非《西游记》作者。宋末和元代关于全真教领袖丘处机(长春真人)撰成《西游记》的三种记载,包括新发现的宋末碑文,是丘麾下陕西全真道士创作《西游记》祖稿即《西游记(平话)》并托名丘撰的确证。  相似文献   

2.
吴承恩并非<西游记>作者.宋元两代关于全真教领袖丘处机(长春)撰成<西游记>的三种记载,包括新发现的宋末碑文,是丘麾下陕西全真教道士创作<西游记(平话)>并托名丘撰的确证.  相似文献   

3.
吴承恩并非《西游记》作者。宋元两代关于全真教领袖丘处机 (长春 )撰成《西游记》的三种记载 ,包括新发现的宋末碑文 ,是丘麾下陕西全真道士创作《西游记 (平话 )》并托名丘撰的确证  相似文献   

4.
吴承恩并非《西游记》作者。宋元两代关于全真教领袖丘处机 (长春 )撰成《西游记 (平话 )》的三种记载 ,包括新发现的宋末碑文 ,是丘麾下陕西全真道士创作《西游记 (平话 )》并托名丘撰的确证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的作者究竟是谁?这是历代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学术话题之一.作者从文化现象的角度进行探讨,认为<西游记>的成书与作者问题,同<三国演义>、<水浒传>有着可相类比的地方,是在西游故事长期流传的基础上,由市民与文人不断加工而成.  相似文献   

6.
从叙事学角度来看,<西游记>与<堂吉诃德>有很强的可比性.二者均采用"以幻为真"的叙事范型,均以游历为主线来连缀多个故事.二者的差异是<堂吉诃德>运用了多角度转换的叙述方式;<西游记>则带有说书人口叙性特征,叙述方式局限于全知式.二者的差异与中西诗学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治上海史志者通常认为纂成于南宋绍熙四年(1193)的<云间志>,是上海最早的一部志书.其实不然,一、华亭知县刘唯一曾于北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创辑<华亭图经>.此志记华亭事甚详,至景祐二年(1035)唐询撰<华亭十咏>时尚存.二、此志因与李宗谔辑一统志<大中祥符图经>体例不一,故被删成"简本",此本称为<祥符华亭图经>,至南宋绍熙四年编纂<云间志>时尚存.今两志俱佚,<云间志>中留有佚文若干.  相似文献   

8.
吴承恩关非《西游记》作。宋未和元代关于全真教领袖丘处机(长春真人)撰成《西游记》的三种记载,包括新发现的宋末碑,是丘麾下陕西全真道士创作《西游记》祖稿即《西游记(平话)》并托名丘撰的确证。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所表现的是道教全真道的教义,其中所有的佛教故事、人物、境界等都与道教全真道有关,都是道化了的佛教.只有从全真道的角度,才能全面完整地认识和把握<西游记>.<西游记>的作者并不是"不懂佛学","没看过佛经",而是有意站在全真教的角度合一三教,独标文化.  相似文献   

10.
吴承恩并非《西游记》作者。宋元两代关于全真教领袖丘处机(长春)撰成《西游记(平话)》的三种记载,包括新发现的宋末碑文,是丘麾下陕西全真道士创作《西游记(平话)》并托名丘撰的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