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压强计是由金属盒、橡皮膜、乳胶管、U形管、刻度盘、有色水等组成,使用前应先组装.在组装时,由于乳胶管在向U形管上面套时,会使U形管内的左右液面不能相平,需要通过调整或重新套装,使液面相平时才能使用;另外,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测量几次后,也会出现U形管内的左右液面不相平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大气压测定”一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液体压强的公式、连通器、大气压强等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实践证明,本节教材若按课文的论述进行教学,学生普遍对大气压测定的原理感到比较抽象、难理解。所以,在演示托里拆利实验测定大气压之前,教师可补充演示以下二个辅助实验,(作为过渡性实验)以帮助学生对托里拆利实验的理解。一、取两端开口的U形玻璃管一支(可用压强计玻璃管),在管内注入约一半红水,静止时,左右管液面一定相平(如图1)。问学生为什么?(学生即能回答:同种液体  相似文献   

3.
压力锅是一种家庭常用的炊具,由于它的密封性良好,可用来做很多物理实验。下面就介绍一种用压力锅组成的多功能实验装置,供同行参考。1 实验装置用一根较长的橡皮管将压力锅的排气孔与三通管相连通,再用一节短橡皮管与微小压强计的U形玻璃管相连通。在U形管内注入红色水,待两管液面相平后用橡皮帽将三通管的第三个管口套住,如图1所示。2 实验方法a.气体的热膨胀。 用双手按在压力锅的锅盖上,由于手的温度比压力锅锅体温度高,立刻会看到与压力锅相连的U形管的一端液面下降,另一开口管的液面上升,说明气体的体积增大,这表明气体的温度升…  相似文献   

4.
孙吉凤 《中学科技》2023,(14):34-35
<正>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重要实验,也是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实验之一。学生活动卡实验名称: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器材:U形管压强计、大量筒、水、盐水。实验步骤:1.按压U形管压强计金属盒上的薄膜,U形管两边的液面会形成高度差。  相似文献   

5.
1.提出问题题一只U形管压强计中盛有水,将压强计放入某种液体中10cm深处时,压强计两管中液面高度差为8cm,求该液体的密度,解根据P1=P2,有ρ液gh液=ρ水gh水,即ρ液=(h水/h液)ρ水=0.08m/0.1m×1.0×103kg/m3=0.8×103kg/m3.我对本题的解法产生疑问,为什么有p1=P2?课堂上我们用压强计来研究液体的压强时,发现橡皮膜在液体中越深,U形管中液面高度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章第四节中 ,课文的连通器原理演示实验是用两个玻璃管 (两端开口 )和一根橡胶管连接起来组成连通器 .在演示这个实验时 ,图 1事先用夹子夹住橡胶管 .打开夹子管时 ,如果两管中液面不相平 ,液体将发生流动 ,最终达到相平 ,如图 1所示 .然后用液体的压强公式证明了连通器的原理就是要在底部产生相等的压强 .所以两液面必须保持相平 .这种方法学生虽然也能理解 ,但不能直观形象地把这一原理表象出来 .如将这个实验稍加改进 ,那么 ,实验的效果将会更加明显 .一、实验所需材料及仪器1 .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且在封闭端侧面有两个相对称的管道的玻璃容器两只 .2 .普通气球两只 .3.橡胶管一根 ,夹子一个 .4.微型压强计两套 .二、改进方法用剪刀剪去气球的一部分 ,将开口小的一端套在玻璃管道上 ,将开口大的一端套在微型压强计的金属盒上 ,用同样的方法也套好另一个气球 ,并用橡胶管把两玻璃容器的侧管连接起来组成连通器 ,如图 2所示 .在未倒入液体前 ,用夹子夹住橡胶管 ,然后分别在两玻璃容器中倒入同种液体 .如果两容器的液面不相平 ,则两金属盒上扎的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必然不相...  相似文献   

7.
微小压强计的演示功能湖南省临武一中雷源才微小区强计主要是由一根U形玻璃管构成,管内注入适量的液体.若管内注入液体是密度较小的水或酒精,当U形管两边液面上存在较小的压强差时,两边液面将出现较明显的高度差,所以配合其它仪器可进行多种物理实验的演示.实验一...  相似文献   

8.
如图为初二课本图5—18所示的压强计。应用这个压强计,可以证实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以及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等问题。但是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图5—18压强计能否直接测液体的压强? 我们认为U形管两边液柱高度差产生的压强并不等于液体对橡皮膜的压强。因为液体对橡皮膜产生作用时,橡皮膜发生形变而产生弹力,这个弹力的方向跟液体对橡皮膜的压力方向机反,因此,通过橡皮膜并经封闭空气传递到U形玻璃管左边液面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07页上有“液体内部的压强可以用压强计来测量。图5—18是一个用U形玻璃管制成的压强计。”的文字叙述。其实,这是完全独立的两句话,并不意味着用图5—18所示压强计的U形玻璃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能直接侧出液体内部压强。也  相似文献   

10.
新颖的演示实验 ,可创建新异的课堂情境 ,激发学生思维 ,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加深印象 ,便于巩固知识。以下几个实验在这些方面进行了探索。a .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图 1 CO2 溶解性实验如图 1 ,锥形瓶中放入一只盛满水的小试管 ,并向瓶内注入半瓶二氧化碳气体 ,瓶口用单孔橡皮塞塞住 ,用导管与一个压强计相连。实验时 ,稍倾斜锥形瓶 ,使试管中的水流出来 ,与瓶内的二氧化碳接触 ,压强计的U形管左边液面上升 ,右边液面下降 ,现象很明显 ,可让学生分析原因 ,得出结论。b .二氧化碳窒息实验。教材中讲到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时 ,没有安排…  相似文献   

