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亟待加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小学科学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制约了我国农村小学科学课程的顺利实施。为顺利推进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应提升科学课程在各学科中的地位;提升科学课程教师的素质与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改革课堂教学,转换评价制度,全面实现科学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科学课程实施的关键。为了实现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肩负的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必需加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根据环境条件,有针对  相似文献   

3.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呈现出单一、封闭、滞后的样态,对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是改革小学科学课程、适应新课标的必然要求。文章就农村自然科学资源整合、农村师生科学经验资源整合、网络科学资源及实验科学资源整合、文本科学资源整合等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4.
科学课程对于农村小学而言开展难度相对较大,究其原因是由于教材本身与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差异大,难以全面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给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开展农村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研发,利用当地的地方特点就地取材实施活动成为当下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首要任务。以此为出发点,对农村小学科学绿色课程的校本研发进行简要的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5.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要求教师具有专业的科学知识和相关的专业技能。由于传统观念等原因,现阶段农村小学科学课得不到重视,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缺乏学习途径,科学教师很少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教师信息闭塞,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陈旧落后,加上科学课所需的资源匮乏,实验器材短缺。大部分农村小学的科学课是由其他学科...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而科学课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显著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借鉴国外课程经验可知,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建设既是国家战略与农村发展的需要,又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及其主动学习与价值评判的形成。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建设应当遵循以下路径:着重于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关注科学课程的动态生成,构建和谐高效的科学课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小学科学课程思政教育较以前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不少小学科学教师,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小学科学中老年教师依然表现出课程思政意识不强、思政元素融入生硬、衔接不当、方式单一等问题。小学科学教师要想做好课程思政工作,将思政元素很好地融入小学科学教学,必须准确把握小学科学课程思政元素的特点及融入原则,创新思政元素的融入路径。  相似文献   

8.
科学课程中探究的场景对于农村而言,材料难的问题首当其冲。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小学科学实践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该类活动的地方特色和就地取材的优点解决了农村小学科学材料难的问题,为小学科学实践校本教材的开发变成可能提供前提。这是弥补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功能缺失、提升农村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思路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鉴于农村小学受地理因素、文化因素和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教学深入推进面临着许多困难,尤其是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学更是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如何提升小学科学课的学科地位?如何提高科学课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如何使学生科学学习多样化?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是农村基础教育阶段每一位科学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一、科学课程在农村小学开设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科学课是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句话揭示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及开设科学课程的重要意义。目前,一些农村小  相似文献   

11.
<正>1.Introdu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second English-language teaching curriculum has already become an essential part of English teaching studies.Curriculum development is an educational activities,which try to determines what students learn in schools,how to plan,measure and evaluate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in school or educational systems(Richard,2001).Language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西部某地方师范院校为依托,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小学教育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开展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总体偏低;师范生年级之间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差异较大;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学习经历对小教专业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有重要影响。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抽样访谈尝试性提出了小学教育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优化策略,主要包括:丰富课程设置,完善培养模式;实施目标分层,满足各年级学习需要;更新观念,提高师范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完善学校设施,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训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三年制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年制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能胜任中小学"品德与社会"、"历史与社会"等综合课程教学,并能适应中学历史、地理、政治等分科课程教学的复合型师资。这既体现了师范院校的本质追求,满足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又兼顾了学生发展的需要,且符合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实际。三年制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必须通过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全面改革的背景下,创客教育已成为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当前,国内中小学创客教育普遍存在课程体系缺乏、教材短缺、课程单一及考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根据创客情境学习理论的教育思想,以宁波市中小学创客教育为例,归纳总结宁波市中小学创客教育重比赛轻教学的特点,并提出打造规范化的课程体系、开发标准化的课程教材、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等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中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工作明年将在我省中学全面展开,这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又是一次教学理念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新的挑战和考验。由于我省的教学条件相对滞后,加之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困扰,新课标的实施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对于即将出现的困难,相当多的学校没有足够的物质和心理准备,新课改前景堪忧,应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小学德育课程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初期,小学的课程设置源于老解放区的教育。1951年学制改革后,小学没有单独设立德育课程。1957年以后,为了突出政治思想教育,逐步开设小学政治课,从教材到教法,运动式、成人化和形式主义现象日益严重。20世纪80年代初,为克服小学德育的成人化和形式主义,将政治课改为思想品德课, 并不断修改与完善学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与之相应的教材、教法,历时二十余年。回顾这一变化发展过程,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今后这门课程的建设将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唐卫军 《成才之路》2020,(3):132-133
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新型的教育课程,它以锻炼学生生活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为主要教育目的,能够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巧妙设计综合实践的相关主题,让学生在一系列实践教育中不断进步、快速发展,用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以全国性课程改革为契机,通过教育实习、教育培训、建立研究团队和“学习共同体”发展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伙伴关系。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以教育实习为纽带,深入教育实践第一线;通过教育培训,统一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意识与思想;建立研究团队,在合作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建立“学习共同体”,巩固合作伙伴关系的稳定性。促进学校间的交流、合作及相互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师计算机课与中学数学新课程整合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师数学系计算机课中整合中学数学新课程,以在职和职前教师能胜任中学数学新课程的教学为研究出发点,选用中学数学新课程充实深化重组计算机课程内容,实施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六个步骤:教师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教师分析问题和明确方法、学生自主探索和寻求解答、小组协作学习和解决问题、师生总结和评价成果及教学反思,培养学生基于信息技术平台更有效地学数学与教数学的能力,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是高师教育改革的难点,而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又是整个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重点。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策略构建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明确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课程目标;科学设置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课程内容;探索与职前培养相衔接、呼应的职后培训课程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