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天台宗是我国第一个,将音乐融入到佛教仪轨中的佛教宗派[1]。佛经思想的传播和发展离不开佛教音乐的影响。天台宗佛教音乐在我国佛教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天台宗佛教音乐的概述,萌生,发展过程和对佛教传承产生的影响四个方面,对天台宗佛教音乐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
张栻对佛教的认知、理解和评价主要表现在对佛教影响状况的评论和对佛教教义异于儒学方面的深刻揭示。张栻认为,识得“天命”与否,是佛教与儒学的根本性差异,也是佛教与儒学其它差异的基础;而学者之所以陷于佛教而不自知,就在于没有培植起儒学本根,因而提出“反经”和“固本”作为消除佛教影响的策略。与宋代其他儒者一样,张栻亦存在对佛教误读之情形。  相似文献   

3.
太虚大师是近代佛教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在中国佛教近代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在继承传统佛教慈善的基础上,认为佛教慈善是近代佛教复兴的重要标志,佛教慈悲精神对国家民族复兴和世界和平都有重要意义。在他一生多变的思想历程中,始终把佛教慈善作为其佛教革新思想的重要内容,他广泛参加了诸多佛教慈善的实践活动,并对孤儿教育、慈善医院等佛教慈善有所建言。太虚大师的人间净土理论为近代以来的佛教慈善事业作了新的理论补充,并在实践中充分利用新的媒介手段促进和扩大了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其契理契机的慈善理念同样也蕴含了近代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思想,佛教慈善与佛教教育的紧密结合也构成了近代佛教慈善事业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4.
六朝是诗学和佛教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对诗学的影响和渗透是极为明显的。本文选取佛教引入与诗人思维、佛教崇尚自然与山水诗发展、佛教思辩论说与诗人对诗学言意关系认识、佛教中道观与诗学的折衷方法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力图把握佛教影响六朝诗学的原因、方式和表现。  相似文献   

5.
纳兰性德与佛教具有不解之缘。他高度重视佛教,充分肯定佛教,对佛教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了解。他读了很多佛教书籍,熟悉很多佛教掌故和佛教事物,并与僧人交往。他深受佛教影响,向往佛法与佛界,他的诗词文章表现了佛教的一些基本思想,主要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五蕴聚合,因果报应。形成上述这些情况有主观与客观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佛教自东汉之时传入中国,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着自我调整。辽金时期,基本形成了颇具中国本土特色的外来宗教文化。这种本土化特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艺术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佛教造型艺术。本文主要从佛教中的造像、绘画和建筑艺术三个方面,来分析辽金时期佛教造型艺术的演化。辽金时期的佛教造像,题材较之前代更为丰富,雕刻技法中融入了北方民族奔放、刚健的性格特质。佛教绘画艺术在辽金时期发生了重要转折,不再单纯描绘佛教人物和佛教活动,而是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和人物,传递佛教教义和佛教思想。佛教建筑领域,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对建筑细部进行改良,对后代造型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五年国内对佛教音乐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佛教音乐的概念和功用、佛教音乐的发展、汉传佛教音乐研究、藏传佛教音乐研究、南传佛教音乐研究、佛教音乐的对比研究、佛教音乐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创新利用研究和从时间、空间不同的两个维度对佛教音乐进行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佛教在中土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诸多帝王对佛教的倡导和支持。他们或在精神上崇尚佛教,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而寻求佛教的支持。历代帝王的倡导,导致佛教地位上升,至隋唐时走向鼎盛。  相似文献   

9.
太虚大师是近代著名的大德高僧、佛教思想家和改革家,一生致力于佛教的革兴运动,到处弘法传教、兴办教育、住持寺庙。更重要的是太虚大师提出了“人间佛教”的佛学思想,这是贯穿太虚大师佛教革兴始终的基本精神,至今对佛教的发展还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那么对太虚大师本人及其人间佛教的思想全面深入地了解,对我们今天更好地建设人间佛教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佛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相提并论。从公元前一世纪到第一世纪,在古印度大陆创造了平等的佛教。此后,佛教已经蔓延到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佛教在过去两个汉朝时期从古印度传来。佛教文化也伴随着经文不断引进传播。虽然中国佛教源自古代印度,但佛教在中国开始传播,佛教始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融合的起点。本文将对中古佛教的制度与社会生活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爱情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中的爱情诗有的以女性为主人公,反映她们对男子的思念以及对命运的抗争;有的以男性为主人公,反映他们对女子的爱慕、追求以及思恋。这些诗歌大致揭示了周代及周代以前青年男女的爱情观:对爱情的自由追求和对爱情执着专一的态度,当然,其中也隐约可以看到礼教世俗对爱情的限制和约束。  相似文献   

