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斯卡·王尔德的唯美世界是充满了不真实与虚幻意象的世界。现实与非现实之间的转换,色彩与光影之间的变换给读者一种美丽玄幻的感受。他的作品充斥着众多产生虚幻的因子:虚幻的人物;制造虚幻的童话体裁及亦真亦幻的虚幻意象。在这样虚幻的创作世界里读者能够感受到王尔德美丽外壳下包裹着的失落的心。  相似文献   

2.
要览     
元白政论:时代、心灵与风的标本;魏晋滑稽 盛相驱扇——从滑稽美学看魏晋风度;女性自我认同的一种虚幻化叙事——论徐小斌的《羽蛇》  相似文献   

3.
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将虚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合,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其实虚幻现实主义一直以来就是莫言小说中最突出的特点。莫言善于用虚幻的叙事与真实情节之间的关系来对小说进行同构,将现实放在虚拟的氛围之中,以看似怪诞的故事来揭露社会现状,这种虚幻现实主义的作品对中国文学创作以及文学批判的发展起了推进的作用,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以及对莫言相关小说的理解,对莫言小说的虚幻现实主义展开论述,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批评纠正。  相似文献   

4.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成为了一种化。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龙这一虚幻的神物,盘旋在人们心中已有几千年之久。  相似文献   

5.
没有人是从未做过梦的,没有人是不喜欢做梦的。因为梦可以引领我们走进虚幻的世界,远离现实生活中险诈的人心、肮脏的欲望、恣意的伤害、残酷的过去等等。而在那个由着自己心意构造的虚幻世界中,所有的一切呈现出一种完善而美好的姿态,  相似文献   

6.
《月落荒寺》延续格非对知识分子群体的关注,聚焦中国当代社会探讨生存之思.作者在现实与虚幻交错的书写中,揭示知识分子在当代生活中的精神症候,展示主人公林宜生另一种可能的生存状态,并以独特的技巧表现人物心灵过程的神秘性.小说亦真亦幻、虚虚实实,独具神秘、高雅、哀伤的格调.  相似文献   

7.
虚幻与真实之间——基于时空视阈的当代教育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时空问题几乎贯穿了教育发展的始终,教育以真实的时空为基础,却又离不开虚幻时空的辅助。真实的时空给人以真实感,而虚幻的时空给人以现实感。人们本来是可以分清这两种感觉的,但是20世纪传输革命的发展所导致的无需人身位移即可实现的远程在场渐渐地使人们混淆了现实感和真实感,这种混淆有导致真实时空崩溃的可能性。当代教育面临着失去了真实时空的危机,而教育惟一能做的也许就是努力使人们分清这两种基于不同时空观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美丽的童话     
在氤氲散去之后,海的女儿却变成了泡沫。 ——《海的女儿》 一 美丽的童话总是要在现实中破碎,没有如一些追求完美的人所预想到的那样,倒是真的给理想主义者以虚幻了。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卡夫卡的作品鲜明地反映了20世纪西方文化"空间转向"的特点,具有极强的空间意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失踪的人》就彰显出卡夫卡式的空间意识:在结构上,作品打破了"成长小说"以时间为线的结构,而采用桔瓣式的空间形式,表现主人公命运的迷惘之感;小说在空间设置上,卡夫卡则分别从地域空间、生活空间以及虚幻空间三个部分通过似实非实的空间状态表现现代人的生存境遇以及面对这个世界时的孤独、迷惘和彷徨.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罗伯特.库弗的多部小说围绕“现实与虚幻”这一主题展开,揭露出人类历史、宗教、政治的虚构特征,引导人们看到人类历经多年建立起来的社会远非他们自以为那样的真实、可靠,却是虚构、假想而成,像是人类自己的游戏,充满了任意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工业社会的重压下,许多人不堪重负,茫然失措,只得凭借幻想来获得心灵慰藉.美国当代戏剧以关注人物内心世界为着眼点,着力塑造了这样的一批女性形象.<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玛丽,<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琪和<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中的玛莎是极具代表性的三位女性,通过分析她们虚幻世界形成的原因,对现代美国人精神危机的现状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相似文献   

12.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经典童话作品,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有效解读,感受故事的中心叙事元素,在掌握童话故事内容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故事背后的虚幻视角与现实意义,这是初中语文童话故事教学的重要课题,对学生思维发展与核心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界很大,很大很小,很小小的人面对大的世界书1.丁巨./J’J以一,-可上天摘星瞿尝蕊真英雄推着时代向前迅跑.停地把自身塑造三不够多L工具、机器帮忙印不够长月车辆、飞船奔跑创造了巨人当人变成了巨人的时候耳目有限靠电话、雷达延伸这变大变小的童话还在继续未来的故事会更加精妙当我们领到巨人的身份证才有资格在新世纪舞台上微笑关于巨人的童话@李少白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电影人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文革”作了一次集体的记忆。这批电影也就成了人们了解“文革”的影像作品。在这些电影里,“文革”已变成人们记忆中的一段故事。本文分析这类影片的叙事空间与叙事策略,并探讨其选择这种空间与策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培养中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其文学语言的鉴赏能力,是语文的课程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感知文学语言的奇异美,欣赏文学语言的含混美,品味文学语言的虚幻美,来获得对文学语言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16.
正童话应该说是一种最美丽、最单纯的文体,透过孩子们纯净的双眸,童话会折射出水晶一般清新可人的光泽。可是当它被添加过多的成人诠释,使得美丽的童话变成某种观念的图解,甚至成为一种道德教育形象化的教材,原本纯净的童话便会被渐渐异化成一种具有教化色彩的寓言,失去它本应具有的魅力。为什么我  相似文献   

17.
多年以来,我一直幻想有朝一日可以真切地描绘出时间的形状。尤其岁末。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已由叫年来”和“现在”纷纷变成了“过往”,“时光”由一个虚幻的名词逐步具备写实风格。在由星期和事件(或者昼夜和心绪)共同构成的坐标系里,我们随意画出的曲线如此纷繁,恰似烟花在夜空中谱出的盛大图案。而随着X轴和Y轴的名目不断刷新,迥然不同的布景、气患和声响相继出现。在这些变幻莫测的光影中间,我看到岁月深处的新年。在进入倒计时的电子台历上忽隐忽现。  相似文献   

18.
人生不是美丽的童话。童话应该说是一种最美丽、最单纯的文体。透过孩子们纯净的双眸,童话会折射出水晶一般清新可人的光泽。可是当它被添加进过多的成人的诠释,使得美丽的童话变成某种观念的图解,甚至成为一种道德教育的形象化的教材,原本纯净的童话便会被渐渐异化成一种具有教化色彩的寓言,从而失去它本应具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电影人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文革"作了一次集体的记忆。这批电影也就成了人们了解"文革"的影像作品。在这些电影里,"文革"已变成人们记忆中的一段故事。本文分析这类影片的叙事空间与叙事策略,并探讨其选择这种空间与策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像童话那样     
正当我们惊叹或赞美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常常会说"像童话那样"。童话,的确是一个带给我们不一样感觉的神奇世界。我喜欢看童话,也喜欢给班里的学生讲童话,我希望他们可以感受童话的美妙和绚丽,我更加希望他们能相信童话,像童话那样,用童话的心情和温暖影响生活,让自己可以变得从容和诗意。我想,如果用心将童话变成现实,变成班级生活,我们不就可以天天面对着"像童话那样"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