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的使命不仅仅是寻找答案,更在于提出问题。去年年底,美国评选出过去25年来最具争议的25个问题,这25个问题目前多数尚无答案,你对它们有一些设想吗?  相似文献   

2.
美国《纽约时报》的科技周刊《科技时代》日前评选出过去25年中最具争议的25个科学问题。尽管这25个问题中的多数目前尚无答案,但《科技时代》指出:科学的使命不仅仅是寻找答案,更重要的在于提出问题。这25个科学问题是:  相似文献   

3.
美国《纽约时报》的科技周刊——“科技时代”日前评选出过去25年中最具争议的25个科学问题,以此作为该刊创刊25周年的纪念。尽管这25个问题中的多数目前尚无答案,但“科技时代”指出:科学的使命不仅仅是寻找答案,更在于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美国《纽约时报》的科技周刊——“科技时代”评选出了最具争议的25个科学问题。尽管这25个问题中的多数目前尚无答案,但“科技时代”指出:科学的使命不仅仅是寻找答案,更在于提出问题。最具争议的问题有哪些?  相似文献   

5.
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兴衰成败的大问题。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经过百年来的不懈探索,我们党先后给出了“第一个答案”和“第二个答案”。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两个答案”的深刻内涵与相互关系,是理论界广泛讨论的重要问题。如何准确把握“两个答案”的结论和内涵、如何认识“两个答案”的探索历程和形成发展以及如何认识“两个答案”的联系与区别,是当下深化“两个答案”研究需要厘清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彩龙 《中学理科》2006,(10):87-88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广西卷中,选择题占70分。对于单选题来说,随机抽样,答对的概率是25%;如果排除其中的一个答案,答对的概率就是33.3%;如果排除其中的两个答案,答对的概率就是50%;如果排除其中的三个答案,答对的概率就是100%。对于多选题来说,只要排除其中的两个答案,答对的概率就是100%。所以,在做选择题时,对于答案不够明朗的小题,充分利用排除法,可使难度降低,让答案逐渐明朗,这样可以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也可以缩短解题的时间。以下以2004年高考《生物》广西卷的部分选择题为例,说明利用排除法解题的思路和技巧。  相似文献   

7.
自然科学重要吗?战争是否终将毁掉一切?人类能登上火星吗?人的大脑是怎样工作的?地心引力到底是什么?我们能发现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大陆吗?人体中到底有多少个器官可以移植?我们应该吃些什么?下一次冰河纪什么时候到来?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人类究竟能活多长?性别是必须的吗?人类将面临的下一场大瘟疫是什么?2003年年底,美国《纽约科技周刊》的“科技时代”栏目评选出过去25年中最具争议的25个科学问题,尽管这其中的多数问题目前尚无答案,但科学的使命不仅仅是寻找答案,更在于提出问题。过去25年中最具争议的25个科学问题是:机器…  相似文献   

8.
美国《纽约时报》的科技周刊《科技时代》日前评选出过去25年中最具争议的25个科学问题。尽管这25个问题中的多数目前尚无答案,但《科技时代》指出:科学的使命不仅仅是寻找答案,更在于提出问题。这25个科学问题是:1.自然科学重要吗?2.战争是否终将毁掉一切?3.人类能登上火星吗?4.人的大脑是怎样工作的?5.地心引力到底是什么?6.我们能发现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大陆吗?7.人体中到底有多少个部分可以移植?8.我们应该吃些什么?9.下一次冰河纪何时到来?10.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11.人类究竟能活多长?12.性别是必需的吗?13.人类将面临的下…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至三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未选全或未作选择者,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25分)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数学试卷中,选择题是常见的题型,一股分为命题和备选答案两部分。它给出一定的条件、问题和3~4个可供选择的答案,往往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也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是正确的,称为多重选择题。选择题中有的是容易混淆的概念,有的是经常忽视而易错的问题,有的仅一字之差,有的似乎都有道理。教会学生解一些几伺知识中选择题的解题策略和技巧,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提高解题能力。现举例如下,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吴国和 《河北教育》2006,(12):34-36
在小学数学试卷中,选择题是常出现的题型。选择题的结构分为命题和备选答案两部分。是给一定的条件、问题和3-4个可供选择的答案,往往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也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是正确的,称为多项选择题。有的是容易混淆的概念,有的是经常忽视而易错的问题,有的仅一字之差,有的似乎都有道理。教会学生解一些几何知识中选择题的解题策略和技巧,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现举例如下,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开放性习题的设计一、开放性问题的类型:1.一问多答。一个问题,可引起广泛的联想,有多个独立的答案。2.一问多思。一个问题,答案唯一、但有几种解答思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展开讨论,寻求最佳方法。3.一问“一答”。一个问题,就答案的内容而言是唯一...  相似文献   

