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盖鹏丽 《记者观察(上半月)》2014,(2):7-7,9,11,13,15,17,19
正饭局在中国承担了太多的功能,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如中国这般,整部历史都能与饭局联系在一起。正如老子所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自古以来,在中国,政治和饭局就脱离不了干系。历史上的著名饭局数不胜数,改变历史的那些饭局多惊心动魄。每一个饭局,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为了一场饭局,不但双方的谋臣智士殚精竭虑,苦心经营,当事者更是赤膊上阵,赌上了各自的"政治前途"乃至身家性命。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素来崇尚"民以食为天"的说法。鲁迅先生说,中国其实就是一个大厨房。此言不虚,仔细想想看,我们人生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围绕饭桌展开的:同学聚会有饭局,请人办事有饭局,工作联络有饭局,结婚有饭局、升职有饭局……大局小局,人人都有个饭局。饭局成为我们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因自然不在饭,而在局。在中国人的常识中,饭局与其说是解决温饱,不如说是用来联络感情、处理问题。中国人的饮食之道,也是人情融合之道。一场饭局,坐席次序、敬酒先后、祝酒说辞,种种讲究,犹如战场上排兵布阵,其中都有道理。觥筹交错和眼神交汇中,有结交、有请托、有交易、有阴谋,有真心话和大冒险。透过饭局,我们看得到深埋于其中的政治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文化滋味。  相似文献   

3.
跨年     
过了饭局连着饭局的一周后,我终于精准地赶在没有饭局的这天病了。半夜胃痛醒过来,茫然地发了一会儿呆,又茫然地睡去了。 在痛感和困意同时袭来的时候,我以为自己还在台北,住在敦化南路那家4000台币一晚的柯达大饭店里。  相似文献   

4.
毛主席有句名言: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可京城名女人洪晃家的餐厅墙上,镶着一行由霓虹灯拼成的"革命就是请客吃饭",可谓深得中武社交三昧。有好事的调查公司调查显示,请人吃饭是46%的中国人选择的社交方式。如今就连学生、甚至小学生的课余联络,都靠聚餐。职场和官场更不待言,饭局几乎就是第二工作。著名出版家沈昌文先生说起和作者打交道的经历时说:"我是主张吃的。跟文化人,或者思想家要搞好关系,我没别的手段,只有一条——吃。因此到哪里去吃,重要的是我要了解他喜欢吃什么。饮食便于进入主题,就有话可谈了嘛。"饭局各有不同,有人总结得很好:同学请的饭局,可以随随便便,像家人;朋友请的饭局,可以大大方方,像主人;领导请的饭局,必定小心翼翼,像陌生人;请领导的饭局,一定要毕恭毕敬,像仆人。有饭多有局,不同位置、不同目的的饭局当事人,对饭局有着不同感受。  相似文献   

5.
正常在河边走,同学们或多或少都会遭遇这些"饭局"——骗子、真大拿、"装家"……有时候,不要相信眼睛。北京大了,什么样的人都有,北京的饭局,同样能体现出这个优势来。饭局上有一类人是纯骗子,常爱冒充国家重要部委的司局级干部,以号称能帮人办事为由头骗钱。如果骗子骗术高一点,对所冒充对象的周边情况熟悉些,能哄得一些刚认识的老板上当。这类骗子档次最低,被识破后有挨打的风险。饭局组织者自然严防死守,生怕这  相似文献   

6.
"饭局"这一词汇起源于宋代,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历史上的鸿门宴,堪称觥筹交错,刀光剑影,背景波谲云诡,杀机四伏。在中国式政治和日常交往中,饭局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吃饭,而是联系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和利益链。越来越多的公务、商务人士相信,餐桌是一个绝佳的交流平台,相信以餐会或酒会来款待同业、政界要人、名人及重要客户是个好方法。然而,在整个宴请过程中,一旦有一处细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使这种请客吃饭的好事变成坏事,造成大客户流失、被朋友小看、领导不满、职位不保等问题。所以经常跑饭局的人都知道,饭局是聚会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虽然表面上看只是简简单单的一顿饭,里面却包含了很多学问和讲究。对此,很多人直呼,饭局,想说爱你不容易!  相似文献   

