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是一部目录学著作,书中体现了辑录体的编撰方法.从目录的辑录体出发,结合<经籍考>,说明了辑录体的定义、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献通考·经籍考》撰成后,多种目录学著作都仿其体例,采用了辑录体提要,从而完成了辑录体目录的扩展,这与各科学术的发展、私家藏书文化的发展以及地方文教事业的繁盛有着紧密联系.这种扩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古典目录学角度出发,结合中国古代史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发展,遵循全面深入、整体把握的原则,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文献通考·经籍考>辑录体体例的产生,介绍其资料来源,全面分析辑录体体例的方法特点,并阐明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姚名达关于编目的思想,主要论述了编目的八点宗旨、四种提要(叙录体、注释体、传录体和辑录体提要),主题标引的五原则等。  相似文献   

5.
从辑录体提要的编辑体例方面探讨了《文献通考·经籍考》在目录学上的创新及价值。  相似文献   

6.
孙诒让的《温州经籍志》被赞为"地方艺文志之冠",但前人的评价要么过于笼统,要么认为其仅是模仿马端临和朱彝尊的辑录体体例而为。其实,与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和朱彝尊的《经义考》相比,《温州经籍志》对辑录体做了许多有益的补充,其主要表现在著录全面兼及考辨、分类适当次序合理、著录内容详略得当3个方面,在目录著录体例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传录体辩     
我国古代目录学者经过对前人的目录工作实践经验,学术思想的不断总结和继承,加之自己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发展,使中国古典目录学日臻完善,终于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目录学知识体系。在文献内容的揭示方面,古代目录学者创造了解题之法。我国古代目录学传统思想历来对书目之解题极为重视,将其作为评判书目编撰质量优劣、学术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准。对于古代解题,近现代的目录学专家和目录学工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已公认其共有三种体例,即:叙录体、传录体、辑录体。对这三种体例的概念、特点、作用及相互关系的研究也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特别是对叙录体和辑录体已有了较明确的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东京志略》系清代学青宋继郊先生辑录的一部地方文献,是河南大学图书馆馆孤本,讲21册5函,一般为半叶8行21字,间或不等。书中有辑录音多处眉批、按语及修订痕迹等。皮纸、无边框界栏,字迹工整,多为馆阁体,书首留毛边,纸钉装订。  相似文献   

9.
古代经典原著阅读是中国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针对古代经典原著阅读难以开展的问题,提出了采用超文本技术和传统目录学辑录体提要方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古代文化经典的数字化导读与学习方案.  相似文献   

10.
程得中 《编辑之友》2011,(8):110-112
学案体史籍,是我国古代史家记述学术发展历史的一种特殊编纂形式,其源于传统的纪传体史籍,系变通正史中的《儒林传》《艺文志》,兼取佛家灯录体史籍之所长,经过长期酝酿演化而成。所谓学案,就其字义而言,意即学术公案。公案本佛门禅宗语,即档案、资料之意。顾名思义,学案体史籍以学者论学资料的辑录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