12.
博爱与爱情或性爱是弗洛姆最为关注的两种爱的形式。他认为,如果没有博爱的德行,你自己对爱的期待也不可能得到满足,从而把能力、人格和德行作为真爱的基础。弗洛姆关于爱不等于性的观点及反对有性元爱的爱情观,对我们今天也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将爱放飞     
从前,有个孤单的女孩非常渴望爱。一天,她走在丛林中,发现两只快要饿死的小鸟。她把它们带回家,放入一个小笼子。经她悉心照料,鸟儿一天天强壮起来。每天早晨,鸟儿都要用美妙的歌声向她表示问候。女孩不由得爱上了这两只小鸟。  相似文献   

14.
从前,有个寂寞的女孩非常渴望爱。一天,她走在丛林中,发现两只快要饿死的小鸟。她把它们带回家,放入一个小笼予。经她悉心照料,鸟儿一天天强壮起来。每天早晨鸟儿都要用美妙的歌声向她表示问候。女孩不由得爱上了这两只小鸟。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张洁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和《祖母绿》发表后在获奖与批评史上的不同命运,从叙事时间入手,借鉴现代民族国家关于个人、家、国关系的理论,发现曾令儿在25年的时间里走出一条由个人之爱向国家之爱、人类之爱升华的宏大之路。与此相对,钟雨用全部情感和灵魂发出了"爱,是不能忘记"的呼唤,从而实现了个人之爱。  相似文献   

16.
丁玲以自身丰富曲折的婚恋体验,带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对人的情感世界展开了全面描写。她以婚恋为载体,承担着特定时期女性生存的苦恼和时代的忧虑,表现了广阔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17.
冰心倡导"爱的哲学",母爱、童心、自然是其创作的主题。她以一颗纯美的童心,崇尚自然,赞扬母爱,其作品体现真善美的完美统一。冰心"爱的哲学"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的思想,体现了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在文学史上甚至在人类史上都将永远闪耀光辉。  相似文献   

18.
杨丽 《考试周刊》2015,(9):98-99
二、对教材的目标定位的反思
  英语经典诵读的课型已经在许多课堂上进行了尝试,有侧重文章韵律的,课堂就应该注重文章朗读时的节奏感。有侧重文章语言之美的,比如《再别康桥》,课堂就应该注重字词句
  的反复诵读、推敲,体会作者的心情。这篇文章我觉得应该是对文字背后的深层内涵的挖掘和迁移,即:“失去爱的方法,最快莫过于将其牢牢地抓在手心;令爱长驻的方法,最好莫过于赋予它一双翅膀--将爱放飞!”所以在课堂的总体设计上,将目标定位为:(1)学会在中英对译的帮助下,用英文解释新单词;(2)学会观察不同角色的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更深层次地理解这篇文章;(3)将文章的中心思想迁移到与父母的关系处理中,找到将爱放飞的关键,并通过写信的方式与自己的父母尝试沟通。  相似文献   

19.
丁玲早期参加过无政府主义者们组织的活动,也与一些无政府主义者有过密切接触,因而受到了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其早期作品对超拔于世俗生活之上的性爱乌托邦的追寻,标志着中国性爱小说走出了五四“爱情-婚姻-家庭”的世俗程序,进入到一个新的精神空间,使中国女性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冰心作品的主题贯串着“爱”和“美”,这取决于她幼年时期情感模式的形成,生活经历、生活环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平和温暖的家庭环境、对大海的一片痴爱、父母的挚情至爱,形成了其情感模式的基础.这种“冰心式的爱的情结”,使她对生命、对母亲、对童真、对自然、对祖国、对人类、对和平怀有温雅真纯的感情,影响了她一生的创作.她以小说、诗歌、散文等不同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爱的内蕴和自己高洁的人格,完善了作品主题,形成了独特的“冰心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