7.
2016年9月28日,由米未传媒团队制作的《饭局的诱惑》上线,作为第一波试水网络直播的综艺节目,在传播形态、互动模式、战略布局上,较之传统综艺节目有很多创新之处。本文以《饭局的诱惑》节目为切入点,分析了网络直播综艺节目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做局 饭局?     
正对中国人来说,饮食之道,也是人情融合之道。中国人喜欢请客吃饭,并不是中国人好吃,而是中国丈化的思想内核——群体意识使然。一场饭局,既能是亲朋故交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可以是生意对手间的交锋谈判。所谓人脉,所谓圈子,所谓友谊,所谓生意和交易,最后通通统不开饭局。酒肉虽然穿肠过,交情自在心中留。端的是饭局千古事,得失寸唇知。  相似文献   

9.
“饭局”这一词汇起源于宋代,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历史上的鸿门宴,堪称觥筹交错,刀光剑影,背景波谲云诡,杀机四伏。在中国式政治和日常交往中,饭局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吃饭,而是联系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和利益链。  相似文献   

10.
埋单的考验     
饭局将了,举座寂然,各怀鬼胎,就等那耐心差一点的向服务生叫一声“结账”。  相似文献   

11.
应酬     
有的人是喜欢应酬的,他们中的"领袖人物"被称为是"派对动物"或者"饭局组织者",这类人通常意气风发,左右逢源,握手寒暄,嬉闹玩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于这类人,我并无反感,相反会有不少欣赏之心,人有能力大小之说,能游刃有余于各种应酬之中,掌控场面,皆大欢喜,不是一般人物所能做到的。一场饭局之中,如果少了这类灵魂人物,会冷清得多。  相似文献   

12.
饭局潦草     
年初,去赶了几场很没意思的饭局,多是一些礼到人也必须要到的婚礼酒满月酒什么的。因为出了钱.吃的时候就不免看看菜色,算计成本,于是就吃得很有负担.这是其一;其二,因为同桌共吃的人基本上都是素不相识,看着陌生的筷子们在菜肴里横进竖出.心里就不免先存了一份芥蒂,于是吃得就很是拘束。所以,大凡这样的饭局,绝对不会出现什么酒酣耳热,兴致勃发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常在河边走,同学们或多或少都会遭遇这些“饭局”——骗子、真大拿、“装家”……有时候,不要相信眼睛。  相似文献   

14.
请客政治学     
虽说现在领导们参加饭局都很慎重,可该吃不吃也不对。体制外的且不说,就算体制内,不还有欠眼力的家伙被查之时还收到邀吃短信嘛。但不管身处体制内外,请领导吃饭都是件复杂的事。近之则不逊,远之没气氛,复杂就复杂在分寸太难把握。仔细观察,其实请领导吃饭的氛围如何,往往依赖于领导的个性。所谓领导能力,不仅包括掌控大局的能力,也当包括掌控饭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前天晚上,我遭遇了一个百分之一百的素食主义者,饭局的结果是,我很不体面地愤怒了,最直接的表现是我当着他的面,把一整煲的排骨连汤带水消灭得颗粒不剩。  相似文献   

16.
2010年8月23日.引领昆明时尚生活消费的《大观周刊》联合位于昆明市中心盘龙江畔的“盘龙十七号”带来了一场以“收藏”为主题的欢乐私享晚餐——“‘盘龙十七号’大观饭局”。  相似文献   

17.
虽然我不是那种善于交际的人,但还是有一些朋友的,偶尔会接到他们邀请饭局的短信。这些短信构思得很奇特,读起来特别的有意思!  相似文献   

18.
宁滥勿缺     
朋友罗拉在某次饭局上看着成双成对的人儿顾影自怜,说自己对感情的看法是“宁滥勿缺”,急需找个“活的,男的”,引得闲人马小燕的同情心泛滥。  相似文献   

19.
程实 《报林求索》2012,(8):60-60
<正>朋友有一个习惯,约我吃饭,到时候总是会看到饭桌上有一堆我不认识的人,朋友的朋友们,当然,这些朋友们之间,很多时候也不太熟悉。朋友很自豪,因为作为一个饭局高手,在他看来,是在把自己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也确实,他的朋友们,也确实有些因为这些饭局而熟络起来,成为了朋友。不过,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样,至少对我来说,这位朋友再约吃饭,我总是会找理由推托,因为和陌生人吃饭,即便中间有共同的朋友,还是感觉辛苦。吃饭,原本是朋友之间叙旧的场合,结果变成了社交场所。这样,我就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样的社交生活,自己是否需要。  相似文献   

20.
书名:私信@他们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定价:28.00元我们有多久没写信了?这个问题常见于老派学人的随笔文章里,以及各路文化人聚集的饭局上,用以感叹世道不古、技艺沦丧。其实这是个伪问题——在科技进步、资讯爆炸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