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超 《中国德育》2024,(7):20-23
准确理解学雷锋活动的政策演进,是推动学雷锋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前提。以1963年以来各时期的学雷锋活动政策文本为依据,将学雷锋活动历程划分为蓬勃兴起、探索调整和常态化发展三个时期。通过考察不同时期学雷锋活动的经验,发现其内在逻辑理路主要体现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凝聚奋进力量、活动内容顺应时代需求、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等方面。未来,为推动学雷锋活动深入开展,应形成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良性互动,激发学雷锋活动新动能;增强教育合力,形成良好榜样教育生态;发挥榜样力量,绽放雷锋精神的时代光芒;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学雷锋与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度分析,发现两者在指导思想、本质内涵与终极目标具有完全的一致性,存在着内在的契合共通性。因此,创先争优活动以学雷锋为载体,有利于实现创先争优从价值引导向行为实践的转化、从规范约束向榜样示范的转化、从政治追求向道德提升的转化。同时两者的契合与互动,不仅为高校创先争优提供了新路径,也为学雷锋常态化提供了新动力。  相似文献   

3.
《滁州学院学报》2021,(3):107-111
应用型本科院校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连接高校与校外实务部门的纽带,其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产教融合与协同育人的重要依托。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由于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功能定位不清、基地管理与运行机制不健全、基地建设保障不力,导致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重形式轻内容。因此要从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社会服务功能发挥、产教融合与协同育人的高度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合作双方应本着共建共享的理念,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共同推进基地建设,实现高校与校外实务部门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青年志愿者行动在高校的开展,是新时期为传统的学雷锋活动注入新的内涵.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既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又将自身的个人价值观与实现社会价值统一起来,成为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在校园文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不平等、基础教育均衡化和"互联网+教育"并行发展的背景下,校外补习进入新阶段,其特征是广泛参与和深入参与。校外补习逐步发展为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的校外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受到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因素的影响。当前校外教育领域出现三大趋势:一是基础教育均衡化政策和高等教育的分层发展战略促使基础教育竞争从校内转向校外;二是经济不平等的环境中,父母加大了对校外教育的参与,密集化育儿文化出现并广为扩散;三是互联网等技术的普及消除了校外补习的有限参与障碍,拓宽了家庭教育选择的范围。政策—文化—技术的互动促使家庭的校外教育活动参与日趋制度化。其后果是基础教育从"高校内竞争、低校外竞争,低补习参与"的低水平均衡转化为"低校内竞争、高校外竞争、高补习参与"的高水平均衡。在后补习时代,校外教育活动逐步成为社会分层与流动的主要工具。政府应调整对校外教育的认识,承担起弥合校外教育参与的阶层差异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必须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高校作为"学雷锋"活动的重要阵地,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必须不断创新"学雷锋"活动的机制,不断激励大学生发扬雷锋精神。通过"爱心学分"实施方案为"学雷锋"活动持久化进行提供有利保障,引导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推动大学生"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雷锋精神的实质,新时代可以诠释为志愿服务.学雷锋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它推动了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突飞猛进地发展,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然而我国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起步较晚,存在不少问题.目前存在志愿服务制度、机制体系不完善,组织定位不清楚,大众对志愿服务工作认识存在误区,资金短缺与监督缺失,项目化程度低等深层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能对新时期高校开展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职业互动,是指高校辅导员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与其他教育主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文章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呼唤辅导员职业互动、高校辅导员职业互动类型、高校辅导员职业互动的开展与运行三个方面深入探索了高校辅导员职业互动类型及运行机制。通过全面透析高校辅导员实现职业的良性交流和互动,引导高校辅导员完成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目标,进而构建起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有效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使用情况的调查,提出目前校外实训基地管理与使用存在五个方面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并论述了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创新、互动创新、激励创新”等三项措施,最后指出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新形势下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尤其是在高校大学生党员群体中大力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并使其常态化,将极大地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1.
高校与地方共建校外产学研基地是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长效机制的重要方式。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模式与机制创新,促进产学研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产学研工作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以更好地推进高校校外产学研基地建设为目标,介绍了国内高校校外产学研基地建设现状,分析当前产学研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就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外产学研基地建设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除了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推动高校依法治校外,高校信息公开还具有第三种意义,即提升高校的公信力。对高校信息公开第三种意义的逻辑证成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信息公开提升高校公信力和信息屏蔽减损高校公信力。从公信力提升的视角,我国高校在信息公开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诚意传递、空间占先、互动反馈、边界调整等策略实现高校信息公开的第三种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高校推进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的理论意义,认为高校要弘扬和发展雷锋精神,以雷锋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育人是关键,应该着重从雷锋精神及雷锋式人物进行宣传教育;着重从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反馈机制开展育人活动效果的评估和改进;着重从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长效机制实现雷锋精神育人活动的持续性、广泛性和深入性.  相似文献   

14.
学雷锋活动是高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是十分重要的德育资源,但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并且有效地发挥它的育人价值,并建立常态化的学习和践行机制与路径,是大学生德育教育重点探索的课题。通过分析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必要性,从价值认同探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进行的可行性,设计出可供选择的路径与机制,以期为大学生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开展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3年是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在此历史节点上,党提出了“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新的时代命题.青年志愿者服务为推动高校学雷锋活动提供了有效的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相结合的方式、活动载体和评价机制.以青年志愿者服务为载体,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一要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加强志愿者参与学雷锋活动的能力;二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强化志愿者参与学雷锋活动的动机;三要建立科学的实施机制,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运行;四要建立规范的评价机制,确保学雷锋活动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6.
志愿者行动与学雷锋活动之间具有自愿、利他、奉献的共同特征,同时二者在兴起的社会背景、经济环境、精神内容和境界以及实践方式等方面又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和长处.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可使双方相互利用彼此的长处和优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应将雷锋精神作为志愿者行动的重要精神支柱,借助志愿者行动使学雷锋活动做到经常化、长期化、大众化、多样化,使志愿者行动在相当程度上成为学雷锋活动的载体,实现志愿者行动与学雷锋活动的双底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50年的发展进程中,雷锋同志的事迹、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得以在广大师生中不断弘扬。雷锋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党中央对学雷锋活动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和部署,各级团组织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青年中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积极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谈地方高校图书馆为地方服务的定位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高校图书馆为地方建设和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不仅是由其性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反哺社会的内在要求。文章从地域、学校、图书馆三个角度,探讨了应遵循三项原则、加强服务定位研究,区别发展校内、校外服务,以实现信息服务层次化。  相似文献   

19.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2):F0002-F0002,F0003
4、校外实习:建立校企一体工作站,校企互动双赢与行业企业广泛合作(尤其是银座商务学院),建立多个校企一体的校外实习管理工作站,以此为纽带,即时跟踪、管理学生实习情况,沟通反馈信息,实现校企互动双赢。除有形的工作站外,在软性的制度建设方面,也全力加强,切实保障了校外顶岗实习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教育不仅是解决理论与实践条块分割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根据对重庆市相关高校校外实践教育情况的全面调研,本文分析了众多高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从政府、企业、学校三个层面着手,转换人才培养思路,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