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情题材作品,在语文人文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中学语文爱情题材作品教学存在着突出的问题是:“爱情教育”方法不当,语文能力训练不足。教学爱情题材作品对教师也是一个挑战,需要教师多方面的素养。本文以中学生认知水平、心理发展和语文教育的特点,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对爱情题材作品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2.
读完曾宏燕老师的《情人节的玫瑰绽天在教室里》这篇有关爱情的文章时,我们师生眼前一亮似乎在这里寻找到了多年未曾找到的爱情绿荫,语文教学作为不但要承担起指导学生对优秀爱情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艺术鉴赏,学习掌握其语言艺术的责任,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认识爱情的美好和崇高,懂得爱情的真谛和责任,最终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可谓是芬芳的玫瑰唤起了情感的一片净土,语文教学多年来用教材中的婚恋作品进行情感教育的愿望就要实现了.  相似文献   

3.
爱情是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为帮助中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萌动,上海市率先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增加了一个谈论爱情的单元——“爱情如歌”。这一主题过去在中国的教育系统里一直是个禁忌。因此它的增加引发了一场教育中该不该有爱情教育的大争论。人教版高中教材也有许多涉及爱情的课文,那么在教学这些作品时,要不要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爱情的概念系统,本文翔实地调查了大量的英法文爱情隐喻,经过分析比较发现,英法文爱情隐喻具有共同的概念系统,两者都通过“旅途”、“植物”、“火”、“战争”等概念系统来理解爱情。通过大量英法文爱情隐喻对比进一步证实了当代隐喻理论,印抽象概念主要是通过隐喻来形成理解的,而概念隐喻,至少是爱情概念隐喻存在着认知普遍性.这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语言教学、语言互译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职校学生已经产生了朦胧的爱情意识,在爱情类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要大胆地揭开爱情的神秘面纱,引导学生在阅读经典的爱情文学作品过程中直面爱情、了解爱情、认识爱情,学会理性地分析爱情与自然、爱情与人生、爱情与社会道德等诸多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爱情观,达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提升人生境界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6.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处于爱情的朦胧期和憧憬期,对异性产生亲近或倾慕等情感,并把这种朦胧的情感认作就是爱情。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作者试着从教材中的爱情教育因素和生活中的爱情教育因素两个维度对此问题做一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材中增加了不少爱情作品,如何利用这些作品帮助学生正视爱情,判断爱情,并树立美好健康的爱情观,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认真解读分析这些爱情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真情,正确树立高尚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8.
<正>高中生处在情感朦胧的年纪,对于爱情既有向往也有恐惧,尤其是对爱情诗歌有较大的兴趣。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特点,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与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在高中人教版2003版的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几篇爱情诗歌,如必修一中的《雨巷》《再别康桥》,必修二中的《诗经》《孔雀东南飞》以及古诗《声声慢》等。笔者在此以《诗经》两首中的《氓》为例,试图分析在爱情诗歌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爱情是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也是文学作品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不少爱情作品,在教授这些作品时,有必要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通过这些婚恋作品的教学,让学生去辨别生活中的美与丑、高尚与卑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爱情题材选文的特点,指出了在这类题材文章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以《致女儿的信》为例,谈谈如何更好地针对爱情类题材选文开展教学,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对学生的"爱情观"教育,对于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让学生们理解"爱情"是什么,让学生了解"爱情"的正面与反面,使学生明白"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唯一内容。本文主要围绕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爱情观教育这一主题,结合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简要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作者和女儿谈到了“什么是爱情”。“爱情”对于身心正处于发展中的初中生是个敏感的话题。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爱情”这个话题,要么绕道而走,要么含糊而过。我觉得大可不必。所以对于这样一篇阐释爱情内涵的经典文章,我打算和学生直面“爱情”这一话题,大大方方地谈谈爱情,说说爱情。说一说——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教师可抛砖引玉,先为学生讲一则故事。如:朱丽叶和罗密欧这一对恋人因家族仇恨不能结合,为表示对爱情的忠贞,只能双双殉情的爱情悲剧;或《泰坦尼克号》中的男主人公杰克因为…  相似文献   

13.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自古以来都是永恒的主题,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以爱情为主题的文章,但是在中学语文课堂之上却有很多老师对爱情不是模模糊糊解释,就是避而不谈。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学生对于爱情没有正确的理解,盲目的慕校园恋爱现象,所以怕在课堂上讲爱情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其实爱可以讲,就看老师如何正确引导了。本文以自身教学的经历为例阐释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以及解决的办法,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语文教学,赋有大学生精神成人的重要使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又是大学语文爱情题材作品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语文教学要引导大学生品味爱情经典,领略人生真谛,珍视校园爱情.塑造健全人格,使他们认同社会主流的爱情价值观,从而培养其优良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材收集了不少涉及爱情内容的课文,如《牛郎织女》、《王贵与李香香》、《孔雀东南飞》等。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这些爱情内容,对发挥教材的育人作用,引导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正确处理语文教材中的爱情题材呢? 1.转变教育思想,大胆处理爱情题材。 在语文教学中,还有不少教师谈爱色变,讳莫如深,他们讲授到爱情内容,常颐左右而言他,草草收  相似文献   

16.
祝贺 《教育文汇》2013,(5):40-41
用爱情的心态对教育,一切都将变得美好。爱情的激情是发自内心的,有一种强大的动力,这种动力是不用任何外力的驱使而主动地去追求一种美好的体验。爱情是精神的一种极大享受,抛弃物质的、功利的、狭隘的、患得患失的心理,用一种急切的、期待的美好情怀对待自己的学生,对待教学,教育便和爱情一样,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情是一种高尚纯真的感情,不能以遗传方式自然产生,需要通过教育来养成。"所以,爱情教育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任玲 《湖南教育》2010,(1):33-34
一、起哄:中学爱情诗词教学遭遇的尴尬 一个年轻老师跟我说起一件事:教学诗歌单元,学生读穆旦《赞美》,读到“遗忘的是爱情”的时候,因为“爱情”二字,班上居然窃笑着起哄。我很纳闷,如此深沉凝重的诗,怎么会令学生窃笑起哄?细思之,窃笑也不奇怪。刚升入高中的他们,  相似文献   

19.
爱情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由于情感概念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人类常常需要借助隐喻来进行表达。爱情的表达方式有许多种,人们常常可以接触到爱情的不同表达,可以从中理解到抽象的爱情表达并感受到情感的传递。因此,本文对中英文的爱情隐喻进行对比分析,探索英汉两种不同语言中爱情隐喻的共性和差异,以期能够帮助人们理解不同语言、文化和思维之间的内在关联,并给语言教学带来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贯彻思想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而树立革命的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亦属思想教育的内容。况且,中学生,尤其高中学生已进入青春的爱情萌动时期,易受社会爱情因素的感染,应该引导他们通过典范教材的学习,逐步懂得怎样认识和对待爱情,避免过早地受外界干扰而影响学习。而语文教学比之自然科学来说,于爱情教育方面具有更直接、更便利的潜移默化的条件。因此,对中学教材里描写爱情的作品,我们要下功夫讲好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