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阳豪族是东汉豪族的典型代表,研究南阳豪族可以把握汉代豪族的整体特征。东汉南阳豪族政治上表现为世官化。南阳豪族在为官期间大多清正廉洁,指陈朝政得失,推行教化,发展教育,安抚百姓,维护社会治安,发展经济,造福人民,促进了东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对东汉政权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登上政治舞台是东汉南阳豪族文化上经学化的主导因素;东汉统治者自身重视经学,进而形成了研习经学的大环境,这对南阳豪族经学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维护南阳豪族自身政治、经济等利益的需要是东汉南阳豪族研习经学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敦煌悬泉置F13出土的一枚有关《列女传》的汉简,对于考察东汉初期门阀政治的形成和女性观念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简文记载“大司马吴公女嫁为南阳太守男”,反映出东汉初期上层官僚与地方豪强的结合,是东汉门阀政治的典型写照。简文所记“妇谒归,负期一日”而要载于《列女传》,反映出东汉时期女性观念的转变。悬泉《列女传》简还使我们对敦煌汉简中的一枚《列女传》简作出了正确的释读。  相似文献   

4.
刘秀与南阳是东汉政治史研究的一个传统课题,从中可以看出南阳豪族对于东汉王朝建立的贡献,以及东汉前期政治斗争中南阳势力所起到的作用。日本学者宇都宫清吉先生另辟蹊径从舂陵刘氏侯家的经济实力及其在南阳社会影响入手,使得研究别有新意。特别是文章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继续研究,当然文章中也出现一些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揭露东汉末年的黑暗政治、揭示社会黑暗的根源、预示东汉灭亡的趋势等方面,对东汉辞赋家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政治鲜明性在汉赋中是少见的,因而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东汉前期,儒学的思想统治地位真正确立,儒学成为思想化的主流,谶纬盛行。白虎观会议实现了谶纬、今古经学的合流。东汉中后期,儒学的地位发生动摇,各种化思潮兴起。思想化的多元化为诸葛亮政治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营养,其治蜀的政治措施是对汉末诸种化思潮的发展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西汉召信臣开凿陂堰沟渠数十个,总灌溉面积数万顷。东汉杜诗对其加以修复,又新修一些水利工程,使南阳水利设施更趋完备,呈现出陂泽棋布、沟渠纵横、堤埂相连的特点、促进了南阳农业经济的发展,至今南阳还存在不少汉代水利工程遗迹。  相似文献   

8.
东汉(公元25-189年)时期,于集市贸易方面,虽多因袭古制旧俗,但也出现了新的动向。一是趋市之风兴盛,致使参与集市活动的主体结构发生变化;二是边境以“互市”为形式的集市贸易勃兴,反映了东汉政治经济的对外吸附力;三是奢靡之风注入城中集市,体现出集市贸易为豪门大族服务的特性。一、东双超市之风。东汉,属家族当政。豪族,很大程度上又属富商大贾。如开国皇帝刘秀,系南阳人.“南阳西通武关、即关,东南受权、江、谁。宛亦一部会也.俗杂好事,业多灵”①。刘秀原本就是南阳兼营商业的大地主,在新莽末年,越南阳饥荒,以高…  相似文献   

9.
东汉外戚的权势在中国历史上的实属罕见,他们仗恃淑房之宠、掖庭之亲内干机密,出纳王命,典领军队。卫国安邦,对东汉政治的兴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各个政治军事集团政治目标不同,以刘备、诸葛亮为首的蜀汉集团,以“复兴汉室”为目标,时内发展生产,对外结好孙权、和抚夷越、北伐曹魏,在推动历史发展的同时,由于长期频繁地对外用兵,对蜀汉社会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明显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道家黄老之学在东汉时期并未得到统治者的明确提倡,但经过西汉二百余年的影响,黄老之学非但远远没有消绝,在东汉初年动乱初平之际,实际上得到了统治者的格外青睐,黄老思想提倡的为政原则得到运用,黄老学者受到尊崇,由此造就了东汉初年的稳定和繁荣,在以后的政治中也始终可以看到它的踪影。黄老思想作为一股潜流,已深深渗透到东汉政治之中  相似文献   

12.
简评羊续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在统治阶级内部,确实出现一些为政清廉,关心民间疾苦,维护民族团结的官吏,这种情况是很值得史学家、伦理学家关注和研究的。本文仪就东汉灵帝时南阳太守羊续的为政清廉做些介绍和评价。汉灵帝是东汉末期的皇帝,在位时期,政纪腐败,经济衰落,卖官籍爵盛行,贪污贿赂成风,追求奢靡荒建生活成为有权有势人的时尚。而南阳太守羊续刻反其道而行之,自己为官清廉,对官场腐败深恶痛绝。这种反差现象很值得人们深思,并进行总结。他身居南阳太守,生活却非常简朴。穿的应是经罗绸缎,而他却是破旧的衣服,吃的应是…  相似文献   

13.
从本质上说,谶纬是以天人感应为理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诠释手段、以经学与神学合一为根本理念的一种独特的学术现象,是今经学制约君权、指导政治的内容的自然延伸。在特定政治背景下,谶纬被一些人所利用,为争夺王权服务。东汉初年,统治为了巩固君权的需要,有意识地对谶纬加以改造,使其失去了对政治的干预作用,而成为解说封建伦常的某种工具。  相似文献   

14.
论王符"民为国基"的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符,东汉末年著名的社会进步思想家,针对当时社会流弊,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民为国基”的社会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充足的史实 ,客观地论述了东汉名将马援在镇抚西北诸羌和交趾骆越的过程中 ,表现其突出的政治才能以及他为东汉政权的巩固和统一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及其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皇权异化,士大夫对皇权表现出明显且复杂的制衡性:既有道义制衡,亦有权力制衡。东汉中后期士大夫对皇权的制衡,对当时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后期的政治特征以及士大夫阶层在形成和发展前期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7.
宛”和“南阳”在东汉末年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历史地域概念。“宛”,是县名,即南阳郡治宛县,“南阳”,是郡名,即指南阳郡。陈寿在《三国志》各纪传记载中对“宛”和“南阳”这两个概念是分得很清楚的。同样在裴松之所注引的书中,对“南阳”和“宛”的区别也是很鲜明的。后世治史者继承了这一传统观点,在所有史籍记载中都持统一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自西汉武帝时实行“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儒学即与政治结合,并加速在社会中的传播,初步参与西汉政治社会化进程。在东汉时期,这个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同样是以儒学为中心展开的。东汉诸帝大多都有较好的儒学修养,他们推动了政府对儒学的提倡,也促进了社会上层阶级的儒学化。这一时期,儒学以从社会上层到社会底层、从若干个中心向更广区域两个向度传播,引起东汉社会儒学的同质化,儒学价值逐渐成为普遍的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东汉政权是以光武帝为首的南阳豪强地主为主体的士族武装集团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就注定了东汉皇权与世家大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建国前光武帝对功臣、世家的分封、拉拢态度和建国后对功臣、世家的怀柔和抑制两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20.
南阳汉文化的特色及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西南部的南阳在汉代文化灿烂,独具特色;思想文化活跃,兼容并包;科学和艺术先进;民风淳朴,赴仁蹈义,勇于进取;人才辈出,著述丰厚;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究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南阳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交通发达,社会政治地位优越、历任郡守励精图治,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社会经济繁荣,传统文化渊远流长,源泉丰富,荟萃四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