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正在对我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各方面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的地市报,必然要经受各种新的锻炼和考验,读者对报纸的选择更严,评判更多,众多的报刊在读者面前要展开竞争,谁的报纸办得好,谁就拥有更多的读者。为此,报社的采编工作人员必须有强烈的读者意识,要把报纸办得不仅内容新,而且形式美,紧紧地  相似文献   

2.
我们现在处在信息爆炸时代 ,传媒太多太多 ,读者的取舍太宽太宽。做为消费者他们对报纸的需求是“好看”、“有用”、“重要”。要想把读者的视线一把拽过来 ,靠什么?靠的是新闻资源。抓好新闻资源的开掘和利用就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谁更多地占有和更好地运用新闻资源 ,谁就必然会在新闻竞争中胜出。可以说 ,用好新闻资源是做好新闻工作的源头。一个称职的新闻资料员 ,不仅要懂得资料管理 ,同时还要具备“新闻脑”和“新闻鼻”的能力 ,为适应新时期报业工作的需要 ,我们认为新闻资源建设大有可为。一、建立自己的报纸数据库由过去的单一报纸…  相似文献   

3.
无论将来媒体如何发展,党报群众工作的地位不变,因为: 第一,要办好报纸,就必须做好通联工作。新闻传媒之间的竞争之一就是新闻源的竞争。以时代的瞭望哨、社会的晴雨表为特征的新闻纸,要及时、充分地向受众反映客观现实,谁反映得好,反映得快,谁就能赢得更多的受众,谁就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因此,继续把报纸的通讯员队伍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才能保证报纸信息新、真、量大,赢得读者。  相似文献   

4.
一年一度的报刊征订工作又将拉开序幕。有人把此项工作喻为是办报人与读报人之间的一种“双向选择”。其实这种选择对于读报人来说是种主动的参与;而对于办报人来说是种主动的吸引。 如何使报纸能吸引更多的读者?怎样才能使读报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笔者认为,相互间增进勾通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作为一名报人,想说几句心里话、实在话。 话题之一:物质产品要考虑市场需求。那么作为精神产品的报纸同样要考虑市场(读者)的需要。首先,办报人要成为读报人的“贴心人”、“知心人”。社会在发展,读报人的需求也在变。如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社会的变迁,会引起人们互相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等。作为办报人  相似文献   

5.
问题的提起通川日报从1997年元月开始,办起了“周末版”。办“周末版”的目的,就是要在坚持党报性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增强报纸的可读性,把报纸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增大报纸的零售量,以赢得更多的读者。那么,“周末版”怎样才能赢得更多的读者,才能占...  相似文献   

6.
一、市场形势逼迫法制类报纸必须办好要闻版,以参与市场竞争 要闻版是一张报纸的“拳头”,是吸引读者的亮点。据北京地区报纸读者的调查,有76%的读者之所以喜欢阅读报纸,为的是从报纸上获取各类新闻。这个数字也告诉法制类报纸这样一个信息,就是要办好要闻版,用高质量的法制新闻去赢得76%的读者中的一部乃至大部。这份调查材料又说,通过读报纸学习法律知识的读者约占34%,与通过读报了解经济、文化、体育、卫生、生活等方面信息的读者数量相比居于中游。这又提示法制类报纸,必须把办好要闻版和充分施展自身在法律专业知识方面的专长结合起来,以生动活泼的法制新闻和具有权威性的对法律知识的宣传,赢得更多读者的关注与喜爱。这份调查材料还表明,“在报摊邮亭零买报纸已成为读者第一位的读报来源”,在18岁以上的读者当中。52%的人是“在报摊或邮亭零买”而获得和阅读报纸的。因此,法制类报纸应当及早对自己的发行方式、发行渠道作出战略性调整,在巩固和发展固定订户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和面向零售市场。而要做到这一点,办好要闻版,把良好的第一印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吸引和促使他们慷慨解囊就成了自然和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有感而发     
《新闻战线》要我给《总编辑札记》专栏写篇文章,现把过去看稿时想到的一些想法简述如下: 报纸切忌“老面孔”读者看报的共同心理,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喜新厌旧”。读者打开报纸会不出声地问:“今天有什么新闻?”意思是“今天报纸上有什么吸引我看的新闻?”要把读者最关心的新闻放在报纸头版最重要的位置。这是报纸每天给读者第一眼看到的“面孔”。单一化的主题、机械地拼凑的中心、程式化的编辑手法,会使读者感到报纸面目可憎。设计第一版,要统筹全局,力争先声夺人,不拘一格选头条,打破各个报道领域分布的界限,择“要”上第一版,择“新”上第一版,既要考虑头版新闻报道面上的“丰富性”,又要考虑新闻处理上的“鲜明性”。重要新闻,特别是具有本报特色的新闻,要不惜“工本”,运用一切手段突出处理。总之,要使报纸第一版内容“琳琅满目”,“眼神明亮”,一派新鲜。  相似文献   