11.
U型压强计一般用来研究气体的压强或液体内部的压强。有很多热现象不便于在课堂上演示 ,如果借助 U型压强计来演示一些热现象 ,不但简单易行 ,而且直观明了。下面介绍几个利用 U型压强计来演示热现象的演示实验。a.演示热辐射。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用橡皮管将热辐射演示器的气嘴和 U型压强计相连 ,取一长方形水槽 ,槽内倒入沸水 ,槽的一侧面涂黑 ,另一侧面不涂。先后用热辐射演示器的涂黑面对着水槽的光亮面和涂黑面 ,两次比较发现 ,当热辐射器对着水槽的光亮面时 ,U型压强计的水柱基本没变化 ,而对着涂黑面时 ,U型压强计中跟热辐射器连…  相似文献   

12.
解物理题离不开数学工具,二次方程就是其中应用较广的一类。这类方程求解时,从数学角度考虑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讨论问题有确定解的条件。②说明根的性质。③决定根的取舍。应该说上述问题在解物理方程时也同样会遇到,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例题]一端封闭的U形管粗细均匀、两边等长,管总长1米(两边各按50厘米计算,中间弯曲部分长度不计)。管内用水银封住一段气柱,当管口竖直向上时,两侧水银面恰好相平,此时封闭气柱长30厘米,现将管缓慢翻转180°,求管口竖直向下时管内气柱长度。(设大气压强76厘米汞柱,翻转过程温度不变)  相似文献   

13.
笔者把自己在教学实验中,利用一次性输液器做过的效果很好的几个实验,介绍给大家,供同行们参考。1制成压强计,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a.制作方法。一次性输液器1个,去掉限流阀、空气和液体过滤网,按图1安装。即:将软胶管弯成U型,高度约28cm,用透明不干胶将其固定在有刻度的台板上,用一次性注射器注入有色水(豆油和水混合)于U型管中,便制成压强计。b.实验方法。①研究液体内部压强。把图1中A口逐渐插入水中,U型管液面高度差明显逐渐增大;把A口插入一定深度保持不变,使A口朝着不同方向,可见U型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表…  相似文献   

14.
考点复习·1 由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可知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只跟和有关 ,跟液体的重力和盛液体的容器形状.2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于空气 (选填“适用”或“不适用”) .3 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 ,将压强计的放入水中 ,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是否出现便可判断水内部是否存在压强 ;如果压强越大 ,U形管两边液面的也越大 ;保持压强计的所在深度不变 ,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 ,这样做的目的是            .4 三个容器的底面积之比是 1∶2∶3 ,容器里装有同种液体 ,如果各容器底面所受的压力相等 ,则容器内液体…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制的相互隔开的空心立方体上下2个探头与2支U形管压强计相连,构成组合装置,可以巧妙探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浮力”单元中的“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实验。采用放大法将橡皮膜的形变大小转化成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即可进行实验的定量分析,从而使定性的静态实验转化为定量的动态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实验装置的创新改进,一方面可以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落实“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6.
一、连续媒质的流动问题例1 如图1所示,一粗细均匀的U形管内装有同种液体竖直放置,右管口用盖板A密闭一部分气体,左管口开口,两液面高度差为h,U形管中液柱总长为4h,现拿去盖板,液柱开始流动,当两侧液面恰好相齐时右侧液面下降的速度大小为多少?  相似文献   

17.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洗手池的排水管为什么是弯的?可能很多小朋友会回答,直管和弯管都能排水,而且直管可以节省材料。为什么要用弯管呢?以前,我也是这么想的。可现在,我全明白了。经过实验证实:使用直管有两大缺点:1、下水道里的臭气会顺排水管返回室内。2、顺排水管流下的残渣,堆积起来会堵塞下水道口,难以清理。而U形管却恰恰弥补了这两大缺点。U形管的好处是:1、防止臭气逸出。因为U形管这种特殊的形状,使U形管内一直充满水,而且两边水面相平,既不会影响排水,又隔绝了臭气从下水道返回的通路。当臭气逸出时,排水管内的水阻碍了臭气逸出。…  相似文献   

18.
王超 《物理教学》2020,(4):45-48
教材中使用焦耳定律演示器(利用电阻加热空气使U形管两边产生液面高度差,从而反映电热的大小)研究电热与电阻、电热与电流的定性关系,本文重新设计并自制了实验装置可研究电热与电阻、电热与电流的定量关系,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探究电热与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初二物理P1 1 9学生实验 :“研究液体的压强” ,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后验证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为了确保实验成功率高 ,效果明显 ,实验前应对液体内部压强实验器进行如下检查、调试 :①检查盒口上的乳胶薄膜蒙的是否严密 ;②检查盒底管嘴上所接的乳胶管是否可靠 ;③检查薄膜的自由表面是否正对着直角形杆弯头的中心线 ;④检查传送带是否松弛 ;若松了可调节十字头与小盒间的距离或调换新的传送带。然后把它连接到微小压强计上以后 ,轻按乳胶膜能使微小压强计上形成明显而且稳定的水柱高度差。这才表明液体内部压强实验器的实验装置严密了 …  相似文献   

20.
受高考“3+x”综合考试的大风暴影响,中考中的学科交叉题的分值也呈逐年递增之势,亲如一家的理化更是合二为一.怎样揭开理化合二为一之谜,须得搞清化学中物质的变化与物理中热、力、电、光学间的关系.一、物质变化与热学的关系例1如图装置,在试管中加入下列物质不会使“U”形管内的液体出现液面差的是()A、固体氢氧化钠B、浓硫酸C、食盐D、生石灰[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变化及变化时伴随的热量变化关系,当变化时放热(吸热),瓶内温度升高(降低)必使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减小),从而导致“U”形管内液体出现液面差.我们知道,固体NaOH,浓硫酸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