13.
《新作文》2002,(Z3)
【构思】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疑问层出不穷,答案丰富多彩,并以冰融化后是水,也可以是“春”为例,后面的答案突破常规,更有创意。然后作者从认识论的高度进行透彻的理性分析,论述了答案不同的原因。呼吁人们要大胆求异,勇于创新。文章内容深刻透彻,推理有独到之处。在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上,疑问总是层出不穷的。小时候的我,最先接触的书籍便是《十万个为什么?》。那是不是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呢?不,绝对不是这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许多问题都有着几个不一样的答案。前段日子,我曾经看到过一幅漫画,名叫“谁对?谁错…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常运用的方法。通常,教师对所提的问题预适的答案只有一个,而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同,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同的答案。提问是一门艺术,而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答案更是一门艺术,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慎重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的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的复杂程度是不相同的,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要求也不一样。好的问题除了在内容上能够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外,更为主要的是在形式上要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这是教师课堂提问能否成功的关键。   一、容易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的特征   一般说来,容易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在形式上有这么三个特征:   1问题要有答案,但答案不直接   所谓不直接不是说没有明确答案,而是答案不是现成的,至少学生不思考是无法从教材中直接找到明确答案的,而且要让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回答得上来。换句话说,就是要让学生思…  相似文献   

16.
上一期我们关注了高三新生应该思考的几个大问题,相信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和思考,大家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答案,并用这个答案指导着高三学习。  相似文献   

17.
静脉输液的物理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开口的、体积为1.25L的雪碧瓶装满液体,用针头在底部钻个小孔,液体从小孔流出,如果最初每分钟流出125mL,液体是否10分钟全部流完呢?答案是否定的,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8.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教学教材第25页中,提出了“五种正多面体”的图形.正多面体是不是只有这五种?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数学开放题,又叫做数学开放型(性)问题。它的特点是:或者题目的已知条件不完备,即条件要么不足,要么多余;或者问题的答案有多样性,可能没有确定的答案,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答案(不同于一题多解);或者既没有确定的条件形式,也没有确定的结果形式,而且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可套。例如,下面的问题都是适宜初中学生做的开放题。问题1 钟表上有12个数,请在某些数的前面添上负号,使钟面上所有数的和等于零。问题2 小民家离学校23千米,小德家离学校34千米,小民家离小德家多远?问题3 有一块长45米、宽25米的长方形空地,想建造一个…  相似文献   

20.
筻在解某些数学题时,有时要根据题目的一部分条件,先把可能的答案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再根据另一部分条件检验,筛选出题目的答案。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列举筛选法。下面举例说明。例1摇一个数是5个2,3个3,2个5,1个7的连乘积。这个数的两位约数中,最大的是几?〔分析与解〕题中所给数是25×33×52×7,依次考察99,98,97……从中筛选出所求的数。因为99有质因数11,所以它不是已知数的约数。又因为98有两个质因数7,97是质数,所以它们都不是所求的两位约数。而96=3×25,所以是这个数最大的两位约数。例2摇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