8.
“大众化新闻”是指社会主义大众化报纸采写刊用的来自于大众生活、传播于大众的这部分新闻,具有“贴近生活、贴近市民、贴近社会”和通俗易懂的特点。“大众化新闻”不是低俗的同义语,越是设置的文化道德的“门坎”较低,越要着眼服务、引导中的升华和提高。 当前“大众化新闻”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是:首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读者、生活的实际出发,在建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并为市场经济服务的最基本道德层面上做文章;同时,要为建立整个社会生活服务的较高的道德局面大张旗鼓地做好宣传引导,为塑造一代新人而努力。 大众化报纸要自觉地做讲道德的模范,做传递社会主义新道德的模范。  相似文献   

9.
报业竞争实质上是读者之争。谁赢得读者,谁就赢得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怎样才能赢得读者呢?我觉得,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党报要赢得读者,就要研究读者,服务读者,心中装着读者,进一步朝着“把报纸办成党、政府和人民都喜欢”的目标去努力。  相似文献   

10.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报纸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提高报纸的“叫座率”,已时不我待。面向基层读者的地市县报如何提高“叫座率”?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大信息量。报纸信息量的大小是以内容是否有使用价值为尺度的。因此,首先应从整个报纸的内容上下功夫。要下决心淘汰那些不含信息的所谓“新闻”,那些没有新意的言论和缺乏特点的图片,包括在广告的选用上,也要根据读者需要加以选择。把好这个关,主要靠转变办报  相似文献   

11.
訚洪 《新闻传播》2009,(6):113-113
在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地方都市报怎样更好地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地增强报纸的服务性,真正地服务读者,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多为读者着想.深入实际了解读者的需求.真正做到与读者息息相通,要经常关注社会生活及其变化.及时地敏锐地捕捉服务领域的各种新信息.是报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法宝”。  相似文献   

12.
今日《生活与修养》,“新世纪致读者“一文中写道:“读书看报本是一种快事,修身养性亦非苦行,愿读者都能在轻松愉悦中有新收获。“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本期《生活与修养》专栏的面孔有了变化。除继续编好原来受读者欢迎的各专栏外,还增加了“看新闻说修养“等贴近读者的新专栏,漫画也登上了大雅之堂。我想,读者品赏这样的“拼盘“,可能是“一种快事“。报纸与文件不同。文件是指令性的,不管你愿不愿看,都必须看,而且必须按此落实。报纸是指导性的,读者可看可不看;喜欢的看,不喜欢的不看。你在版面上老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人家花钱订报还要挨批,谁还想看这张报、谁还想订这张报呢﹖读者把阅读军报当作“快事“之时,就是军报成为读者名副其实的良师益友之日。全社同志应当把这当作新世纪努力的方向。(2001年1月2日) 让读者把看报当作“一种快事”@张宗银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报纸,应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走到如今,其本应具备的服务功能已愈来愈明显,愈来愈为读者接受,社会认可。在我们的体制归属于市场经济之后,一切事物都有了商品的属性,报纸也不能游离于“商品”之外。谁为市场服务的好,谁就有市场;谁能够发掘自己的服务功能,谁就有发行量。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由“武器说”到“服务说”的变革,由凌驾于读者之上的身价下降到“热心微笑”式的服务于百姓生活,报纸的确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报纸上的“文摘”版或“文摘”专栏不断涌现。仅省、市、自治区一级的报纸,就有十七、八家开辟了“文摘”专版,地、市一级的报纸则更多。这个专版,既不同于新闻版,又不同于副刊版,它是受到读者普遍欢迎的一种新的形式。广大读者忙于四化建设,不可能订阅众多的报刊。在这种情况下,在报刊上利用一定的版面把各家报刊提出的新问题、新见解、新经验,新人新事、新材料,摘要介绍给读者,为读者提供方便,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实属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人们阅读报纸的时间在减少。对报纸的阅读方式已经进入了“速读”时代。“速读”的阅读方式,则把媒体从“受众时代”带到了“用户时代”。通俗地说,“受众时代”的报纸做的是大锅饭,读者在“看报纸”,“用户时代”的报纸要做的是小锅菜,用户要使用、要参与、要跟内容和观点互动。  相似文献   

