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晴 《家教世界》2014,(5X):23-23
<正>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拟声词"扑通"。2.乐意大胆地跟着教师表演故事。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一份。2.青蛙、鸭子、乌龟头饰若干。3.事先布置角色游戏活动场地。活动过程:一、播放课件,分段理解故事内容1.播放课件一,教师提问。师:"一只小青蛙,呱呱呱,呱  相似文献   

2.
目的:1.欣赏并理解作品,会运用作品中的语言比较连贯完整地回答问题。2.懂得为大家做好事,自己也会得到快乐的道理。3.能大胆地与他人交往、交流。准备:1.根据故事内容绘制幻灯片或图片。2.每人1个小花籽头饰。过程:一、理解故事的前半部分。1.出示小花籽。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有关小花籽的故事。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的第一、二自然段。提问:  相似文献   

3.
音乐教学中引入音乐故事的形式,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培养孩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音乐故事引入课堂教学可从三方面入手:参与、激发、培养——让孩子的入门兴趣"鲜活"起来;听辨、模仿、感受——让孩子的感知开发"鲜实"起来;想象、品味、创新——让孩子的构建大胆"鲜新"起来。  相似文献   

4.
活动目标1.理解"狐假虎威"成语故事的内容及情节,丰富词汇:半信半疑、得意洋洋。(重点)2.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角色的理解和看法,并能运用语言、动作、表情创造性地表现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及角色特点。(难点)  相似文献   

5.
朗读故事     
"朗读故事"是什么活动 "朗读故事"是指成人(通常是家长或教师)将故事书中的文字育读给儿童听的一种活动.在听的过程中,儿童会经常询问有关故事内容,或者字词的意思;而成人亦会按需要与儿童谈论故事的内容,解释艰涩的字词,或偶尔以提问来了解儿童对故事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在绘本《蛤蟆爷爷的秘诀》阅读活动中,教师根据绘本"画面蕴含神秘感""情节层层深入,富有一定的惊险性"的特点,尝试以逐图阅读、自主阅读、亲子阅读、集体阅读等多种阅读方法,激发幼儿阅读兴趣。通过以提问引发幼儿猜想,激发幼儿自由讲述欲望。同时,用恰当的音乐进行烘托,让幼儿感受故事意境,并在课件中制作动态标志引导幼儿观察画面。通过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的运用,幼儿在积极思考、大胆猜想、轻松快乐的阅读氛围中理解了故事,同时获得了相应的生活启示。  相似文献   

7.
陈彦 《幼儿教育》2012,(Z1):48-49
故事《一样的雨伞》富有童趣,十分适合小班幼儿欣赏、学习。原方案设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故事内容。不过,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认为原方案的设计显得游戏性不足,有些环节还有可改进的空间。如,在幼儿翻阅小图书、理解故事环节,教师可让幼儿针对"小正的雨  相似文献   

8.
活动目标 1.理解并初步学习完整地讲述故事(内容附后)。 2.能围绕故事主题大胆表述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3.感受小蜗牛善良、爱朋友的美好情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朗读并背诵课文。3.懂得寓言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其中蕴涵的道理。重、难点:探究种田人事与愿违的原因及给人们的启示。教具准备:投影仪、VCD、碟片。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什么叫“寓言”?你读过哪些寓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32、寓言两则”(板书)。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了,现在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则寓言故事。不过,可不能白看,看过后,你要告诉老师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的名字是什么?2.观看后汇报(略)。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守株待兔》。3.…  相似文献   

10.
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故事教学是幼儿园语言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故事教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优秀的儿童故事蕴含着幻想与诗意、自由与欢愉、活泼与灵性……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喜欢听故事,所以幼儿园要讲故事。"用生动、活泼、有趣、直观的故事形式吸引幼儿,会让幼儿凭借故事提供的线索,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思维的通道,从而使天性得到舒展和开发,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笔者的教育实践和摸索发现有时候"小智慧"尽显故事教学的价值,往往可以达到更好的故事教学效果。如何使故事教学价值得以回归,本文将在实践层面上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动画片是国内外公认的非常适合幼儿教育的形式之一.动画片中的语言能够帮助图像更好地表达人物的内心或事物的特征,是其重要表现元素.为了更好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动画片中的语言不能简单地按"故事剧本"来设计.作者在论文中提出了几点动画片的语言设计策略:讲求韵律、句子短小简练、尽量使用大众语言和规范的口语,以期对幼儿动画片研究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2.
活动一认知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词:摇摇晃晃、艰难;学习句式:先……接着……再……最后……。2.通过发散性提问,激发幼儿大胆表达所思所想的兴趣,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社会性目标1.让幼儿明白不挑食及锻炼的重要意义。2.引导幼儿善于...  相似文献   

13.
马洁 《早期教育》2009,(12):36-3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2.能依据故事提供的线索大胆想象,会根据动物不同特征,合理地续编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4.
"故事中心"英语教学是以学生未来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故事"为出发点,以模拟情景演绎"故事"为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融入"故事"中,如组织策略、激励策略、提问策略和反馈策略等。当然,以"故事中心"为核心的英语教学法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以课文为背景为学生讲述"故事"、提问"故事"内容,进而创设真实情景,由学生进行角色模拟,从而促进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有助于在真实故事情境中传递其需接受的信息和语言策略,进而提高其交际能力和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5.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体验阅读的乐趣。2.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相似文献   

16.
梁夏英 《辽宁教育》2005,(11):33-34
一、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1.策略诱趣(1)电视诱趣。我根据儿童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片,看儿童节目。学生惊讶得直瞪眼,因为在这以前,老师和家长从来都不主张让他们看电视。我笑着告诉他们:“你们可以大胆地去看。不过,这些内容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故事无穷无尽  相似文献   

17.
<正>【活动目标】1.通过想象、猜测、讲述,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2.仔细观察动物的咬痕,学习角色间的对话。3.体会故事角色的情感变化,感受活动的乐趣;感受故事的有趣,幽默的情节。【活动准备】PPT、电子白板、自制大饼、实物饼干若干。【活动过程】一、出示课件,引起幼儿欣赏兴趣1.出示图片,观察大饼。师:小朋友,这是什么?这是一块怎样的大饼?这块大大的、圆圆的大饼会是谁做的?2.根据图片提问,引出问题。  相似文献   

18.
动画片的成功与否与其故事的选择有很大关系.鉴于目前国产动画片在世界该领城中所处的困境,笔者对经典动画片的故事来源与特点进行了一些分析与归纳,结论是凡能成为动画片中的经典作品,它们的故事无不来自于对精品的改造.  相似文献   

19.
小学英语高年级故事教学应在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加强对故事内容的分层处理,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推测、理解故事大意。寻找细节信息等,逐步发展学生的阅读策略与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杂剧被公认为是"西游"题材作品中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它在继承了诗话的基本框架之后,又大胆地进行改进与创新:在故事结构方面,确立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增强了故事整体的逻辑性,并开始关注到戏曲的舞台效果,奠定了诙谐、幽默的艺术风格.这些创新,使其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增加了其在"西游"题材故事中的影响力,并成就了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