16.
媒体在践行“三贴近”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度,既要注意解决“不够贴近”的问题.又要避免走人“盲目贴近”的误区。一些都市类报纸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占领市场,就走人了“盲目贴近”的误区.犯了导向性错误。这些报纸虽然不是主流报纸,但由于发行量较大.所以在读者中产生的不良影响不可忽视。更有甚者,在受到有关部门批评时。居然振振有辞地用“三贴近”为自己辩护,说他们在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而且这种不良倾向在一些地方有向党报蔓延的趋势。其不良倾向表现在三个方面:把盲目地照搬实际当作贴近实际,即把盲目地复制生活当作贴近生活.把盲目地迎合群众当作贴近群众。此所谓“三个误区”。  相似文献   

17.
知识林     
报纸理论宣传要注重“三新” 时效新。追求时效新,是报纸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尽管理论版有固定的出版周期,不能像新闻版那样强调昨日新闻,但也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所要宣传的内容见诸报端,才能受到读者的欢迎。 论题新。论题新是报纸理论宣传具有新闻性的基础,也是报纸理论宣传区别于理论书刊、吸引读者的优势所在。所谓论题新,是指报纸所宣传的理论问题,必须是读者最近普遍关注的、对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热点、焦点、兴奋点,如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最新社会生活走向、新思想和新观念等。 思想新。思想新是…  相似文献   

18.
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报纸市场化运作,使得报纸商品性的一面越来越凸现出来。报纸的信息质量,即报纸所传播的信息的有效性和丰富性,也成为读者关注的一个焦点。市场经济时代的读者已把报纸信息质量的好坏与自己的权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希望订购的报纸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有价值的信息,应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能损害其合法权益。努力满足读者的信息获知权作为一种大众媒介,传播信息是报纸的主要特征。报纸通过传播各种各样的信息来争取和吸引更多读者阅读和订购,从而实现其办报目的;而读者则期望从报纸上获知更多、更及时、…  相似文献   

19.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报纸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以及操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入世”后的中国报业,更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媒体的编采工作方式正在发生悄悄的变化,不少传统的编采工作思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编采实践面对市场经济,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我们应该对此有所认识,有所研究,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一、读者看报越来越重视报纸的品牌,报纸媒体间的竞争趋于公平和公正,报纸的编采工作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报纸的品牌对于开辟读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谁的牌子越“亮”,谁就…  相似文献   

20.
版面,是报纸丰富多采内容的载体。它或优或劣,每天都在向读者展示着报纸的宗旨、风格、追求和水平,用无声的语言渗透着编辑思想,吸引、引导着各个层次的读者。版面集中反映着报纸的综合水平。 现代晚报在贴近生活、指导生活的同时,更多地参与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多地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更准确地捕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传统的高信息量、高密集的版面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高节奏、高频率的需要,读者需要迅速地了解自己最迫切知道的最重要的东西,因此,通过版面的强化处理,让读者最关心的新闻“跳”出来,应当是现代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